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命運之書里,我們在一段字里行間。
In the book of the destiny,we together between a row of characters。
——莎士比亞
羅密歐(男)和祝英臺(女)是兩個東西方悲劇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他們在不同的故事中寧愿為了愛情而死。但是他們的死亡有一個共同的特征,認為愛的對象先死了。所以他們要跟上。也就是說他們都是純情的。
羅密歐與祝英臺劇照
此來看,殉情這件事在東西方文化中都是值得贊頌的,但如果我們展開聯(lián)想:這兩個人在殉情之前相遇了,并了解到了彼此身上發(fā)生的故事,那將會發(fā)生什么呢?
可以想象的空間太多了,但結(jié)果只有三種可能:
1、他們還是依然選擇殉情;
2、他們都不再選擇殉情這個方式;
3、他們其中一個依然選擇殉情,而另一個則放棄了。
他們到底會怎樣選擇,這不是重點。
我們今天要重點討論的是:
當一個人遇到足以讓其選擇自我毀滅的打擊,有什么可以將其挽救?
關(guān)于自殺的數(shù)據(jù),網(wǎng)上有很多信息可以查。
我國的自殺率其實比較低,而且對比過去一直在下降,這是因為城鎮(zhèn)化的進程,使農(nóng)村自殺率特別是農(nóng)村婦女的自殺率大幅下降,但因為人口基數(shù)過于龐大,所以絕對的自殺人數(shù)在全球占比中還是相當高的。
西方關(guān)于自殺有專門的研究,埃米爾·杜爾凱姆是此中鼻祖,其與卡爾·馬克思及馬克斯·韋伯并列為社會學(xué)的三大奠基人,著有《自殺論》對后世影響極深。
《自殺論》中將自殺的原因分為四類:
利己型自殺
利他型自殺
失范型自殺
宿命型自殺
這四種原因的具體解釋,大家可以自己去查詢,其實都很好理解,這里不贅述。
我們將所有的自殺原因,包括不在這四種原因當中的其他原因歸于一個原因,那就是:迫切希望離開目前所處的現(xiàn)實。
其他的所有原因,最終將會導(dǎo)致這個原因,然后才能激發(fā)行動。
那也就是說,無論其他什么原因,只要我們能在這個最后的原因發(fā)生之前,將之截斷,那么就不會發(fā)生我們不想看到的結(jié)果了。
截斷的一個最佳的方式,就是以相同或相似經(jīng)歷的身份介入,或者最低限度要以認可對方的身份介入。
身份
在溝通的最初,雙方僅能通過確認對方的身份來明確自己下一步的行動.
例如每個人小時候看電影或者電視劇,都會希望能盡快地確認正面角色和反派角色?這樣才能確定自己所支持的那一方。
小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他們會希望以最快的速度確認身份,以明確自己所支持的對象,然后結(jié)局當然是自己一方獲得勝利,當然中間的過程可以穿插冒險,但好人不能死,或者死了還能復(fù)活,否則故事將無法延續(xù)下去。
兩個身份相近的人相遇,無論是偶然還是故意,都會快速拉近彼此的距離,并建立親和感,而在此基礎(chǔ)上的溝通,才有可能朝向彼此接受的一面發(fā)展。
同時羅密歐與祝英臺在聆聽對方的陳述時,重新確立了自我,即在別人眼中的自己,這也是對自我身份的加強。
這個論調(diào)屬于心理學(xué)范疇:人生存于群居的社會中,因此人的自我意識更依賴于其他人對自己的回應(yīng)。
換句話說,你是一個怎樣的人,或你認為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其實更多源自別人看你的眼光,但重點是要有人看你,至于怎么看,那是次要的。
這也就是為什么在那么多有關(guān)自殺的電視劇中,所有的心理醫(yī)生或談判專家,首先都會讓當事人回憶自己的家人、親人和朋友,因為所有這些人都可能還在看著那個想要離開這個世界的人。
反過來,在這個世界上,你還能夠去看誰?你還關(guān)心誰?也決定了你自己存在的意義。
當你開始關(guān)注,你的自我也就加強了,而這種自我感知,可以通過對方對自己的關(guān)注而獲得進一步的強化。
殉情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那個看著自己的人,以及自己可以看到的,沒有了。
當所愛的人逝去,自己被愛及能愛的身份也同時消失,如同父母的離世,“孩子”這個身份將自動消失。
而身份的消失,與死亡的體驗接近,因為所有的身份都依附于“自我”,這其實是對自我最深的傷害。
當父母打罵孩子,孩子內(nèi)心的身份并沒有被削弱,他只是感到父母對自己的不理解。但如果父母完全不關(guān)心孩子,甚至忽略孩子的存在,那孩子的身份感將會極大地受傷,所以“冷漠”是所有原生家庭中最具傷害性的一種行為。
行動與信念
回到故事中來,假如羅密歐與祝英臺在殉情之前相遇了,他們了解到對方同樣遇到了和自己類似的情況以及痛苦,那他們的痛苦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呢?
