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中國是一夫一妻制的國家,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中國有個“一夫多妻”的地方和一個“一妻多夫”的民族。
中國“一夫多妻”的地方這里的男人可以娶5個老婆,懵懂女孩十二三歲就當媽,這里的人自然死亡面部朝下入土坑埋葬,而因難產死亡的婦女則會被剖腹取出嬰兒后掛上十字架……這些匪夷所思的生活方式,如今依然存在于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布朗山上一個叫作曼邦三隊的寨子里。
這個被稱為曼邦三隊的寨子,就是一些如同草堆一樣雜亂無章的堆在斜坡上的茅草棚。這個寨子共有17戶67口人。由于自古以來與世隔絕,這個寨子至今不通水、電,也沒有一條路通向外界,平時需要食鹽味精等物品需步行3個小時到村委會去拿,要是碰上雨天,就得繞行6個小時才能來到村委會。村民的衣服幾乎全靠扶貧單位捐贈,晚上睡覺從來不用被子,就躺在樓板上。這個寨子長期以來幾乎不與外界通婚,男女孩子到了十二三歲就自發(fā)住到一起成為“夫妻”,有的20歲左右就生下幾個孩子了,可娶五個老婆。
由于村民自古以來沒有一個人讀過書, 因此幾乎全寨子的人都說不出自己的年齡,只能表達出“谷子黃時生的”、“下大雨時生的”,或者“長大水時生的”這樣模糊的概念。
事實上,對于這樣近乎原始的村落,有關部門早在多年前就力圖幫扶脫困并將其遷出深山,但卻因一些原因村民又自發(fā)“回遷”。
據說每個男人的夢想都是擁有四房太太,一個陪他吃苦,一個身材豐滿,一個會說甜言,再來一個愛找事的文藝青年。只可惜大清早就亡了這么多年了,“一夫多妻制”也已經被腌成咸菜塵封在陳年老壇里了。廣大女性同胞也都翻身把歌唱,撐起社會主義的半邊天了,可是你怎么也想不到,在中國藏南地區(qū),竟保存著“一妻多夫”及招贅女婿上門的婚姻制度。女性可是在家庭占絕對的主導地位的。
藏族傳統的一妻多夫家庭有兄弟共妻、朋友共妻和極個別的父子共妻幾種形式。一妻多夫家庭以兄弟共妻為普遍,其次為三兄弟共妻。四兄弟以上共妻的只是極個別現象,在昌都丁青縣丁青村的一妻多夫家庭120戶,丈夫257人,平均2.29人。
昌都縣妥壩鄉(xiāng)有9戶一妻多夫家庭,一妻二夫7戶,占78%,一妻三夫、一妻四夫各一戶,分別占11%。多夫家庭的夫妻關系也有特點。在昌都,對多夫家庭的妻子,社會上有一種普遍的評價標準,如果能搞好幾兄弟的團結又孝順父母,一家和睦相處,則認為很賢惠,受到輿論的稱贊。反之,如果弟兄婚后鬧著要分家,則說妻子偏心,會受到輿論的指責。這種觀念根深蒂固,大家都知曉。
藏族這個男性彪悍勇猛的民族,在古代曾是女性中心社會!這個社會最初發(fā)生于中亞之游牧部落,并隨游牧部落的固駐一區(qū),而成為女性中心的國家。游牧部落,因為居無屏障,容易受外敵侵襲。所以壯健男子保衛(wèi)家族,管理牲畜帳幕則委托于婦女與老弱。在這個貧窮而閉塞的峽谷地區(qū),由于土地和耕地面積少,一個家庭就不能無限的分裂。
通過"一妻多夫"的方式,可以杜絕家里財產的外流。如果一個家庭有三個孩子都各自娶妻生子 ,勢必會重新組建家庭,重新修建碉樓,置辦生活用具,這是這個地區(qū)的人所無法承受的。不同的環(huán)境造就不同的制度,不管怎么樣,大家都是為了更好地生存嘛!
