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香港之后,杜月笙悄悄準備了自己的“八字”,秘密托朱文德找了當時香港著名的相士“六月息主人”給自己算命,這個神秘的相士給杜月笙簡單的批了一句話:“64歲歲在辛卯,天克地沖,絕難度過。”按照這條批語,這個時間為1951年的8月15日,杜月笙看了相士批語之后沉吟半晌,然后貼身收起,于平靜中等待著他大限的到來。
是的,他這輩子,最信這種江湖術士們的卦語。
1951年7月28日,門徒袁國梁專程前來拜見他,杜月笙非常高興地邀請他留下來吃飯,卻不料飯吃到一半,杜月笙的腿腳不受身體指揮了,袁國梁驚駭萬分,便扶他回臥室休息,杜月笙無奈地苦笑道:“沒法陪你吃飯嘍!”
杜月笙躺下后覺得自己大限已到,便吩咐家人拍電報到臺北,請最倚重的弟子陸京士馬上到港。8月2日,陸京士到港后杜月笙似乎耗盡了所有的精力,躺在床上再也沒能起來。8月4日一早,杜月笙醒來后覺得自己神智清醒便召集了陸京士、孟小冬、姚玉蘭、杜維藩等家人進他的臥室,他不舍地看了孟小冬一眼,然后說了一句讓眾人大驚失色的話:“京士,趁我今天精神好,和你說說怎么辦我的后事!”
杜月笙看著掩面而泣的孟小冬心如刀絞,但仍然然后接著說:“我打拼了一輩子,全部遺產有11萬美金,這些錢分給4位太太、4個兒子、3個女兒,正好每家1萬美金?!?/p>
杜月笙對自己的喪事只有三個要求。第一要穿長袍馬褂的中式衣服下葬,不穿洋佬的西服;第二弄口好棺木下葬;第三尸骨要先葬在臺灣,有機會帶回上海葬在老家高橋,其他則要求一切從簡。其他則是斷斷續(xù)續(xù)講了些對政局、對自己人生的感悟,陸京士全部記下。
第二天,杜月笙又讓女兒杜美如從銀行取回了歷年人們向他借款的欠條,然后說:“我杜月笙的兒子,不可以成為向人討債之人!”于是命陸京士對著大家將這些欠條焚毀。
之后杜月笙時而清醒時而昏迷,甚至有五次停止了呼吸,卻又被種種醫(yī)學手段給救了回來,杜月笙有一次清醒時對眾人說:“我8月15日才死,現(xiàn)在還死不了!”然而到了8月15日這天,杜月笙的精神反而好了些,然而他這一天卻沒說什么話,似乎在等小兒子杜維善,直至8月16日下午兩點多,杜維善到了香港為父親送終,但杜月笙還是在盼望著什么人來。
到2點30分時,時任國民大會秘書長的洪蘭友奉了蔣介石之命,抵達了杜公館,向杜月笙轉達了“總統(tǒng)的慰問”,杜月笙眼睛一亮說出了他在這個世界的最后一句話:“好,好,大家都有希望?!闭f完這句話,杜月笙合上眼睛,與世長辭,結束了他復雜的一生,這比江湖術士給算出的8月15日要晚上半日。
“上?;实邸倍旁麦希x開上海后的境遇
其實早在蔣介石被迫辭去“大總統(tǒng)”職務后,于1949年4月10日就在上海接見了杜月笙。蔣介石此來有兩個目的:第一,解釋蔣經國逮捕杜維屏一事。第二,威脅杜月笙離開上海到臺灣居住,甚至提到了“四一二大屠殺”和被活埋的汪壽華。
杜月笙當然知道這是蔣介石的威脅,他這么多年來為蔣介石政府多方奔走,明里暗里幫著蔣介石做了不少壞事。但是蔣介石父子過河拆橋,利用完了他就將他一腳踢開,甚至自己的兒子杜維屏還被抓進監(jiān)獄,所以對于蔣介石邀請去臺灣,杜月笙是保持著一分戒心的。他很清楚,離開自己的大本營上海,到了臺灣只能仰人鼻息,再無利用價值,到時候命運也就走到了盡頭。
于是,杜月笙考慮半天,上海不敢留,臺灣不敢去,權衡再三,決定選擇了去香港。臨走前,他去找了黃金榮,勸他同自己一起去香港,方便照應老態(tài)龍鐘的他。但黃金榮表示自己故土難離,也就不再顛簸了,杜月笙只好揮淚而去。
5月1日,上海解放前夕,杜月笙帶著一家二十多口人,還有不少保鏢、傭人登上了荷蘭客輪“寶樹云”號,離開了他稱王稱霸的上海灘。
