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在中國的歷朝歷代中,出過非常多的有錢人,比如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范蠡,春秋末期的端木子貢,戰(zhàn)國末年的呂不韋,清代的和珅,元末明初的沈萬三等等……

我們今天就在這里講講,身為明朝首富的“沈萬三”,為何最終會被朱元璋針對,導致自己慘死他鄉(xiāng)!

“沈萬三”到底多有錢?

沈萬三這個人呢,原名叫沈富,老家是吳興的,也就是如今的浙江湖州。沈富在家里排行老三,因此人稱“沈萬三”。

大家都知道,沈萬三是明朝的首富,那么大家知道這個人到底有多少錢嗎?根據(jù)明史記載,沈萬三獎勵他的私塾老師,“每文成酬白金以鎰計”。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私塾先生每創(chuàng)作出一篇文章,沈萬三就獎勵他20兩白銀。在那個年代,20兩白銀又有多少錢呢?是其他教書先生一年的酬勞,在紅樓夢里,那位進大觀園的劉姥姥曾說過,20多兩銀子足夠一家四口一年的開銷??上攵?,這位明朝首富可不是一般的大方。

到了后來,朱元璋查抄沈萬三的家產時,居然查抄出了60億兩白銀。這筆錢要是放在現(xiàn)在,那可就是6000億左右。大家說說,這沈萬三得多有錢啊,絕對是世界級別的富豪了。

身為首富,卻慘死他鄉(xiāng)

為什么這沈萬三明明幫助了朱元璋,最后還會被朱元璋針對,導致自己被發(fā)配充軍,導致慘死他鄉(xiāng)呢?

大家都知道,在明朝滅亡了之后,是朱元璋當了皇帝,并且定居在南京。朱元璋要修南京城墻的時候,由于當時戰(zhàn)時實在是太過頻繁,再加上是明朝建國初期,朱元璋手里壓根就沒什么錢來修這個城墻。還是首富沈萬三提出,幫朱元璋修建宮殿和城墻。

當時南京的城墻,沈萬三出資修建了三分之一,而且他的完工時間,比皇家還要早三天,甚至質量都比皇家修建得要好。案例說,這沈萬三可是幫了朱元璋的大忙啊,怎么落得一個發(fā)配充軍的下場呢?這里就不得不提沈萬三犯的一個大錯!

大家也都知道,當時朱元璋沒錢啊,他又想犒賞三軍,于是沈萬三呢,就提出自己幫忙代勞,由他來發(fā)這筆犒賞三軍的錢。朱元璋就問:“我有一百萬的軍隊,你能每個人都發(fā)上錢嗎?”沈萬三回答:“希望給每一個士兵都犒賞一兩白銀?!?/p>

雖然說沈萬三的這個做法,確實是解決了朱元璋的燃眉之急,可是自古以來,軍隊就是用來支撐國家的主要力量,沈萬三的這個行為,在朱元璋眼里看來,就是想要收買軍隊。本來沈萬三的財力就富可敵國了,要是他又有了軍隊力量的話,朱元璋的統(tǒng)治地位必然受到威脅。

對朱元璋有過了解的朋友就會知道,在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后,那真的是狡兔死,走狗烹,你說他能忍受這種威脅嗎?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沈萬三的這個行為,就引起了朱元璋的大怒,想要把他殺了。后來還是馬皇后很識大體,幫他求情,這沈萬三才得以保全性命,不過他還是被朱元璋發(fā)配到了云南去充軍了,最后慘死他鄉(xiāng)。

這時候有人就說了啊,沈萬三幫了朱元璋這么大的忙,朱元璋總得有個理由才能把他流放吧?不然不得被人罵死?其實還有一個說法,說沈萬三被抄家啊,其實也有一個誘因。

女婿惹禍,老丈人倒大霉

這沈萬三呢,有一個非常好色的女婿,叫做顧學文。顧學文看上了一個有夫之婦,天天跑去人家門口喝花酒,唱戲之類的,引誘別人。這個有夫之婦非常漂亮,而她的丈夫呢,又是一個不是很聰明的人,看起來呆呆的。大家想想,一個呆子丈夫卻有個貌美如花的媳婦兒,能不招人惦記嗎?就像是武大郎和潘金蓮,是不會有什么好結果的。

然而這個呆子老公雖然呆,可他有個當官的爹。當時這個爹呢,看到自家兒媳婦兒這么被人引誘,心里自然是氣不過啊,就想要去報官??墒寝D念一想,自己要是去報官的話,這不就把這件事廣而告之了嗎?于是他就開始等待機會,等到“藍玉案”爆發(fā)的時候,就開始舉報,說這個顧學文和藍玉是一伙兒的。

其實啊,顧學文是個商人,還是個巨富,和當?shù)氐膶㈩I有點聯(lián)系也非常正常。但是這爹把這件事舉報了之后呢,朱元璋立馬把沈家納入“藍黨”,把他家給抄了。

我們現(xiàn)在看來,這“沈萬三”被抄家,是一個偶然事件嗎?真的是因為女婿惹禍導致的嗎?在我看來,應該是怨恨早有,只不過是差個由頭。而這顧學文呢,主動把這“由頭”送上門了而已。

1.《壹玖長紅官方賬號_身為明朝首富的“沈萬三”,最終卻慘死他鄉(xiāng),只能說:太高調了》援引自互聯(lián)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壹玖長紅官方賬號_身為明朝首富的“沈萬三”,最終卻慘死他鄉(xiāng),只能說:太高調了》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shehui/1808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