剪紙觀世音性狀
關世音菩薩(梵語:Avalokiten-VARA),關世音是Kumorosi的舊翻譯,玄奘把新的翻譯成觀音,中國略稱觀音。
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
佛經(jīng)上說,觀世音是過去的正法明如來所現(xiàn)化,他在無量國土中,以菩薩之身到處尋聲救苦。觀世音與阿彌陀佛有著特殊的關系。
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也是一生補處的法身大士,是繼承阿彌陀佛位的菩薩,而且還有說觀世音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觀世音菩薩具有平等無私的廣大悲愿,當眾生遇到任何的困難和苦痛,如能至誠稱念觀世音菩薩,就會得到菩薩的救護。而且,觀世音菩薩最能適應眾生的要求,對不同的眾生,便現(xiàn)化不同的身相,說不同的法門。
在佛教的眾多菩薩中,觀世音菩薩也最為民間所熟知和信仰。在中國的江、浙、閩、廣、臺灣,以及南洋華僑間,觀音信仰極為普及,所謂“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
浙江的舟山群島,自古以來也一直被視為觀世音菩薩應化的道場。
觀音菩薩是中國民間流傳最廣泛的人物,他的形象遍布全國各地的寺廟之中及許多工藝品中也有其形象,他集智慧、慈悲,苦救難良好等品德于一身,到處都受到人們的愛戴和尊重。
他的傳說多次出現(xiàn)在中國的文學作品及民間傳說之中。
例如,中國民間出現(xiàn)以觀音菩薩為題材的小說,最有名的便是一部《觀音得道》又名《大香山》的傳奇小說。
這部小說的內(nèi)容是,有一位妙莊王,生了三位公主,大公主愛文才,招了一個文駙馬,二公主愛武才,招了一個武駙馬,三公主妙善愛修行學佛,仁孝貞潔,慈悲愛物,舍己為人,后來在大香山成了正果。
這個故事并不為正統(tǒng)佛教典籍所載,也不被佛教所承認。妙善的傳說最早可追溯到唐代道宣律師《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其中提到他曾經(jīng)聽說觀音過去是妙善公主。《隆興佛教編年通論》卷13完整記載了這一傳說。
中國多用觀世音來稱這位大菩薩,主要是因為《法華經(jīng)普門品》的盛行,中國通行的是鳩摩羅什的譯本。
《悲華經(jīng)·受記品》謂菩薩在遠古因地修行時期,因發(fā)大悲誓愿而蒙寶藏如來授記:“善男子,汝觀天人及三惡道一切眾生,生大悲心,欲斷眾生諸煩惱故,欲令眾生住安樂故,善男子,今當字汝,為觀世音?!?/p>
不空三藏所譯出的密教《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昧耶經(jīng)般若波羅蜜多理趣釋經(jīng)》中認為無量壽佛(阿彌陀佛的另一名稱),又名“得自性清凈法性如來”、“觀自在王如來”,在西方清凈佛土中,他即現(xiàn)佛身。但在五濁惡世中,他即以觀自在菩薩的形像出現(xiàn)。
《大悲心陀羅尼經(jīng)》載,觀世音菩薩亦稱觀世音自在、捻索、千光眼,具有不可思議的威神力,于過去無量劫中已然成佛,名為正法明如來。然以大悲愿力,以菩薩行廣度眾生。
1.《【天童覺】古典剪紙《觀世音圣像》欣賞》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天童覺】古典剪紙《觀世音圣像》欣賞》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yule/3163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