答案很明顯是后者,當一個人了解到別人和自己的境遇相似,他就不會再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悲慘,他的內(nèi)心還有可能會因此而泛起一絲憐憫,甚至是竊喜。
“比較”,有時候會增加痛苦,且往往會增加痛苦,但有時候會減輕,甚至消除痛苦。
在這個虛擬的故事中,羅密歐與祝英臺之間發(fā)生了三件事情:
1、他們彼此進行了溝通;
2、他們彼此通過溝通了解到對方與自己相近的境遇;
3、他們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進行了彼此比較。
溝通能舒緩心結(jié),了解能相互體諒,比較可以讓人設(shè)身處地,由此他們必然能夠擴展自己更多的選擇,因為經(jīng)由上述三件事,他們至少會暫時性地不再封閉于個體過去的痛苦經(jīng)驗當中。
人的任何行動或不行動,都會向內(nèi)和向外傳遞信息,因此廣義來說行動本身即是溝通,而溝通就是在傳遞信息。
動物的溝通大多數(shù)時候是通過形體動作,當然發(fā)出聲音或者放出氣味,也可以理解為通過行動的溝通。
甚至靜止不動,也是一種行動,有些動物在獵殺其他動物的時候,可以長期保持不動,這是它正在向周圍釋放出安全的信息,以誘捕那些經(jīng)過的美味。
當兩個人相遇,他們的行動或不行動,其實都在向?qū)Ψ胶妥约横尫判畔?,而對方的反?yīng),同樣是在向自己和對方自己釋放信息。
所有這些信息在人的內(nèi)心中就能形成基于需求的價值,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框架,便于我們了解人的五種基本需求。
可以說人類社會的一切活動,歸根結(jié)底都是滿足自我需求與滿足別人需求的一個互動。
在這個互動中,價值產(chǎn)生了。
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自我滿足需求的價值,另一方面是滿足別人需求的價值。
由于人類社會的復(fù)雜性,價值還會變成一種抽象的概念,即從個人向集體發(fā)展,比如實現(xiàn)團隊的價值、家族的價值、乃至國家的價值,而基于集體的穩(wěn)定,還會有更抽象的價值,例如追求正義、公平和民主的價值。
當羅密歐與祝英臺進行了一次友好愉快地交流,他們會在自己內(nèi)心重塑價值。
很有可能,羅密歐與祝英臺會開始逐漸理解,殉情不再是唯一有價值的事情,好好活下去,可能是逝去的愛人更愿意看到的。
價值將落實在意義上,有價值的事情才有意義,而追尋價值和意義,即確立目標。
所以當有人說:人生沒有意義、人生沒有目標、人生沒有價值,其實是在表達一個意思。
價值、意義、目標,概括起來就會形成人們內(nèi)心的信念,相信有什么結(jié)果是有價值的,相信什么行為是有意義的,相信什么目標是可以實現(xiàn)的。
所有這些并非是一成不變的固話在人們內(nèi)心,隨著人的成長經(jīng)歷和其身份的轉(zhuǎn)變,這些都會發(fā)生改變。
誤解
本文附錄中有上述兩個故事的梗概,從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兩個悲劇故事的原因,都是由于“誤解”。
梁山伯誤解了祝英臺給他的寫的信,將時間搞錯了;
羅密歐誤認為朱麗葉已經(jīng)死了,但其實她只是喝了一種看上去像死了一樣的藥。
莎士比亞的偉大之處,在于他所描述的誤解,是基于外部事件的誤解,是正常人都會有的誤解,換句話說,是羅密歐不可能通過理性挽回的誤解。
但梁山伯的誤解是他自己造成的,他的問題是由于他自己。
這大概也暗合東西方文化的差異,雖然痛苦的根源都是誤解,但西方的誤解是別人造成的,而東方則只能怪自己。
當然這是個案,不能代表全部,但有一個問題是一致的,那就悲劇源自誤解,比源自陰謀更讓人唏噓不已。
這不禁讓人反思,這個世界上的痛苦,有多少程度上是出于“誤解”呢?
