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研究”蔬菜,國內(nèi)暫時有些厭煩,想瞄準國外換換口味。
瀏覽了一些同題材的文章,錯誤太多,本磚家必須親自出手以正視聽,供短暫旅歐的朋友們參考。一、甘藍/Brassica oleracea
圖1.1 皺葉甘藍 圖1.1 皺葉甘藍
圖1.2 皺葉卷心菜
中國人離不開白菜,西夷也不能沒有甘藍。圖1.1是皺葉甘藍/var. sabellica,葉緣極度皺縮,葉面相對平滑,國內(nèi)有栽培,名列中產(chǎn)食譜標配之一。中產(chǎn)呼為“羽衣甘藍”,誤矣,羽衣是另一變種var. acephala。圖1.2皺葉卷心菜/var. sabauda,整個葉片皺如泡泡紗,也有人叫它“皺葉甘藍”,然此皺非彼皺,不可混為一談。據(jù)說都不太容易熟。
圖1.3 高腳花菜
“Baby broccoil”,中文名大概叫“高腳花菜”,傳說是西藍花/var. italica和芥藍/var. albiflora的雜交品種,兼具西藍花的標志性花冠和芥藍鮮嫩多汁的長梗,口感非常接近蘆筍。到底是不是雜交品種也很難說,長梗是有了,卻遠不如芥藍壯碩,像這樣的東西很有可能只是西藍花的品種,就像花椰菜/var. botrytis中的“散花菜”一樣。
圖1.4 Spring Greens
“Spring Greens”,可譯為“春綠”(“暗石透春綠”,多么美好的意境)。該品種屬于Acephala Group,變種名var. acephala,我也沒想到它竟然和妖艷的羽衣甘藍同屬一個變種。像這種散葉的葉用甘藍,國內(nèi)還真是少有,至少我沒見過。主要產(chǎn)于歐洲北部,優(yōu)勢在于耐寒性強,這倒是和羽衣甘藍一個德行,大雪紛飛也凍不死它。
二、蕓薹(蕪菁)/Brassica rapa
圖2.1 Rübstiel
圖2.2 蕪菁
德國有一種葉菜叫做“Rübstiel”,有人翻譯成“西洋菜”,顯然不對,西洋菜根本不長這樣。查詢德英詞典可知,Rübstiel為leaves of the turnip plant,turnip即蕓薹的變種之一蕪菁/var. rapa,Rübstiel實為蕪菁葉子,國內(nèi)喂豬的玩意兒,人家當白菜吃了。蕪菁的塊根狀如小蘿卜,口感有點面,國內(nèi)通常腌咸菜,高寒地區(qū)可代糧充饑。
三、蘿卜/Raphanus sativus
圖3.1 黑蘿卜
圖3.2 黑蘿卜
圖3.3 黑蘿卜的品種'Langer Schwarzer'
天下蘿卜是一家,但“黑蘿卜”著實超出了我的想象。外表烏漆嘛黑,內(nèi)部潔白如玉,就像那位將中國斥為“非白人文明”的美國黑人女官員Kiron Skinner一樣,標準的“黑皮白心”。不論什么皮什么心,這東西恐怕還是蘿卜味兒,不會離譜到哪里去。另,我查到了“黑蘿卜”的變種名,居然是var. niger,差點看成nigger。
四、根芹/Apium graveolens var. rapaceum
圖4.1 根芹
圖4.2 Celeri Remoulade
根芹是芹菜的變種,英文名“Celeriac”,以肉質(zhì)根為主要食用部分,莖葉棄而不食。其表面崎嶇不平,相貌丑陋之至,食用前須將外皮全部去除,只留中間白色部分。味道似芹而略清淡,口感軟糯柔嫩,生食熟食兩相宜,切絲切片隨你便。圖4.2是著名的法國沙拉“Celeri Remoulade”,由根芹絲加蛋黃醬制成,像是芹菜味兒的冰淇淋。
五、歐芹/Petroselinum crispum
圖5.1 歐芹
圖5.2 歐芹的根
圖5.3 Roasted Parsley Root, Pickled with Gin
英文名“Parsley”,葉子可食或作為調(diào)料,這個不說了,重點談“root”。雖然都以“芹”為名,但畢竟不是同屬植物,歐芹根和根芹的形象氣質(zhì)迥異,后者如面目猙獰的莽漢,前者是修長白皙的小生。據(jù)說維生素C含量豐富,個頭越小越嫩,可入湯或什錦燴菜,也能烤著吃。圖5.3即為烤制的歐芹根,看上去不錯,有點像地瓜條。
