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457年來‘最重要的上海人’,是徐光啟最早將中國與世界聯(lián)結在一起。他應該是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比林則徐還早二百多年。” 復旦大學李天綱教授說。為了紀念中西文化交流第一人徐光啟誕辰457周年,昨天在徐家匯源景區(qū)內(nèi)的土山灣博物館,徐光啟十三世孫徐承熙先生和曾獲“徐光啟獎”和“利瑪竇獎”的李天綱教授如約聚首。他們從徐光啟談起,引領市民游客通過定向漫步的方式尋訪“海派之源”,在徐家匯源景區(qū)探尋中西合璧400年的歷程。
徐光啟十三世孫徐承熙先生和復旦大學李天綱教授聊中西合璧400年
【“幾何”二字很可能來源于上海話】
作為歷史課本上的必背人物,提到徐光啟,總讓人聯(lián)想到利瑪竇和《幾何原本》。其實,徐光啟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他出生于太卿坊(今上海市黃浦區(qū)喬家路),是明代著名科學家、政治家、軍事家,官至崇禎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
萬歷二十五年,徐光啟考中舉人,隨西洋傳教士利瑪竇學習數(shù)學、天文、歷算、火器、軍事等西方先進的科技知識,并與利瑪竇合作翻譯《幾何原本》。有意思的是,在李天綱教授看來,“幾何”二字很有可能來自于Geometria的上海話音譯,因為“幾何”的上海話與“Geo”發(fā)音頗為相似。
徐光啟和利瑪竇
在“匯游徐家匯”專場活動現(xiàn)場,不少人也發(fā)現(xiàn),活動嘉賓徐承熙的面容,和歷史課本上的徐光啟畫像有著八分相像。作為徐光啟的十三世孫,徐承熙還記得,父親在世時,家里從來不允許后輩連姓帶名直呼,必須恭稱徐光啟為“文定公”,外人來也必須恭稱他為“徐文定”或“徐閣老”。
徐承熙家中有一本記錄并保管了幾百年的徐氏家譜,記錄了徐光啟、徐氏后裔以及相關歷史,成為極具研究價值的孤本。1962年,上海市政府舉行愛國科學家徐光啟誕辰400周年紀念活動,徐承熙的父親也將包括徐氏家譜在內(nèi)的文物捐獻給了上海文管會保存研究。
2007年,在上海舉辦徐光啟國際學術研討會期間,徐承熙還與首次來到上海的利瑪竇家族后裔利奇先生實現(xiàn)了跨越400年的再度相見?。400多年后的今天,在上海徐家匯,中西合璧仍然處于“進行時”。
【在徐家匯尋找海派文脈】
如今的徐家匯已經(jīng)是上海繁華的商業(yè)中心,但在明朝晚期,這里只是上海的一個普通村落。直至徐光啟在此建農(nóng)莊別業(yè),逝世后又安葬于此,其后輩為其筑廬守墓,這里才逐漸為世人所知。徐氏在此代代繁衍,一部分族群在此聚集,此處又為法華涇、肇嘉浜和漕河涇三水相匯之地,因此被稱為“徐家匯”。
直到上世紀30年代,徐氏家族依然有一部分人仍居住在徐鎮(zhèn)老街。徐承熙告訴記者,目前徐氏后人已經(jīng)分散住在上海各地。不過,市政府做了很多規(guī)劃,保留了大量具有紀念活動的場地,對后人來說非常具有紀念意義。
比如,1957年,上海市文化局修復了徐光啟墓。1983年墓地所在的南丹公園也正式更名為光啟公園,現(xiàn)已開辟為一座紀念園林,內(nèi)有徐光啟紀念館,已經(jīng)成為人們探尋海派之源的必到之地。
徐光啟紀念館
除了光啟公園,徐家匯源景區(qū)內(nèi)還有著眾多“海派源頭”看點。由于徐光啟在徐家匯引入西學的先進理念與精神,歐洲的宗教機構及自然科學、工藝技術、教育和西文典籍等文化設施于此逐漸興建交融,釀就了西學東漸、海納百川的上海“海派文化”。
為了讓市民游客探尋海派文化的源頭,昨天,一場別開生面的“海派之源.尋源之旅”城市定向漫步在徐家匯源景區(qū)展開。游客走進徐光啟紀念館、土山灣博物館、“遠東第一大教堂”的徐家匯天主堂、140年來從未中斷氣象觀測的徐家匯觀象臺、上?,F(xiàn)存最早的近代圖書館“徐家匯藏書樓”以及上?,F(xiàn)存最早的民居明代建筑“南春華堂”等景點。這些景點串聯(lián)成4條城市定向漫步線路,為參與活動的廣大市民游客帶來獨具上海城市文化韻味的旅游體驗。
1.《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457年來“最重要的上海人”是誰?漫步上海徐家匯,尋找“睜眼看世界第一人”的蹤跡》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457年來“最重要的上海人”是誰?漫步上海徐家匯,尋找“睜眼看世界第一人”的蹤跡》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shehui/79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