1949年5月3日,杜月笙一家抵達了香港,迎接他們的只有為數(shù)不多的親朋好友,這還是在上海處處受人尊敬的杜先生嗎?杜月笙暗自嘆氣,迅速地住進了準備好的杜公館——堅尼地臺18號。
杜月笙以及一家人都在黯然感慨之際,香港麗池花園游樂場的老板李裁法專程前來杜公館拜訪杜月笙。此人明面上做著正當生意,暗地里卻控制了當時香港龐大的黑社會,同時也是上?!扒鄮汀蓖ㄗ州吶宋铮朔Q“香港杜月笙”。
李裁法對杜月笙有著特殊的感情,他在上海時多次受杜月笙關照,甚至曾救過他一命,所以一直視其為救命恩人,聽說恩人來到香港,他自然親自前來問候。
李裁法的表現(xiàn)讓杜月笙倍感欣慰,從此也就開始關心起此人的生意來。后來杜月笙聽說他的游樂場缺少滬菜名廚,便馬上吩咐萬墨林將上?!暗屡d館”的全套班底搬來香港;再后來,猶太人查理創(chuàng)辦了“天宮夜總會”與李裁法的游樂場競爭,一直閉門養(yǎng)病的杜月笙馬上去游樂場捧場,當在“天宮夜總會”的各界名流聽說“杜先生到了麗池”,馬上一哄而散紛紛轉場麗池爭睹杜月笙風采。
可見,杜月笙即便是很久閉門不出,但仍然是響當當?shù)摹岸爬习濉保绕鋸纳虾L拥较愀鄣母簧虃?,對他更是奉若神明,總覺得這個世上沒有“杜老板”辦不了的事情。
正是如此,不久后“虎標永安堂”的老板胡文虎找到了杜月笙,由于自己生活作風不正,不小心落入一個“仙人跳”的陷阱,希望“杜老板幫他拿個主意。”如果是上海的話,這種事情自然隨口一句話就能解決,但在香港,也只能動用李裁法這個小老弟了。果然話傳過去沒多久,設套的男女聽說同時惹下了“上海杜月笙”和“香港杜月笙”兩位大亨,瞬間嚇得逃避的沒了蹤影,胡文虎這個天大的麻煩也就被化解了。
這是杜月笙幫其他人做的最后一件有影響力的事情,因為他此時經濟出現(xiàn)了危機,有些自顧不暇了。
杜月笙的經濟危機
“老去悲秋強自歡,雄心銷盡意闌珊”,誰也逃不過老的一天,也包括這個上海灘大亨杜月笙。
哮喘病的折磨讓杜月笙痛苦萬分,而孟小冬則每天在邊上伺候著,看著孟小冬憔悴的樣子,杜月笙作為久病老人的悲涼和對孟小冬的不舍之情油然而生。他想起有一次孟小冬對他說的話:“我算使喚丫頭呢,還是算女朋友呢?”雖然杜月笙知道她歷經坎坷多年,什么尊榮富貴,平淡蕭條都可以不在乎,但自己作為男人,竟然這么多年沒想起給孟小冬一個名分,萬一自己哪天撒手西歸,孟小冬該怎么辦?更何況梅蘭芳和孟小冬分手原因他也知道,深知孟小冬需要這個名分。
而孟小冬這位飽經滄桑、卓爾不群的奇女子,來杜家時已經是杜月笙老病之年,落魄之時,其他妻妾都有兒女繞膝,只有她什么都沒有,雖然表面毫無怨言,但暗自里卻經常凄涼落淚,杜月笙也有所聞。
于是杜月笙在1951年6月做了一個重要決定:與孟小冬結婚,馬上舉辦婚禮!
但這個決定受到了家中絕大部分人的反對,反對理由嘛主要有幾條:第一、杜月笙身體不好,經受不了折騰;第二、二人本已是夫妻,沒必要拘泥于結婚的形式;第三、時局艱難,沒必要大張旗鼓引起大陸和臺灣注意。
但是歷來在家里相對和氣的杜月笙這次的態(tài)度卻異常堅決,他表示這是自己最后的心愿,一定要完成,這不僅是為了孟小冬,更是為了自己!
杜月笙對全家人斬釘截鐵地說:“我知道,有些事情,我必須做!設宴,大婚,我不要大操大辦,但要最好的朋友、最好的酒菜!”
最后,杜月笙吩咐萬墨林籌備結婚事宜,特地吩咐要從九龍飯店點了十桌九百一席元的菜。
那晚,受邀的親朋好友無一人缺席,63歲的杜月笙穿著長袍馬褂,坐在輪椅上被推到客廳參加典禮,43歲的新娘孟小冬則緊緊依偎在他的身邊,杜月笙給她左手帶上一枚鉆戒后,孟小冬露出了含淚的笑容……杜月笙在行將就木之時,終于正式和孟小冬結為伴侶。
但此次的婚禮,的確花了不少錢財,替杜公館理財?shù)娜f墨林向杜月笙匯報了個不好的消息:照這樣下去,杜公館維持不了一年便會無錢可用,他建議杜月笙要開流節(jié)源,杜月笙沉吟半晌對他說:“有我在,餓不著他們!”
