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古言說得很真實: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近廚得佳食。”1936年,周德麗如是寫道。彼時,作為外交家王正廷的太太,一位精通烹飪的女主人,她正在為她的中西方朋友們撰寫一本講述中式飲食藝術的美食手冊。83年后,這本輾轉(zhuǎn)香港、東京、紐約,幾經(jīng)再版后又停印多年的小書,回到了它的出生地——上海,以新的面貌與讀者見面。
《優(yōu)雅的中餐》全書由中英雙語寫成,新版圖書復刻了原版插圖與格局,分為兩部分:中餐禮儀須知和75道王氏家宴菜譜,全方位地向21世紀的“味食家”們鋪陳了來自20世紀30年代的美食細節(jié)——“現(xiàn)殺、現(xiàn)烹、現(xiàn)熟、現(xiàn)食”是“舉國之共識”;選料須應時應季,燜、蒸、炒用春雞,鴨子則選雄的好;排骨肉用于烤燒,脅腹肉則宜作肉圓;蔬菜只取其“心”用于烹飪;烤乳豬之前要在皮上以小針細打以小穴;當時還有以人名冠名美酒的佳俗……張愛玲筆端的粉蒸肉、糖醋排骨,魯迅心水的炸蝦球、醬爆雞丁,這些昔日備受歡迎美食的純正制法,在《優(yōu)雅的中餐》中都有跡可循。
在該書修訂者、王氏后人、現(xiàn)代藝術收藏家徐芝韻看來,《優(yōu)雅的中餐》所述的生活美學蘊含著承上啟下、歷久彌新的智慧?!叭绻诮裉欤鬃涌赡軙谵r(nóng)夫市場買菜,偏愛有機蔬菜、散養(yǎng)肉禽、小型手工啤酒廠和小型酒莊的精釀。如果遵循孔子之道,我們會生活得很好?!彼l(fā)現(xiàn),太舅婆周德麗當年寫下的中餐知識在今天的時代正以另一種姿態(tài)煥發(fā)生機。
書中更令當代讀者感興趣的或許是正宗中餐禮儀的傳承。小至握筷、持碗的姿勢,都以插圖詳細示意步驟,或是圓臺面與方桌各應該如何安排主客席次,貴賓有一位和兩位時的不同座次,均有圖示。“在中國的宴會上,在主人對面落座的是最尊貴的客人,因為從東方的角度而言,最尊貴的席次循理因放在地位最低微者的座位的對面。主人左手邊的座位被視為地位高于有手辦的座位。中國習俗允許人脫掉短外套,只穿一件長袍進餐。湯和魚只在宴會臨近尾聲時食用,而不像西方那樣在宴會開始時食用。與西方傳統(tǒng)的冰鎮(zhèn)飲料相反,中國宴會提供的是溫酒?!敝艿蔓惾缡窍蛲鈬笥焰告傅纴怼?/p>
“今天中國人的傳統(tǒng)習慣雖不像太舅婆他們那個時代那樣神秘,但有種使命感促使我們再度出版這本書。中國社會多年來在經(jīng)濟增長和社會轉(zhuǎn)型方面經(jīng)歷了巨變,很多年輕人已忘了或從未了解到,我們中國人和西方人一樣,也有優(yōu)雅的傳統(tǒng)餐桌禮儀,他們往往認為餐桌禮儀源自西方文明,但事實并非如此?!闭\如中國著名法學家、外交家鄭天錫在序言中所說,“飲食絕非僅為生存之故”,更是在一蔬一飯中領受四季的好意,從傳承千年的教誨中得到慰藉?!拔蚁M贻p的讀者們可以通過閱讀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了解餐桌禮儀植于中國文化深處的根基,并為中國文化感到自豪。我更希望睿智的讀者們能夠思考,中國文化帶來的最好影響是什么,不僅僅是對自己,更是對世界?!毙熘ロ嵳f。
對話徐芝韻:“優(yōu)雅”與否,一望即知
徐芝韻身材瘦削,穿著合體的旗袍,若非詢問她是否與《優(yōu)雅的中餐》一書作者、她的太舅婆周德麗有過接觸,很難猜測她的實際年齡?!疤似胖艿蔓悾覀兙头Q她的英文名字dolly,她是1964年去世的,我1960年出生,但因為她在香港,而我在美國,其實沒有機會見到?!?/p>
徐芝韻在美國出生,5歲隨父母去往南洋,在泰國度過童年,又到菲律賓升高中,最后回到美國弗吉尼亞念大學。在上海,人前人后,她習慣于說滬語,采訪中,只要周圍人都聽懂滬語,她便繼續(xù)著滬語的頻道。但其實,直到39歲,她才第一次回到家鄉(xiāng)。而在泰國長大時,周圍甚至沒有中文環(huán)境,是家中特意請了中文老師在家補習。
“我家是寧波人,中國人習慣說祖籍的。但你要問現(xiàn)在美國留學的中國小孩子,他可能只會告訴你,我從北京來,或是我從上海來,方言是不會講了?!睙o論是方言,還是中餐的禮儀,在徐芝韻眼中,或許是同一件值得保護和傳承的事。
上觀新聞:《優(yōu)雅的中餐》這本書是如何誕生的?