六、歐防風/Pastinaca sativa
圖6.1 歐防風
圖6.2 歐防風
圖6.3 Parsnip “Rice” with Fresh Thyme & Sage
歐防風,又名歐洲蘿卜,英文稱“Parsnip”,也是肉質(zhì)根為食。據(jù)說未削皮時聞著像蘿卜,削皮后有濃郁的風油精味兒......好在熟后味甜,口感介于土豆和胡蘿卜之間,可油煎可焗烤或者其它花活兒。圖6.3是一位廚藝愛好者創(chuàng)制的歐防風“米飯”,加了鼠尾草和百里香,應該是模仿美國曾流行過的“Cauliflower rice”,以菜代飯那一套。
圖6.4 歐芹根和歐防風
當歐芹根和歐防風都出現(xiàn)之后,你心中難免會有分不清的困惑,這表兄弟倆確實長得很像,國外也有人分辨不出,否則就不會有圖6.4這樣的“科普”圖。圖6.4只指出了一點,“歐芹根通常細長,歐防風傾向于短粗”,我認為還是不得要領。仔細對比圖5.2和圖6.2即可看出,二者基生葉著生方式不同,導致它們的“肚臍眼”有突出和凹陷之別。
七、球莖茴香/Foeniculum dulce
圖7.1 球莖茴香圖
圖7.2 球莖茴香
茴香的變種,學名也寫成F. vulgare var. dulce。所謂“球莖”并非真正的莖,而是互相抱合呈扁球形的肥大葉鞘,為營養(yǎng)物質(zhì)的貯藏器官,具獨特的芳香和甜味,生食、熟食皆味美,據(jù)說切片炒肉不錯。球莖茴香在國內(nèi)也算是比較普及了,上次我在青島埠西市場還見到了,只是數(shù)量不多買的人也少,可能公眾接受度還不夠。
八、“黑婆羅門參”/Scorzonera hispanica
圖8.1 “黑婆羅門參”,典型的鴉蔥屬特征
圖8.2 “黑婆羅門參”
圖8.3 “黑婆羅門參”
名為“黑婆羅門參”,實為菊科鴉蔥屬種類,取其肉質(zhì)根為食,德文名“Schwarzwurzel”,聽說直譯即“黑根”(未查證),倒也名副其實。削去黑而且硬的外皮,內(nèi)部質(zhì)如美玉,也被稱作“窮人的白蘆筍”(可見不是什么高檔玩意兒),在沒有鮮蘆筍的季節(jié),可以用它頂替。吃法很簡單,削皮煮熟后配煮馬鈴薯,再澆上點黃油,搞掂。
九、“婆羅門參”/Tragopogon porrifoliu
圖9.1 “婆羅門參”
圖9.2 “婆羅門參”
圖9.3 “婆羅門參”
“婆羅門參”,《中國植物志》中做蒜葉婆羅門參,因葉如蒜葉而得名,國內(nèi)省區(qū)有野生。也是肉質(zhì)根可食,又名“西洋白牛蒡”,可切片炒食,亦可煮湯,據(jù)說有牡蠣的鮮美味,故又稱牡蠣婆羅門參(Oyster plant/Salsify)。話說素菜能吃出牡蠣味兒可真是稀罕得緊,“嚼得菜根,百事可做”,牡蠣味兒的菜根不嫌多。
十、菊苣/Cichorium intybus
圖10.1 散葉的菊苣
圖10.2 軟化栽培的菊苣
圖10.3 菊苣
據(jù)《中國植物志》,菊苣根含菊糖及芳香族物質(zhì),經(jīng)烘焙及研磨可代替咖啡,葉可調(diào)制沙拉,我國有引進栽培,但市面上并不常見。圖10.2、圖10.3是經(jīng)軟化栽培的菊苣嫩芽,培育過程復雜,和韭黃一樣見不得光。軟化菊苣在歐洲較為流行,用作牛排的配菜,鮮食或簡單烹飪,加入少許黑胡椒調(diào)味,只吃其清淡本味。
圖10.4 結球菊苣
上圖攝于青島埠西市場,本篇中唯一一張“原創(chuàng)”圖,叫“紫球菜”,也是近年來歐洲引進的洋蔬菜。一般認為是結球的菊苣/C. intybus,也有人說是栽培菊苣/C. endivia,未知孰是。我問多少錢,看攤姑娘電話請示后答曰“六塊一斤”,我說你再問問,肯定不對……最后攤主出現(xiàn)了,證明她問的是紫甘藍的價,這玩意兒18元/斤。
