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時期,中原統(tǒng)治王朝與西北方的匈奴一直征戰(zhàn)不休,如何防御匈奴入侵,是統(tǒng)治者最難處理的一個問題。為了防止匈奴入侵,統(tǒng)治者們發(fā)明了在邊關要塞種植榆樹的主意,那么種樹真的能夠防御外敵入侵嗎?

綜合看來,榆樹有三個優(yōu)勢點可以被利用在邊疆防御措施中。

榆樹自身旺盛生命力

西北地區(qū)沙漠偏多,氣候惡劣,大多數(shù)植物都不能夠在這種地方繁衍和生存。其實最開始秦王擬定了榆樹和胡楊兩個選擇,這兩種樹都比較適合西北的氣候。

但相比之下,胡楊的繁殖能力較弱,需要比較精心的栽種,而榆樹的繁殖能力則更強,小樹苗直接插到土里就能活,所以便取代胡楊成為了大范圍栽種的對象。

憑借著很強的繁殖生存能力,如果按照一定的密度種植,就可以形成一個隔離帶,形成榆樹墻,彼此之間盤根錯節(jié),從而像城墻一般發(fā)揮著屏障作用。

榆樹具備的示警作用

匈奴的騎兵居多,穿越榆樹林時勢必會與榆樹發(fā)生碰撞,還會產(chǎn)生一陣陣較大的風浪,從而導致榆樹上的榆樹錢紛紛飄落,非常明顯。榆樹錢掉落之后,遠方的衛(wèi)兵就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敵人的情況,從而提前做出防御的準備,抵御匈奴的攻城和入侵。

此外,榆樹茂密的枝干,在緊急情況下,點燃之后會劇烈燃燒,形成一棵棵烽火樹,在曠野中起著遠距離傳遞信號及敵情的作用,故而很多時候,榆樹也被稱為“烽火樹”,這種效果其實和狼煙有異曲同工之妙。

榆樹不被胡馬所食用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草一直以來都是行軍打仗所必須,尤其是在西域的千里戈壁之中,糧草能否順利保證,決定了匈奴軍事行動的直接成敗。

而匈奴的兵馬多以騎兵為主,講究以速度致勝,所以需要輕裝而行,攜帶人的吃食尚且困難,攜帶草料就更加不便了。所以,匈奴急需要解決騎兵部隊中馬的草料問題,最佳辦法就是讓馬在行軍的途中食用野草,進行補給。

而在這一點上,中原王朝在西域栽種榆樹,就特意對此問題作出了針對。匈奴的馬匹不喜好食用榆樹,栽種榆樹也就相當于斷了一半匈奴人的糧道,使得匈奴人的糧草問題一直很嚴重,只能夠有實力在邊境地區(qū)小打小鬧,無法向中原內地進行入侵,從而保障了國家核心經(jīng)濟帶的絕對安全。

總而言之,在秦漢時期中原國家與匈奴的連綿征戰(zhàn)中,榆樹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自身的一系列特點,被中原國家大面積種植,用于防備匈奴人的入侵,保衛(wèi)了國家的邊防。在秦漢時期,一片一片榆樹林的作用不亞于萬里長城,它守衛(wèi)了內地國家的安全,正是因為如此,才有了大漢王朝四百年的強盛,從這一角度來看,普普通通的榆樹的確功不可沒!

1.《陽Sir的考古之眼_秦漢時期,為了防止匈奴入侵在邊關要塞種榆樹,種別的樹不行嗎?》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陽Sir的考古之眼_秦漢時期,為了防止匈奴入侵在邊關要塞種榆樹,種別的樹不行嗎?》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shehui/1808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