云南著名的走婚部落瀘沽湖不再孤單——走婚、一妻多夫,“大香格里拉”雅礱江流域的一些藏族村寨將女性文化時期的婚俗頑強保留下來。前不久,一支由《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組織的科考隊深入這里,試圖揭開兩種婚姻制度的神秘面紗……瀘沽湖 走婚文化的兩個“孤島”這是距離云南許多游客曾經帶著空前的“性幻想”來到瀘沽湖試圖走婚,但大多以失敗告終,因為摩梭人拒絕外來“入侵者”。從地圖上看,鮮水河、瀘沽湖位于雅礱江上下游。江河孕育文化,藏學家任新建說,《唐書》里記載的東女國范圍就在今天川、滇、藏交匯的雅礱江和大渡河的支流大、小金川一帶。走婚制度是女性文化的標志,雅礱江流域當年很可能被這樣的婚姻制度所主宰。但綿延的走婚文化帶最終與東西向的漢藏大通道——川藏線相遇了,大通道的非走婚文化淹沒了走婚文化,只剩下兩個孤島:鮮水河、瀘沽湖。
著名藏族學者鄧廷良認為,走婚其實很純潔,因為它剔除了現代婚姻中的“原罪”:物質和利益;科考隊的發(fā)現也具有說服力:無論是走婚的鮮水河還是瀘沽湖,有著各種血緣關系的大家庭都很穩(wěn)定;北京大學著名人類學者蔡華說,沒有姻親的單系(母系)家庭確保了支系的代代繁衍。但是現在的鮮水河正面臨考驗:這里正準備修一座大型電站,它高出河谷的大壩蓄水很可能將淹沒整個河谷,淹沒走婚文化。白瑪澤仁和他的鄉(xiāng)親們對此一無所知。“將來?誰知道呢?我們現在生活得不錯?!彼f。
一妻多夫,節(jié)約資源的最好方式站在鏡頭前面的格榮定珠一家稍稍有點不適,因為他們已經從外部世界中得知這樣的婚姻可能有點“異樣”:格榮定珠和兄弟永爭只瑪娶了同一個女人——取品。因此,兩兄弟在合影時故意拉開了一米左右的距離一段令人深思的距離這就是滇藏沿線一些藏族村寨令人驚訝的婚姻現實:幾個兄弟娶一個女人。當《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組織的“大香格里拉”科考隊深入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濃霧頂村,他們對一妻多夫的婚姻狀況感到意外,但是隨著調查的深入,謎團被逐漸揭開——土地缺少,人口膨脹,這或許是最適合橫斷山區(qū)峽谷生存的婚姻。
“我們家是祖?zhèn)鲙讉€兄弟娶一個女人的?!备駱s定珠說。家里的分工非常明確:弟弟負責放牧,他負責農田,妻子負責管理家務和內政。一個穩(wěn)定的大家庭才能富起來;他們有兩個孩子,兄弟倆從來沒有考慮過哪個孩子是誰的;離婚?他們從來沒有聽說過??疾礻牥l(fā)現,一妻多夫的形成與地理條件有關,這里處于橫斷山脈區(qū)域,到處是高山峽谷;河谷氣溫高,適合耕作,山間或山頂是草場,只能放牧。這是中國最特殊的區(qū)域之一:半農半牧區(qū),這決定了一個男人對農、牧不能兼顧,一妻多夫家庭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男人正好可以解決這個矛盾。如果兄弟中間有人愛上了別的女人,大家就會把他“嫁”出去——這會遭到全村的恥笑,因為他在逃避扶持一個大家庭的責任。
48歲的白瑪朗措是4個兄弟的妻子,她已經是8個孩子的母親。她被問了一個讓她有點難為情的問題:兄弟4個,你最愛誰?她說:4個兄弟我都愛,愛一個不愛另一個不可能。那么,兄弟4個誰最出色?她的回答像外交官一樣老練:他們一個比一個出色。大峽谷的特殊地理造就了一妻多夫,這是節(jié)約資源也是創(chuàng)造財富的最好的方式??疾礻牭膶<疫€找出了文化因素——這一帶仍然處于川、滇、藏交界的“大香格里拉”女性文化帶,有強大的女性文化傳統,一妻多夫沒有隨著時間的逝去而消亡,它在一些特殊的橫斷山區(qū)頑強地延續(xù)下來。
“無論走婚還是一妻多夫,都是一種周而復始的內部循環(huán)和平衡。它們維系了一個大家庭,避免了建房、分地,而且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長?!笨疾礻狀I隊單之薔說,“盡管在中國內地嚴格實行一夫一妻制度,但橫斷山區(qū)部分藏族群眾世代相襲的走婚和一妻多夫的婚姻制度也得到應有尊重。當地政府沒有計劃要‘拆散’這些家庭。”
下面介紹一下西藏:西藏一妻多夫制是在特定的生存環(huán)境下形成的,主要存在于農區(qū)。西藏地處高原,可利用的耕地面積很少,再加上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小家庭的力量十分微弱,一妻多夫家庭則可以壯大家庭力量。在生活環(huán)境和文化都比較相近的喜馬拉雅山南北兩麓,很多地方至今仍存在一妻多夫家庭現象。
一次次進藏,總想深入藏民的生活,拍下別人拍不到的地域習俗和文化,覺得這便是人文。因此,探訪者特意選擇了拉孜縣拉孜鎮(zhèn)的拉龍村,不僅因為那是個遠離公路而且相當貧困封閉的村落(去的時候才剛剛通電一個星期),更是因為那里有奇特的一妻多夫制(兄弟幾個共娶一個妻子,據說是為了保護家里的財產,減少財富的外流)。
一朵小花一棵小草都有他們默默無聞的美,世代生活在這個村落的人們當然也有他們自己察覺不到的美,發(fā)現他們、貼近他們、融入他們,才能超越個性,感受到人類共性的所在。
1.《中國一妻多夫 你知道中國一妻多夫的民族嗎?整編:啰嗦》援引自互聯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系頁腳下方聯系方式。
2.《中國一妻多夫 你知道中國一妻多夫的民族嗎?整編:啰嗦》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shehui/306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