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收聽↑文字/林心浩播音/晨間沉默
《心經(jīng)》里有幾個名言:空,空沒有區(qū)別,顏色就是空,空就是顏色。但是出名不代表就好理解。其實很多人都誤解了。
首先,這句話里的“空”并不是說什么都沒有,而是說事物總是在變化的,沒有不變的屬性,“顏色”自然和色情無關(guān),色情就是各種各樣的東西。
了解了這些基本名詞之后,就可以說說這些詞的意思了,這也是佛陀說的?在解釋了什么是“空”之后,作者討論了這個問題。
講了“空”的意思后,可以順便消除一個對佛教的普遍誤解。
我們說事物的本質(zhì)是“空”,當然是指“空”不是獨立屬性,也不是偶然屬性,而是事物本身就是“空”,除了“空”。
在漢傳佛教中,“顏色”一詞是用來表示我們所看到的事物的一切表象,它代表著花的世界和越來越吸引人的花。
所以“事物的本質(zhì)是空”這句話可以用佛教術(shù)語表達為名言:“空是顏色,顏色是空”
另外,還可以寫成:“空沒有不同的顏色,沒有不同的顏色空”、“空沒有不同的顏色”。
其實這些話都是在說同一件事。就是強調(diào)“空”是事物的本質(zhì),事物除了“空”沒有其他屬性。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世俗文藝把“色彩”理解為“色情”。比如有些電影里,一個和尚(當然不是真正的和尚)可以用“空是色,色是空”來為自己開脫,這自然是對佛經(jīng)的嚴重歪曲。
而且可以進一步說。
“空是顏色,顏色是空”字面意思是“空”相當于“顏色”。而中觀科學(xué)的重點是強調(diào)事物的“空”面,目的是打破“自控”和“法控”。
所以我們看到色情,可以說“空是顏色,顏色是空”,因為色情也屬于“萬法”,也是“空”。
但是,這并不是說既然色情的本質(zhì)是“空”,那么我的性行為也是“空”,也能符合佛教的要求。
這是不對的。佛教說“色是空”是想告訴你,這些情色的東西,這些欲望,以及通過滿足這些欲望而獲得的快樂,都是虛假的,不值得追求的。是要求你消除這些欲望,而不是滿不在乎地認為沒關(guān)系。
也可以舉一個“空”低俗版的例子。
在一些感悟人生的文章里,和尚在教育別人的時候經(jīng)常說“放手”。
乍一看,我們會認為這是一個非?!凹佟钡脑~。比如有的男人失戀了,向和尚尋求解脫。那你真的可以告訴別人,“欲望是一種虛假的幻覺,你不應(yīng)該喜歡那個女人?!边€沒完?為什么一定要說“放手”?
其實“放下”是對無欲更準確的描述。
“喜歡”一個女人,看到她就想靠近她,想擁有她,這當然是欲望。
比起這種喜歡,“不喜歡”當然更接近于沒有欲望。舉個例子,男生意識到自己看到一個女人,就對自己說我不喜歡她,主動離女生遠點。對于佛教來說,這比“喜歡”更進步,更接近于無欲。
但是“不喜歡”不也是一種主動行為嗎?看到一個女生做出“離她遠點”的決定,這不也是一種有目的的行為嗎?離開那個女生不就是一種欲望嗎?
所以,“不喜歡”不是真正的欲望。
真的沒有欲望既不是“喜歡”,也不是“不喜歡”。
這是什么狀態(tài)?
這就是“不在乎”的狀態(tài)。
男人失戀后,如果看到前女友,還是會覺得別扭和討厭,想避開她。這是什么意思?這說明男生心里還有她,在乎她。你看,一個女生只要有點熱情,一個男人就得陷進去。如果看到前女友,這個男人就跟沒事人一樣。該說什么,該做什么,該做什么,兩個人都接近這個男人內(nèi)心的平靜。這兩個人的關(guān)系徹底完了。這對于男人來說叫“完全冷漠”,這叫“放下”。
“放手”這個詞的意思是“不在乎”和“不在乎”。這是同時否定“喜歡”和“不喜歡”,是更高層次的無欲無求。
就像很流行的生活故事:兩個和尚,一老一小,出門遇到一個不敢過河的姑娘。老和尚帶著女孩過河。過了河,兩個和尚一路無話可說。過了很久,小和尚突然問師父:“你不是說不能接近女人嗎?”你為什么還背著她過河?老和尚說:“我身上的姑娘早就放下了,你心里的姑娘一直沒有放下。"
老和尚是在教育小和尚你故意“嫌棄”女人,這也是一種欲望,或者說你修行不夠。因為當你看到一個女人的時候,你還是害怕,你像瘟神一樣躲避,這恰恰說明你對女人還是有沖動的。如果你能像我一樣,不在乎和女人親近與否,不要往心里去,那么你的修行會更深刻。
老和尚的話不錯,但其實還沒有達到最高境界。
就像我們剛才說的,“空”需要不斷地否定,而“空”這個詞本身也要否定。“放下”也是如此。所謂“放手”,其實是一種刻意的行為。比如,有的人念念不忘“放手”這個詞。一旦不放手,就會痛苦,難受。那么這還是一種主觀欲望,一種“放下”的欲望。不在乎不放手,就又深刻了。
這有點類似于“言歸正傳,反題并題”的辯證思維。放在這里,是告訴你一些閑事??赐昃退阃艘矝]關(guān)系。我們后面講禪的時候會慢慢講。
之前已經(jīng)學(xué)完了中觀學(xué)習的理論要旨,最后再學(xué)一個名詞。
大乘佛教第一階段的佛教又稱般若。
般若,是我們經(jīng)??吹降囊粋€詞。是梵文音譯,直譯為“智慧”。在佛教中,特指“超越萬物的智慧”,只有佛才能有智慧。
在佛教中,“般若”一詞是“般若”的簡稱——也就是電影《西游》中,至尊寶叫用來發(fā)射月光寶盒的咒語?!鞍闳舨_蜜多”的直譯是“智慧到達彼岸”,意思是通過般若智慧,一個人可以到達涅槃的彼岸,完成修行。
應(yīng)注意“般若波羅蜜多”一詞的發(fā)音,在佛教中讀作(br)。大部分電影電視劇讀的不準?!洞笤捨饔巍返膰Z版大致讀作(ruò),即使很好。
龍書中觀是般若的高峰和代表。所以很多時候“中觀”和“般若”會合稱為“中觀般若”。在這本書里,我們說中觀是在說般若,我們說的是同一件事。
最后一句話?!翱铡钡膹?fù)雜解釋,你不用頭疼。雖然中觀科學(xué)中“空”的含義是對的,但不能用語言表達。但很多時候,我們只需要注意它強調(diào)的是事物的虛無。
中觀在佛教中也被稱為“空派”,因為它強調(diào)事物的虛無。所以很多時候,當我們提到“中般若波羅蜜多”的時候,你可以理解為我們在強調(diào)“一切都是虛無,我們應(yīng)該擺脫它,而不是執(zhí)著于它”的意義。
1.《色即是空什么意思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到底是什么意思?》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luò)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色即是空什么意思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到底是什么意思?》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tiyu/1512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