上海灘“三大亨”之一的杜月笙會沒錢?幾乎沒人相信這是真事,這究竟是為什么?
杜月笙不僅家人開銷大,自己也投資失敗損失不少
杜月笙離開上海時走得匆忙,他本來不打算去臺灣,更不想在香港長期定居,只是想觀望海峽兩岸的關系,以圖以后還回上海,所以他只是賣掉了杜美路大樓獲得45萬美金作為上下幾十口人的生活費。另外還有一筆十萬美元的資產,是由宋子良代為投資,以作兒女們的教育基金。
但是到港后杜月笙才發(fā)現(xiàn),在上海沒見有什么花銷的這幾十口人,到了香港簡直像吸金怪獸,45萬美元不到半年多便花去了十多萬美元,于是杜月笙不得不考慮生存問題。
為了獲得更多的錢,杜月笙在1949年底讓兒子杜維藩回上海出售他組建的“中國通商大樓”和“中匯銀行”。不曾想杜維藩回上??吹揭郧霸S多厲害的流氓惡霸被鎮(zhèn)壓,他心驚肉跳之下哪敢逗留,一門心思想要離開上海。最后經過談判才發(fā)現(xiàn),自己不同意僅將通商大樓捐給了軍管會變更為“工人文化宮”,更是讓軍管會的金融人士借杜月笙之勢將中匯銀行維穩(wěn),并給了他一個“中國銀行董事”的職務,將杜月笙趕出了管理層。按道理此后杜月笙還是能在銀行吃上紅利的,但杜家人始終沒有人再敢回上海,所以在杜月笙死后,分紅之事也就不了了之,中匯銀行最終成為國有銀行。
上海的資產是沒有指望了,這讓杜月笙斷絕了最大的資金來源,而是他這個人向來頗具義氣,不善理財,這錢一向是來得容易,也花的痛快,哪里會想到有此刻這種日子,實在沒辦法,杜月笙本人只能擼起袖子準備搞搞投資了。
當時由于解放戰(zhàn)爭的爆發(fā),中國的生絲無法大批量出口,以至于當時國際生絲價格一路高漲。這時顧嘉棠找到杜月笙稱可以大量收購生絲,動用成都機場的飛機運送,只要運到香港,三五倍利潤總是有的,建議他投資試試看。杜月笙想了半天,覺得這確實是個難得的商機,于是便投資了十萬美元入股,想著這個投資再不濟也不會虧本。
這個世界,越倒霉的人越倒霉,這就是“墨菲定律”。1949年11月9日清晨,國民政府的兩航(中航、央航)總經理劉敬宜、陳卓林帶著運生絲的飛機飛往北京和天津,這就是著名的“兩航起義”。飛機上的生絲全部被新政府沒收,顧嘉棠直接破產,而杜月笙的十萬美元也是血本無歸。此后,杜月笙再很少提到開源節(jié)流這個詞了,他深知自己并不是搞商業(yè)的料,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1951年初,航聯(lián)保險公司的總經理徐學禹拜訪了杜月笙。他所在的公司原本在上海設立,但后來隨同一干人來到香港,他想在香港恢復這個公司并開展業(yè)務,希望借杜月笙的名望將公司影響擴大,并同時尋求杜月笙入股5萬美元。杜月笙在上海時可是看到了這個公司怎么賺錢的,這個生意不僅賺中國人的錢,還能賺外國人的錢,更重要的是,這個保險公司根本沒有出現(xiàn)過虧損,于是杜月笙決定入股徐學禹公司,并擔任了董事長和常任理事,同時讓兒子杜維藩擔任財務經理。
但是香港與上海不同,上海的保險公司日進斗金,而香港成立的這個公司卻是沒人認可,所以公司業(yè)務一直毫無起色,杜月笙慢慢的也就失去了興趣,這也是杜月笙一生中的最后一次投資。
看著家中龐大的日常開銷,杜月笙陷入前所未有的憂慮之中,但也只能無奈地看著賬面上的數(shù)字一天天變少。
杜月笙分配遺產卻又燒毀欠條之謎
1951年8月5日,杜月笙再次清醒過來,他似乎想起了什么,將大女兒杜美如去匯豐銀行保險柜取出一包東西。杜月笙對著家人們讓陸京士打開這個包裹,只見里面都是別人向他借款的“欠條”,最少一張有5000美元,多的竟達千兩黃金,這里面的署名大多是國民黨軍政要員,“四大家族”中的人也儼然在列。
杜月笙對著他們說:“我不想讓你們在我死后再去打官司,我沒給你們留下什么遺產,好在你們都已長大成人,以后要靠你們自己去養(yǎng)活自己!”他喘了一口氣繼續(xù)說:“我杜月笙的兒子,不可以成為向人討債之人!”說完后便吩咐陸京士對著眾人將欠條焚毀。
為什么杜月笙要執(zhí)意焚毀所有欠條呢?其實這容易理解,但杜月笙當時難以解釋。
可以這樣認為,杜月笙的這些欠條,雖然在表面上看來是“欠條”,但在他看來更像是自己的“交情”和“社會關系”。作為出身貧寒的杜月笙,幾乎所有的關系都是用真金白銀在維系著,所以這些欠條名單中,雖說大多為國民黨軍政要員,但也不乏一些三教九流的人物。正是這樣源源不斷地投入,才換來“上海三大亨”之一的地位,也就是說這些“欠條”成就了他,所以他則不會用這些欠條來要挾別人。
關于這點,其實在1951年8月1日與楊志雄的談話中也能分析出一二。當時杜月笙對楊志雄說:“老實告訴你,如今我存在香港的錢幾乎已經用光,這筆錢用光的時候,就是我斃命之日!”
