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說的化學物質的名稱看起來是無窮無盡的(實際上看起來也是無窮無盡的),但應該有規(guī)律地遵循。(大衛(wèi)亞設)。
本期我給大家說說元素周期表。最初并沒有元素周期表這個事物,人們對元素的認識也是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隨著人們對各種元素屬性的了解,漸漸發(fā)現(xiàn)了其中蘊含的規(guī)律,即元素的各種物理化學屬性是隨著序數(shù)增加而呈現(xiàn)出周期變化的規(guī)律。依據(jù)上述規(guī)律,最早的元素周期表于1869年由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創(chuàng)造,后來經過多次修訂,逐漸形成我們現(xiàn)在所常見的元素周期表。
中學化學教科書上的元素周期表,圖片來自網絡
由上圖可以看到,每一橫行元素所擁有的電子層數(shù)是一樣多的?,F(xiàn)在一共有7個橫行,其中第一周期只有氫氦兩種元素,第二、第三周期則分別有8種元素,這三個周期稱為短周期;從第四周期開始稱為長周期,其中第四五六周期均已排滿。值得注意的是第六周期和第七周期的第三格分別對應15種元素,稱作鑭系和錒系。從84號以后的元素均為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元素會有衰變過程,故無法穩(wěn)定存在,因而不在我們考慮范圍)
我們再來看豎列,左側兩列分別記作IA和IIA,右側六列分別記作IIIA~VIIA和0,中間十列分別記作IIIB~VIIB、VIII、IB、IIB。這里的A表示主族元素,B表示副族元素。(對于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的區(qū)別主要取決于核外電子排布時,最后一個電子排布的軌道。這個以后單獨講,中學階段只需要記住主族元素有哪些即可。)
由上圖還可以看到,淺綠區(qū)域的元素為金屬元素,深綠區(qū)域的元素為非金屬元素,所有的元素就分成這兩大類。位于中間十列的元素也叫過渡元素。
下面著重講一下主族元素所在的7個豎列,這些元素也是整個高中階段需要重點學習的:
七個主族序數(shù)對應最外層核外電子的數(shù)目,比如Na核外電子排布為281結構,最外層有一個電子,那么它就屬于第一主族(IA);Cl核外電子排布為287結構,最外層有7個電子,那么它就屬于第七主族(VIIA)。
之前講過原子結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由于原子核體積極小,原子的體積主要看核外電子運動區(qū)域的大小。而這個區(qū)域一來受電子數(shù)目的影響,二來也要看原子核內帶正電的質子對核外電子吸引能力的大小。
同一主族元素由上到下周期變大,則核外電子層數(shù)增加,因而原子體積按照元素周期表由上到下逐漸增加;同一周期元素由左向右,原子核的質子數(shù)依次增加,對核外電子的吸引力也增加,因而原子體積按照元素周期表由左到右逐漸減小。
原子得失電子能力同最外層核外電子數(shù)和電子層數(shù)有關。
同一周期元素的最外層核外電子數(shù)由左到右依次由1到7,從易失去電子過渡到易得到電子,這個過程也叫非金屬性增強(金屬性減弱)。
對于IA族,由上到下,隨著周期增大,原子核對最外層電子的吸引能力越弱,所以更容易失去電子形成8電子穩(wěn)定結構,稱作金屬性增強。
對于VIIA族,由下到上(注意和上段相比是反過來的),隨著周期越小,原子核對最外層電子的吸引能力越強,所以更容易得到電子形成8電子穩(wěn)定結構,稱作非金屬性增強。
上述比較繞嘴,簡單說來就是左下角元素金屬性更強,右上角元素非金屬性更強。
1.《0~10英語怎么讀專題之化學通俗講(七)(中學化學啟蒙-元素周期表)》援引自互聯(lián)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0~10英語怎么讀專題之化學通俗講(七)(中學化學啟蒙-元素周期表)》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shehui/1960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