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使用某種藥物的時候,
將被囑咐將劑量增加一倍。
也就是說,藥物劑量是日常維持劑量的兩倍。
為什么要這樣做?
哪些藥物需要“首劑加倍”?
(圖片來源于攝圖網)
在此,小編邀請了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瑞金醫(yī)院藥劑科副主任、
上海市執(zhí)業(yè)藥師協(xié)會副會長兼藥學科普專委會主任委員石浩強
指導大家科學合理用藥!
為何要“首劑加倍”?
眾所周知,藥物需要在體內歷經吸收、分布、代謝、排泄的過程,只有當藥物達到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后,才能充分發(fā)揮藥效,而這一時間段一般需要給予常規(guī)劑量3-5次。
如果藥物的半衰期較長,達到穩(wěn)定血藥濃度也就相應需要較長的時間,即藥物的“不應期”較長,這種情況對于病情危重的患者來說非常不利,因而臨床上會采取“首劑加倍”的給藥方法,以求盡快達到穩(wěn)定血藥濃度,產生藥效,進而控制急癥,后續(xù)則再給予常規(guī)劑量以維持藥效。
(圖片來源于攝圖網)
“首劑加倍”的代表性藥物
“首劑加倍”的代表性藥物為抗微生物類藥物、微生態(tài)制劑和止瀉藥等。
抗微生物類藥物在“首劑加倍”的情況下,可以迅速穩(wěn)定血藥濃度,及時控制感染,但也并不是所有的抗微生物類藥物都能夠“首劑加倍”。常見首劑量需加倍的口服抗微生物藥物有:
1.阿奇霉素
在對抗感染時,1500毫克總劑量,5天療程。首次給藥500毫克,第2天到第5天每次口服250毫克。
2.米諾環(huán)素
成人第一次給藥200毫克,以后每12小時給藥100毫克或每6小時給藥50毫克。
3.替硝唑
在治療厭氧菌感染時,第1天起始劑量為2克,以后每天給藥1次、每次1克,或每天2次、每次500毫克。
4.氟康唑
治療隱球菌病時,第1天給藥400毫克,后續(xù)200-400毫克,每天1次;治療侵襲性念珠菌病時,第1天800毫克,后續(xù)400毫克;治療口咽、食道黏膜念珠菌病,第1天200-400毫克,后續(xù)100-200毫克,每天1次。
5.氯喹
在治療瘧疾時,口服首劑1000毫克,后續(xù)每天750毫克;治療腸外阿米巴病時,前2天每日1000毫克,后續(xù)改為500毫克,每天給藥1次。
除口服給藥外,靜脈給藥有時也需首劑加倍。例如萬古霉素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所致的嚴重感染時,首劑25-30毫克/千克,維持劑量則為15-20毫克/千克。
(圖片來源于攝圖網)
除抗微生物類藥物,還有一些藥物在首次給藥時也可以加倍使用,以求較快地凸顯藥效。
如地衣芽孢桿菌,其可用于細菌或真菌引起的急慢性腸炎、腹瀉,也可用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胃腸道菌群失調的防治。
又如蒙脫石,可用于成人及兒童的急、慢性腹瀉,在治療急性腹瀉時,首次服用劑量就可以加倍。
還有抗血小板藥物氯吡格雷,在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時,應以300毫克的負荷劑量開始,然后以每日1次75毫克連續(xù)服藥。
切勿盲目“首劑加倍”
需要強調的是,并非所有藥物都能“首劑加倍”,大部分疾病也并不需要“首劑加倍”。只有起病較急、病情較重時,醫(yī)生才會根據藥物的特點決定是否首劑加倍。
如果盲目地認為,“首劑加倍”就能好得快,不論什么病、什么藥都采用,就有可能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尤其是一些治療窗口窄的“高警示藥物”(曾被稱為“高危藥物”),例如華法林、地高辛等。華法林過量服用可導致出血,而地高辛中毒則可引起惡心、嘔吐、厭食、頭痛等嚴重不良反應。
還有些藥物本來首次給藥就可能會出現較為明顯的不適感,例如特拉唑嗪,首次給藥時可能引起體位性低血壓和暈厥的“首劑綜合征”,如果劑量再加倍,毫無疑問會大大增加不良反應的發(fā)生風險。
(圖片來源于攝圖網)
綜上所述,為了盡快達到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進而控制病情,有些藥物確實需要“首劑加倍”,但絕大部分藥物在給藥時,“首劑加倍”是沒有必要的,治療窗口窄的藥物更不能“首劑加倍”。
此外,老年人、兒童、肝腎功能不全者,藥物的代謝與成人不完全相同,給藥劑量也存在個體差異,因此,如果醫(yī)囑要求首次給藥劑量加倍,請謹遵醫(yī)囑,但切不可盲目地擅自加倍服用藥物,尤其是高警示藥物,以免引發(fā)悲劇。
科普來源:
《上海大眾衛(wèi)生報》
1.《【01克等于多少毫克】哪些藥使用時需“首劑加倍”?》援引自互聯(lián)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01克等于多少毫克】哪些藥使用時需“首劑加倍”?》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yule/2216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