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關心中國電影的很多觀眾,都聽過第五代導演,第六代導演這些概念。尤其是最近第六代導演的2個代表人物王小帥和婁燁的新片引發(fā)了網上一些熱議,讓第六代導演再次成為熱點。
不過說實話,就算這次《風中有朵雨做的云》鬧出這么大陣仗,我把話先放這了,最后票房還是不會怎么樣。畢竟前面王小帥的《地久天長》柏林影帝影后都拿了,票房也就才4000萬嘛。
中國的觀眾,對這群第六代導演已經形成了思維慣性,他們都是給國外電影節(jié)拍片的導演。
所以,其實我覺得《地久天長》拍得還真不錯,然而觀眾并不買賬。這很可能就是為之前的歷史包袱背鍋了。
去年賈樟柯《江湖兒女》不是都已經搞過一出了嘛。他也是第六代的風云人物嘛。
那么我們說到這些第幾代導演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怎么聽起來有點四代機,五代機的感覺?
關于中國導演代際劃分這個事兒吧。網上的說法也是眾說紛紜。據可靠的解釋,其實中國導演劃分第幾代,是從張藝謀這些第五代開始的。之前根本就沒有什么第一代,第二代。
是先出現了第五代這個概念,然后往上推了四代,往下引出了第六代。根據某些導演的回憶,在80年代以張藝謀為首的中國導演屢次在國外電影節(jié)獲獎,于是大家認為這一批導演開創(chuàng)了中國電影新的時代。
大家知道,國外電影有什么新浪潮啊這些說法,法國的新浪潮電影指的是50年代末期,香港的新浪潮指的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新涌現的導演,比如徐克、許鞍華都被認為是新浪潮代表導演。
所以對于80年代之后這批中國電影導演,業(yè)界也覺得應該有個說法。最后有人提出了第五代的概念,大概是因為中國人比較講究代際傳承??傊@個概念就此出現,并且被大眾逐步認可。它已經是中國電影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名詞。
由此往上推,第一代是是中國電影開創(chuàng)期到20世紀20年代,第二代是3、40年代;第三代是建國后第一批導演,以謝晉為代表;第四代是60年代畢業(yè)以謝飛、吳天明為代表。
那么張藝謀他們之后,同樣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yè),90年代開始拍電影的這一代就叫第六代了。第六代是沾了第五代的光,如果沒有第五代,就不可能有第六代。
我們梳理完這段歷史,就可以發(fā)現,第五代這個說法才是整個起點,是因為張藝謀他們這批導演獲得各類電影節(jié)大獎,這才確立了第五代的地位,另外第五代和第六代導演,基本上都是北京電影學院畢業(yè),都是學院派。
也正是因為他們都是從北電畢業(yè),所以才會講究師承關系,才會提出這個第幾代。
所以,后來人們說起第五代和第六代導演的電影,就暗含了是那種瞄準電影節(jié)獎項的藝術電影,或者你說是嚴肅電影也行。總之,商業(yè)娛樂電影是上不了臺面的,拍娛樂電影的人,不配進入這個圈子。
后來和張藝謀、陳凱歌齊名的馮小剛,就從來沒有被劃入第幾代。就是這個原因。馮小剛是拍賀歲片成名,他的電影都是商業(yè)娛樂電影,和北京電影學院出身的這幫子導演,根本就不是一個路數。
哦,還有一個姜文。雖然姜文拍的電影也基本上是文藝片,但是他在中國電影的資歷比張藝謀還老,以前做演員就已經很出名了,所以后來拍電影就不好劃分輩分了。加上嘛,姜文是中戲畢業(yè)。
總的來說,第幾代導演是個比較狹隘,并且?guī)в心撤N門戶之見的概念。
在我看來,這并不是一個什么好詞,因為聽起來總有點我才是名門正派,你們這些都是野路子的感覺。
所以這注定是一個無法長久的概念。
因為無論是第五代,還是第六代,都是學院派,拍的都是藝術電影為主。第五代導演生逢其時,命好,剛好趕上了咱們國家改革開放,重新向西方世界靠攏學習,那個時候西方電影節(jié)的獎項還是很有分量的東西。張藝謀當年獲得柏林電影節(jié)金熊獎,客觀來說,給國人帶來的振奮感很強。
但是前面這些第五代導演把該拿的獎都拿完了,正如咱們辦過奧運會以后覺得也就那么回事一樣,后面第六代再重復拿這些歐洲電影節(jié)獎項,國內已經沒有感覺了。
這個時候,咱們國家自己的電影市場也開始起步了。所以張藝謀是個聰明人啊,馬上就改變之前只拍藝術電影的思路,投身到拍商業(yè)大片的方向去了。
但是這幫第六代的導演們真是死腦筋啊。他們還是盯著歐洲電影節(jié)獎項不放,一心只為外國電影節(jié)拍片,不好好琢磨怎么給中國觀眾拍片。
無論是賈樟柯,還是婁燁,都曾經拿著法國以及歐洲那邊的資金在拍電影啊。
于是,香港導演們趁機北上了。那些曾經在內地錄像廳影響了兩代觀眾的香港電影人,一出手就直接接管了電影市場的票房。無論是周星馳、成龍,還是徐克、吳宇森,雖然已經過了創(chuàng)作高峰年紀,但是不妨礙他們的電影接連拿下票房冠軍。
香港電影人不僅給中國電影注入了新的活力,還手把手教會了內地中生代目前的中流砥柱。
前段時間咱們說起中國電影的幾位百億票房先生,這里面吳京,徐崢,寧浩,黃渤,他們能夠成為今天中國電影最強品牌,可真離不開香港電影前輩們的提攜。
吳京就不用說了,早年他就去香港打拼,跟著張鑫炎、袁和平開始自己影視生涯。
徐崢,他在2012年的《泰囧》開創(chuàng)了小成本喜劇登頂票房冠軍的神話。但是大家要知道,《泰囧》的前面《人在囧途》,導演可是葉偉民。
至于寧浩和黃渤,他們都是從《瘋狂的石頭》起步,這部電影可是劉德華“亞洲新星導”資助項目,要沒有劉德華的資金,寧浩還真拍不出這部電影。
今天咱們可以說以吳京、徐崢、寧浩為代表的這批電影人已經形成了新的品牌,他們是目前中國電影的招牌。但是沒有人會把他們定義為第七代。
曾經有人說寧浩可以作為第七代導演的代表,但是人家根本就不稀罕這個稱呼。
在吳京、徐崢他們苦苦思索怎么拍出廣大觀眾喜愛的電影的時候,這些第六代導演還是在琢磨如何給國外電影節(jié)拍片呢。
方向都錯了,最終的結果也就一目了然了。
所以,不會再有第七代了。
1.《第五代導演 咱們平常說第五代、第六代導演,為啥第七代沒有了?》援引自互聯(lián)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第五代導演 咱們平常說第五代、第六代導演,為啥第七代沒有了?》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shehui/50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