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遠行的中國人來說,故鄉(xiāng)往往是忘不掉的牽掛,也是痛苦難捱時的一把辛酸淚。從古至今,無數(shù)的文人墨客行至遠鄉(xiāng),思之故鄉(xiāng),以至于天涯人斷腸,最終創(chuàng)造出無數(shù)的佳篇典故。
在中國人的心中,家鄉(xiāng)就如一顆大樹,而自己則是各處飄零的落葉,無論身處何處,落葉始終是要歸根的。人的一生,如果心中沒有一個思念的“家鄉(xiāng)”,那么人便無所相依,靈魂只能到處漂泊,無有立錐之地。
在近代的中國,由于積貧積弱,偌大的一個國家卻只能被國外的列強肆意欺辱。那些洋人不僅騎在了中國人的脖子上作威作福,還將中國的國土割得四分五裂,從而讓無數(shù)的炎黃子孫,只能被迫與祖國分離,至死不能回到家鄉(xiāng)。
而那些飄零在海外的游子,幾乎無時無刻思念家鄉(xiāng)的故土,而這也成為腦海之中化不掉的執(zhí)念,說不出的苦痛,甚至至死也念之不忘。
在眾多的流落海外的游子之中,曾有一個叫張青山的人,頗為傳奇,雖然成為一名奴隸流落海外數(shù)十年,但卻自始至終無法忘記自己的身份,自己的根,最終在思念故土的郁郁寡歡之中去世。而臨終前,曾囑咐親友一定要替自己回鄉(xiāng)看看。
那么,這個叫張青山的人是何許人也,又曾經(jīng)歷過什么樣的故事呢?
01悲慘的童年
1888年,張青山出生于河北長城一帶的一個小村莊之中。他們所在的這個村,是同姓宗族,祖輩親屬可以說曾經(jīng)是一家。但無奈的是,到了張青山這一代,各宗各戶變得各不相同,他們家過的頗為窘迫。
由于家里貧窮,他們家為了討生活,只能給同族的地主家做佃戶,平時不僅要向地主交高額的地租,還要承擔朝廷的剝削、差役和攤牌,隨著時局的敗壞,日子過的越發(fā)的窮苦。
但不得不說,種地這事自古以來都是靠天吃飯。在張青山十歲那年,他所在的家鄉(xiāng)遭遇了一系列旱災,幾乎可以說顆粒無收。這個原本還能勉強過下去的家庭瞬間走向了絕境。
但好在地主是自己的本宗親戚,所以被減免了一部分地租,但由于此時處于晚清時期,官員盤剝無度,苛捐雜稅眾多,從而導致這個家庭根本拿不出多余的錢糧來繳稅。
饑荒加上苛稅,最終將這個家庭給打垮了。由于早就債臺高筑,所以他們家再也借不到多余錢來度過危機,最終張青山的父母相繼餓死,而張青山也在目睹家中的慘況之后,為了活下去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家。
可以說,這次巨大的打擊從此浸入他的骨髓,給他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印記。
就這樣,張青山在家鄉(xiāng)附近到處流浪,甚至為了混得一口吃的,在大街上乞討。不過好在他年幼的時候讀過幾天私塾,認得幾個字,所以還能找到一些活計,打打零工來維持生計。
02在異國成為奴隸
但命運總是十分無常,在張青山12歲那年,庚子國變,八國聯(lián)軍攻入北京,將這個原本就已經(jīng)快躺尸的大清朝廷,又釘上了幾個棺材板。
而恰巧的是,張青山在路邊游蕩的時候,正好遇到了兩個逃亡的俄國士兵。而這兩個俄國士兵不由分說,將他給攔截下來,逼迫他給他們帶路。
而小小年紀張青山見他們兇神惡煞的樣子,十分害怕,最后只能答應了。
原來,這兩個俄國士兵由于不愿意自己在異國他鄉(xiāng)為腐敗沙俄朝廷賣命,于是在戰(zhàn)場上逃跑,做了逃兵。為了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兩人甚至還搶了一輛馬車。
但無奈的是,由于兩人不熟悉中國的道路,所以在張青山所待的附近迷了路。就這樣,陰差陽錯之下,張青山被迫爬上了馬車,與這兩個俄國士兵待在一起,為他們指路。
但沒想到,這兩個士兵在他指完路后,始終沒有將他放掉的意思,而是一路催趕著馬車,直接進入了俄國境內(nèi)。但由于這兩個士兵總是兇神惡煞,所以張青山也未敢要求他們停下。
經(jīng)過長時間的跋涉,這兩個逃兵終于回到了自己萬里之外的家鄉(xiāng),但此時的張青山也成為他們眼里的累贅。經(jīng)過商量之后,張青山最終被其中摩爾多瓦籍士兵賣給了摩爾多瓦的一個富有的家庭。