實際上,絕大多數(shù)痛苦,都是出于誤解。
而最大限度的痛苦,也是出于誤解,比如“竇娥冤”。
消除誤解,是人們得已安身立命的能力,任何一個組織,小到家庭,大到國家,有能力消除誤解的人,就是其中流砥柱。
附:
《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梗概》
凱普萊特和蒙太古是一座城市的兩大家族,這兩大家族有深刻的世仇,經(jīng)常械斗。蒙太古家有個兒子叫羅密歐,17歲,品學(xué)端莊,是個大家都很喜歡的小伙子??伤矚g上了一個不喜歡他的女孩羅薩蘭,當聽說羅薩蘭會去凱普萊特家的宴會后,他決定潛入宴會場。所以羅密歐為了羅薩蘭,而他的朋友為了讓羅密歐找一個新的女孩而放棄羅薩蘭,他和自己的朋友為了各自的目的戴上面具,混進了宴會場。
于是,在這次宴會上,他被凱普萊特家的獨生女兒朱麗葉深深吸引住了。這天晚上,朱麗葉是宴會的主角,13歲的她美若天仙。羅密歐上前向朱麗葉表達了自己的愛慕之情,朱麗葉也對羅密歐有好感??墒?,當時雙方都不知道對方的身份。真相大白之后,羅密歐仍然不能擺脫自己對朱麗葉的愛慕。他翻墻進了凱普萊特的果園,正好聽見了朱麗葉在窗口情不自禁呼喚羅密歐的聲音。顯然,雙方是一見鐘情。
第二天,羅密歐去見附近修道院的神父,請代為幫忙。神父答應(yīng)了羅密歐的請求,覺得這是化解兩家的矛盾的一個途徑。羅密歐通過朱麗葉的奶娘把朱麗葉約到了修道院,在神父的主持下結(jié)成了夫妻。這天中午,羅密歐在街上遇到了朱麗葉的堂兄提伯爾特。提伯爾特要和羅密歐決斗,羅密歐不愿決斗,但他的朋友(和平主義者)覺得羅密歐沒面子,于是他的朋友和提伯爾特決斗,結(jié)果被提伯爾特借機殺死。羅密歐大怒,拔劍為朋友報仇,因此提伯爾特被羅密歐殺死了。
經(jīng)過多方協(xié)商,城市的統(tǒng)治者決定驅(qū)逐羅密歐,下令如果他敢回來就處死他。朱麗葉很傷心,她非常愛羅密歐。羅密歐不愿離開,經(jīng)過神父的勸說他才同意暫時離開。這天晚上,他偷偷爬進了朱麗葉的臥室,度過了新婚之夜。第二天天一亮,羅密歐就不得不開始了他的流放生活。羅密歐剛一離開,出身高貴的帕里斯伯爵再次前來求婚。凱普萊特非常滿意,命令朱麗葉下星期四就結(jié)婚。
朱麗葉去找神父想辦法,神父給了她一種藥,服下去后就像死了一樣,但四十二小時后就會蘇醒過來。神父答應(yīng)她派人叫羅密歐,會很快挖開墓穴,讓她和羅密歐遠走高飛。
朱麗葉依計行事,在婚禮的頭天晚上服了藥,第二天婚禮自然就變成了葬禮。神父馬上派人去通知羅密歐。可是,羅密歐在神父的送信人到來之前已經(jīng)知道了錯誤的消息。他在半夜來到朱麗葉的墓穴旁,殺死了阻攔他的帕里斯伯爵,掘開了墓穴,他吻了一下朱麗葉之后,就掏出隨身帶來的毒藥一飲而盡,倒在朱麗葉身旁死去。等神父趕來時,羅密歐和帕里斯已經(jīng)死了。
這時,朱麗葉也醒過來了。人越來越多,神父還沒來得及顧及朱麗葉,就逃走了。朱麗葉見到死去的羅密歐,也不想獨活人間,她沒有找到毒藥,就拔出羅密歐的劍刺向自己,倒在羅密歐身上死去。兩家的父母都來了,神父向他們講述了羅密歐和朱麗葉的故事。
