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中國貴州省的“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自今年1月驗收以來,設施運行穩(wěn)定可靠,多項基于天眼的研究成果發(fā)表在世界頂級科學期刊上,其中一篇關于快速射電暴(FRB)的論文,日前被《自然》認可為年度十大科學發(fā)現之一。
法新社12月15日報道稱,本月初美國阿雷西博(Arecibo)望遠鏡發(fā)生坍塌后,中國天眼成為世界射電天文學領域內“唯一重要的儀器”。明年起,FAST將面向國際天文學家開放使用,彰顯中國成為全球科研中心的愿景。
法新社15日報道稱,中國將向世界開放FAST
上月,國家天文臺在北京召開新聞發(fā)布會,介紹FAST的運行情況及最新科學成果,同時宣布FAST將從2021年起面向全世界開放,中國天眼將成為“世界巨眼”。
FAST運營和發(fā)展中心主任王啟明告訴法新社,FAST科學委員會目標即是讓望遠鏡變得越來越向國際開放。
一名澳大利亞的物理學家感嘆,中國目前已是全球科研中心,與北美和西歐處于同一水平。并且,中國的科研人員也和其他發(fā)達國家一樣先進,有創(chuàng)造力,有組織力。
2021年,中國天眼將成為“世界之眼”
11月4日,國家天文臺在北京召開新聞發(fā)布會,介紹中國天眼FAST的運行情況及最新科學成果。
國家天文臺表示,FAST自今年1月驗收以來,設施運行穩(wěn)定可靠,近一年已經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超過預期設計目標近2倍,發(fā)現脈沖星數量超過240顆,基于FAST數據發(fā)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余篇。近日,FAST在快速射電暴方面的研究成果陸續(xù)發(fā)表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志上。
會上,中科院院士、FAST科學委員會主任武向平還透露了一個關鍵信息,FAST自2021年起面向全世界開放,“中國天眼”將成為“世界巨眼”,體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中國天眼FAST
屆時,來自世界各國的申請可能將極為激烈。
今年2月,FAST團隊克服疫情影響,正式啟動科學委員會遴選出的五個優(yōu)先和重大項目,近百名科學家開始使用并處理FAST的科學數據。今年4月,時間分配委員會開始向國內天文界征集自由申請項目,截至11月已經接到170余份申請,申請的總時間約5500個小時,實際批準1500個機時,只有30%能得到支持,可見FAST望遠鏡觀測時間競爭相當激烈。
12月初,曾在人類天文探索史上留下過濃墨重彩一筆,被譽為地球“兩大眼睛”的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發(fā)生坍塌事故,望遠鏡懸掛的接收設備平臺當天墜落并砸毀了望遠鏡反射盤(天線)表面,引發(fā)世界天文探索領域的震動。
發(fā)生坍塌的阿雷西博望遠鏡
法新社12月15日報道稱,上周FAST運營和發(fā)展中心主任王啟明接受外媒訪問時,致謝阿雷西博望遠鏡的同時,也再次確認中國天眼將面向世界科學家開放。
他表示:“我們從它(阿雷西博望遠鏡)結構中獲得了很多靈感,并逐漸改進,打造了我們的望遠鏡?!?/p>
同時,王啟明還補充說:“我們的科學委員會目標,即是讓FAST變得越來越向國際社會開放?!?/p>
此前,阿雷西博望遠鏡發(fā)生坍塌事故后,波多黎各大學行星宜居性實驗室主任,長期在阿雷西博天文臺工作的亞伯·門德斯(AbelMendez)表示,阿雷西博和FAST望遠鏡,被譽為地球射電天文學上的“兩只大眼睛”?!叭绻阍诒O(jiān)測一個無線電頻譜較弱的來源,你需要兩個大的無線電望遠鏡:一個在白天指向某物,另一個在夜間指向某物?!?/p>
門德斯補充說:“我們現在唯一在做類似事情的地方是中國(FAST),而且(它)比阿雷西博還要靈敏......如果失去阿雷西博,你就失去了一天24小時監(jiān)控微弱無線電信號的能力,現在我們只有一只眼睛了?!?/p>
澳大利亞教授感嘆:中國無疑是一個全球科研中心
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物理學教授約翰·迪基(JohnDickey)對法新社說,到目前為止,FAST的研究結果令人印象深刻。
他補充說:“中國無疑是一個全球科學研究中心,與北美或西歐處于同一水平。與世界上任何先進國家相比,中國的科研人員都是先進的、有創(chuàng)造力的、有組織的?!?/p>
14日,《自然》通過官網公布了2020年十大科學發(fā)現。其中,中國天眼FAST望遠鏡在快速射電暴方面的研究成果入選。
今年11月4日,《自然》同期發(fā)表三篇論文,首次報道了在銀河系內觀測到的快速射電暴[a,b,c]。這三項最新觀測證實極強磁場中子星(磁星)是快速射電暴的來源之一,其中第三篇論文來自中國團隊,觀測結果來自中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這是天文學家第一次觀測到位于銀河系內的快速射電暴,極強磁場中子星也成為了目前唯一被觀測驗證的可以產生快速射電暴的天體。
磁層的快速射電暴偏振多樣性
高鐵、北斗、嫦娥......法新社在報道中評論稱,雖然目前中國只收獲了一項諾貝爾獎,但為了減少對國外技術的依賴,中國一直在迅速提高國內科研水平。過去20年里,中國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鐵網絡,建成了北斗地理定位系統(tǒng),而現在正把月球樣本帶回地球。FAST搜集的數據將有助于更好理解宇宙起源,尋找地外生命。
未來,中國還發(fā)布了一項計劃,希望到2035年成為人工智能、太空、清潔能源和機器人領域的世界領導者。
中國科技政策專家丹尼斯·西蒙(DenisSimon)向法新社表示,就在幾年前,“中國還被視為創(chuàng)新領域的落后者”,但近期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的進步非常迅速。
他評論稱:“科學界和工程界已被給予越來越多的自由裁量權和知識自由,以便在研究環(huán)境中探索新想法,并承擔更大的風險。曾經占主導地位的規(guī)避風險文化,已經讓位于更具創(chuàng)業(yè)精神的文化?!?/p>
1.《外媒關注中國天眼向世界開放 事件詳情始末介紹!》援引自互聯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系頁腳下方聯系方式。
2.《外媒關注中國天眼向世界開放 事件詳情始末介紹!》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tiyu/1410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