楊志雄氣惱道:“你杜先生一生仗義疏財,救過多少條性命,濟了多少人的急難,受你恩之人只要天良不泯,你還用為錢財之事發(fā)愁?”
杜月笙苦笑道:“人人都有床頭金盡,錢用光的時候,人人都可以說朋友有通財之義、緩急相濟的話。唯有我杜月笙不可以,因為我借多少錢,最終還是會用光。所以我與其沿門托缽求生,多活一日只不過多拖累一些朋友,何不早點走路,落個清清白白的死,干干凈凈的去?”
其實這番話中大有深意,言下之意就是他活著,有許多人就不會安心;他死了,反而這些人會對他保持一份愧疚;“大恩如大仇”,杜月笙很明白這個道理!國民政府的要員中,有許多人恨不得他死后而快,這不就是那堆“欠條”給自己帶來的威脅嗎?所以燒毀欠條是避免自己兒女們自找禍端,這也正是出于杜月笙對人性的洞察。
事實證明, 他焚毀欠條后,國民政府中有許多要員通過種種方式來表達對杜月笙的關切之情,其中遠在美國養(yǎng)雞的陳立夫更是在電話中哭的泣不成聲;而蔣介石的問候也被洪蘭友捎來;國民黨要員王新衡更是坦然承認了自己欠杜月笙五百根金條之事……
8月16日下午4時50分,叱咤風云的上海灘大亨杜月笙在香港堅尼地臺18號住所內走完了他的一生,享年64。
8月19日上午10時,杜月笙遺體大殮,在洪蘭友的主持下,遺體暫且安放在萬國殯儀館內,親臨致祭的各界人士多達2000人。1952年10月,杜月笙夫人姚玉蘭接到宋美齡電話,邀請她們一家前去臺灣定居,并給杜月笙選擇了一塊風水極佳的墓地。1953年6月28日,杜月笙被正式安葬在臺北縣汐止鎮(zhèn)大興山。墓穴上刻有蔣中正書寫的“義節(jié)聿昭”四字,下面是張群所書“譽聞永彰”,墓穴專門設計為坐東南而面西北,遙遙相對著上海高橋。
杜月笙的子女們受父親“燒欠條”之余蔭過得都不錯,雖然不像父親那樣有權勢,但富足的生活總是不缺的,事事處處都有人幫襯,他們都一一成家立業(yè)并經營有道,成為各行各業(yè)商業(yè)翹楚。
結語
在那個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年代,杜月笙在上海灘創(chuàng)造了前所未有的黑幫神話,他長袖善舞,縱橫捭闔,無往不勝,以一己之力將黃金榮、張嘯林這些原本擺不上臺面的江湖人物拉上刻“上海灘三大亨”的地位,這僅僅是其鉆營的能力嗎?其實并不是。杜月笙一生中經歷了無數(shù)次的選擇,但在大的選擇上幾乎從未出錯,這不是簡單的鉆營就能保證的。在那個特殊年代,無數(shù)的知識分子尚不知道前途出路在哪,而他卻一直把握著形勢,其實這不過是他對人性、人心的洞察而已。要知道,一個社會不管怎樣變化、發(fā)展,它始終是人類的社會,起主導作用的,自然是永恒的人性。所以杜月笙熟諳人心就成了無往不利的法寶,他更能順應人性的基本法則,更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明事理、知進退,所以說他臨終前焚毀欠條也就不難理解了,這正是他基于深諳人心、人性所致。
參考資料:《杜月笙全傳》、《杜月笙與孟小冬》等
1.《輕言留史_杜月笙為何要一心求死,還焚毀了所有借條?這正是他的高明之處》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輕言留史_杜月笙為何要一心求死,還焚毀了所有借條?這正是他的高明之處》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shehui/1808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