徐芝韻:我的太舅公王正廷,大家稱他為“中國奧運之父”,他在外交部工作,有很多外國朋友。雖然那個年代,中國的境遇很差,但作為外交官,還是想努力維持中國在國際平臺上的位置,希望外國人多了解中國文化,減少沖突。太舅婆作為家庭的女主人,經(jīng)常請客吃飯,介紹中國人怎么吃飯,用餐的禮儀,就有了這本小書。
在我太舅婆生活的年代,上海是非常進步的地方,很多外國人也是到了上海以后,才學到了規(guī)矩,才知道了什么是好的生活。今天的年輕人可能會覺得餐廳文化是西方禮儀、西方規(guī)矩,其實中國人吃飯也很有講究,中國人餐桌上的禮儀也和我們的文化息息相關。
《優(yōu)雅的中餐》
周德麗 著 黃國雄 繪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上觀新聞:你小時候得到過家里長輩哪些餐桌禮儀的指導?
徐芝韻:我們小孩子那一定是每頓飯都會被大人敲打的。小孩子吃得一高興就用手幫忙了,或是嘴巴的幅度太大,這些都是不被允許的。吃飯不能張嘴,坐姿要挺,要讓大人先動筷子,這些都是最基本的。
上觀新聞:在你的理解中,什么是“優(yōu)雅”?
徐芝韻:優(yōu)雅,或者換一個詞來說就是文雅。爸爸媽媽看到一個人,評價就是這個人比較粗,那個人很文雅。中國人看人的基礎,不是他有多少錢,而是有沒有修養(yǎng),有沒有教養(yǎng)。優(yōu)雅表現(xiàn)在很小的細節(jié)里,甚至你一坐下來,從坐的姿勢就能看出你是比較雅的還是比較粗的。
上觀新聞:你會在家中請客吃飯嗎?
徐芝韻:現(xiàn)在人們的家庭單位越來越小了,我只有回到上海,才能召集家里的親戚三四十人一起吃飯,但人數(shù)太多了,也只能到飯店去吃。在紐約,會請朋友來家里,但廚房條件不允許,一般還是吃西餐為主。
上觀新聞:之前有個奢侈品牌拍了一個有關筷子的廣告,亞裔模特用筷子吃披薩,姿態(tài)十分奇特,引起了很多人不滿。是否在西方世界,對于中國飲食仍舊有很多刻板印象?
徐芝韻:飲食習慣與一個人的成長和基因密切相關。我爸爸是1930年出生的,從小家里有西餐飯師傅,也有中餐飯師傅,點心師傅,所以他西餐、中餐都能吃。但他現(xiàn)在89歲了,只要一天不吃中餐就難受。同樣地,歐洲人吃一頓兩頓中餐可以,但中餐對他們來說肯定還是“異類”。飲食,不僅是習慣,也是文化,要打破刻板印象,必須理解飲食背后的文化,這也是我們覺得應該重新出版《優(yōu)雅的中餐》這本小書的原因。它是中英雙語的,適合今天中國的年輕人了解我們的傳統(tǒng),也適合各國年輕人了解中國的餐桌文化。
1.《中餐餐桌禮儀 餐桌禮儀源自西方?如何排座次,怎樣執(zhí)筷持碗,你真的了解中國餐桌文化嗎?》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中餐餐桌禮儀 餐桌禮儀源自西方?如何排座次,怎樣執(zhí)筷持碗,你真的了解中國餐桌文化嗎?》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shehui/80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