十一、菜薊/Cynara scolymus
圖11.1 菜薊
圖11.2 菜薊
又名食托菜薊、朝鮮薊。原產(chǎn)地中海地區(qū),推測由刺苞菜薊/C. cardunculus演變而來,和朝鮮無關,食用部位是肉質(zhì)花托和總苞片基部的肉質(zhì)部分,其余皆歸垃圾桶。看過吃菜薊的視頻,磨磨唧唧急死人,恰如一只大閘蟹從上海吃到北京的做派。國內(nèi)也有,有錢有閑的朋友們可嘗試,我就算了,“欲買菜薊同載酒,沒攢夠、那些錢”。
十二、食用大黃/Rheum rhaponticum
圖12.1 食用大黃
圖12.2 食用大黃
圖12.3 Rhubarb Crumble Slice
英文名“Rhubarb”,蓼科大黃屬植物,葉柄含琥珀酸,味似山楂,為主要食用部位,顏色暗綠至鮮紅。很多歐洲人喜歡將葉柄煮熟、濾渣、加糖制醬,或做成糕點餡(如圖10.3,用大黃餡料制成的酥皮甜點),當然也可以直接切段拌沙拉,味道清爽,酸甜清口。大黃葉柄還能用來制作涼飲,酸甜口兒的,適于夏日飲用。
十三、紅脈酸模/Rumex sanguineus
圖13.1 紅脈酸模
圖13.2 紅脈酸模
蓼科酸模屬,葉脈紅色,故曰“紅脈”,英文名似為“Red-Veined Dock”,國內(nèi)作為裝飾花境的地被植物,一般不食用(懷疑某些地區(qū)的“紅魔菜”即為本種)。洋人食其嫩葉,據(jù)說有莙荙菜(詳見下一條)的氣息,然此物含草酸,多食可致胃部不使,一般只在沙拉中放三五片葉子點綴一下。另有栽培的酸模/R. acetosa,用途與本種略同,不表。
十四、甜菜/Beta vulgaris
圖14.1 根用甜菜
圖14.2 葉用甜菜
甜菜廣為栽培,變異很大,國內(nèi)也有好幾個變種,只能確定葉用甜菜與我國的厚皮菜(莙荙菜)為同一個變種var. cicla,根用甜菜說不清是哪個。葉用甜菜品種豐富,葉柄顏色白、黃、橙和紅均有,可以拌沙拉吃。甜菜根水煮或烘烤,或做成俄國傳統(tǒng)菜品羅宋湯(bortsch),也常做成沙拉。國內(nèi)部分地區(qū)有食用習慣,受眾不廣。
十五、韭蔥(象蒜)/Allium porrum
圖15.1 象蒜
圖15.2 象蒜
圖15.3 韭蔥的花葶
普通的韭蔥稀松平常,略。象蒜(Elephent Garlic),韭蔥的品種,能形成由蒜瓣一樣的鱗芽組成的鱗莖,形如巨大的蒜頭,但沒什么蒜味兒,一般是隔火烤熟蘸著醬吃。另,韭蔥也有像蒜薹一樣的花葶,可焗烤后食用。p.s. 南歐蒜/A. ampeloprasum的鱗莖也叫“Elephent Garlic”,目前這兩種應該是合并了,咱就稀里糊涂當一回事得了。
十六、琉璃苣/Borago officinalis
圖16.1 琉璃苣
圖16.2 琉璃苣
圖16.3 琉璃苣沙拉
琉璃苣是紫草科植物,這出身和普通蔬菜完全不搭,有一種“絕世而獨立”的feel。全株具黃瓜香味,葉可作調(diào)味料,也能當蔬菜鮮食----頂多就是拌沙拉唄,不然還能咋地,也不知渾身毛茸茸會不會扎嘴。琉璃苣的花是亮點,呈炫目的寶藍色或藍紫色,躋身于觀賞花卉的行列亦不遜色。種子可網(wǎng)購,我準備明年春天試種。
暫時就羅列這么多,看起來“歐氣十足”,實則國內(nèi)都有,無非是普及度不同。又及,歐洲人喜歡的唇形科芳香蔬菜一個也沒提,留待本磚家研究明白了再說。Over。
1.《【歐洲菊苣】盤點16種歐洲菜市場的奇怪蔬菜,你吃過幾個?》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歐洲菊苣】盤點16種歐洲菜市場的奇怪蔬菜,你吃過幾個?》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shehui/2832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