失去兒女之后,兩家的父母才清醒過來,可是已經(jīng)晚了。從此,兩家消除積怨,并在城中為羅密歐和朱麗葉各鑄了一座金像。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梗概》
越州(今紹興)上虞縣有一女子祝英臺,喜歡吟讀詩書,一心想出外求學(xué),但是當時的女子不能在外拋頭露面,于是就和丫頭銀心喬裝成男子,前往越州城讀書。二人在半途遇見了也要前往越州念書的鄞縣(今寧波)書生梁山伯及書僮士久,梁山伯和祝英臺二人一見如故,遂結(jié)伴同行,前往越州。
在越州三年期間,梁山伯和祝英臺形影不離,白天一同讀書、晚上同床共枕,祝英臺內(nèi)心暗暗地愛慕梁山伯,但梁山伯個性憨直,始終不知道祝英臺是個女的,更不知道她的心意。有一次清明節(jié)放假、二人去鏡湖游玩的時候,祝英臺借景物屢次向梁山伯暗示,可是梁山伯完全無法明白,甚至取笑祝英臺把自己比喻成女子,最后祝英臺只得直接地向梁山伯表示,梁山伯才恍然大悟??墒沁@件事全被在一旁偷看的馬文才得知,馬文才也知道祝英臺原來是個女的了。
后來家人寫信催祝英臺回家,臨走前,祝英臺留一封信告訴梁山伯「二八、三七、四六定」,意思是要梁山伯十天后去祝府提親,但是梁山伯卻以為是三個十天加在一起,所以一個月后才去提親,等到梁山伯歡歡喜喜趕到祝家時,才知道馬文才已經(jīng)搶先一步提親、并且下了聘禮,梁山伯只得心碎地離開,祝英臺沿路相送、難舍難分。
梁山伯回家后,相思病重,寫信向祝英臺要一些找不到、拿不到的藥方,表示病情絕望了,同時希望祝英臺能前來探望一番,祝英臺則回信告訴梁山伯,今生無緣,只希望二人死后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后來梁山伯病逝,祝英臺假意應(yīng)允馬家婚事,但是要求迎親隊伍必須從南山經(jīng)過,并且讓她下轎祭拜梁山伯。
當祝英臺下轎拜墓,一時之間風(fēng)雨大作、陰風(fēng)慘慘,梁山伯的墳?zāi)咕谷涣验_,祝英臺見狀,奮不顧身地跳進去,墳?zāi)柜R上又合起來,不久,便從墳?zāi)估镲w出一對形影相隨的蝴蝶。
1.《【羅密歐與祝英臺】當羅密歐遇到祝英臺-從心理學(xué)和社會學(xué)角度來分析這兩個悲劇故事》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luò)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羅密歐與祝英臺】當羅密歐遇到祝英臺-從心理學(xué)和社會學(xué)角度來分析這兩個悲劇故事》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yule/3157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