不過幸運的是,這個家庭對他還算不錯,由于張青山做事勤快,乖巧聽話,所以他們不僅給張青山提供飯食,而且每個月還會給他一些工錢,從而使得張青山擺脫了過去那個漂泊無依,饑一頓飽一頓的日子。
但是流落在外的張青山,始終無法忘懷家鄉(xiāng)的一草一木,在那里不僅有他刻骨銘心的往事,還有無法磨滅、根植于身體深處的文化血脈,以至于他一有時間思緒就飄回了萬里之外的遠方。
03在異國安身立命
經(jīng)過六年的勞動,張青山終于攢夠了為自己贖身的錢,從而恢復了自由。但此時的他,卻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也不知往哪里去。
由于他在摩爾多瓦生活多年,早就習慣了這里的生活,并且國內(nèi)早就沒有了親人,也沒有什么朋友,而且家鄉(xiāng)貧苦,生計不易。所以在一番思慮下,他最終留在了摩爾多瓦。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張青山遇到了一個美麗的摩爾多瓦姑娘,她不僅容貌秀麗,金發(fā)碧眼,而且身材窈窕,渾身散發(fā)著恬靜的氣息。只一見面,他便陷入愛河。
但他由于中國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思想,不敢向其搭訕,所以便委托自己的摩爾多瓦朋友讓其幫忙介紹。
很快,兩人就認識了彼此。由于這個美麗的白人女子對于這個較為害羞謙遜的中國男子也是十分傾心,所以兩人最終走到了一起,最終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04對故鄉(xiāng)的思念
雖然已經(jīng)成家立業(yè),張青山始終對故鄉(xiāng)無法忘懷,所以總是托人弄來一些中國的書籍,自學自看,常常抱著它們淚流滿面。
在他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張青山手把手教他們漢語,并教他們認識漢字。在他看來,無論身處于何處,他不能丟掉自己賴以生存的根,也不能讓祖宗的文化傳承在他這一代斷掉。
隨著家族成員的越來越多,而張青山也在長時間的工作之中積累了一筆財富,所以他買了一大塊土地來安置自己的家庭成員,并隨著自己幼時的記憶立下了規(guī)矩和家譜。
他規(guī)定自己的后代必須要學習漢語,要按中國的節(jié)日過節(jié),并且將自己的所有男性后代都記載到了家譜之中。
時至今日,他的所有后代加起來竟有八百多人。
在此之后,由于中國數(shù)十年戰(zhàn)亂以及時局的影響,張青山雖然對故鄉(xiāng)日思夜想,但卻始終無法回到自己記掛了一生的故鄉(xiāng),最終在1968年懷著對故鄉(xiāng)的強烈思念郁郁而終。
臨終之前,他囑咐自己的子女,一定要代替自己回到中國的土地上,替自己完成這個未了的心愿。
05結(jié)語
在現(xiàn)在這個交通十分方便的年代,人們的出行變得十分方便,以至于人的一生會去往停留無數(shù)個不同的地方。而這些漂泊的人,則將自己路過的每個地方看成人生路上所停留的一個站點。
正因為如此,以至于家鄉(xiāng)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意義。
很多思想頗為開放的人,認為“吾心歸處是吾鄉(xiāng)”,往往離開自己的故鄉(xiāng)之后,便一去不回。但是,生于斯長于斯,他們的靈魂,早就埋藏在故鄉(xiāng)的泥土之中了。
1.《史冊風云_12歲被賣到國外,與白人美女結(jié)婚,生下7個孩子,始終未忘中國根》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史冊風云_12歲被賣到國外,與白人美女結(jié)婚,生下7個孩子,始終未忘中國根》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shehui/1808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