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中寫道:“盜賊之禍,歷代恒有,至明末李自成、張獻忠極矣。史冊所載,未有若斯之酷者也?!泵髦J王,征戰(zhàn)多年,終為皇帝,不足數(shù)月,敗于清軍,倉皇出逃,死因成謎。其之經(jīng)歷,令人唏噓。

如果大家有仔細研究過我國歷史中那些王朝,便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像漢、唐、宋、明、清這些大王朝的壽命都僅有數(shù)百年,如同一個圓圈,循環(huán)往復不斷。每當一個新的王朝建立,在前期必然會迎來高速發(fā)展與興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盛世。但從中期開始,整個王朝便開始走下坡路,直到最后覆滅。

在王朝末期,因為政治上多年積累的弊端無法解決,底層民眾的生活無法得到保障,再加上天災不斷,便會產(chǎn)生農民起義。從秦末的陳勝、吳廣起義到清朝末年的太平天國運動皆是如此,幾乎在每個王朝末年都會產(chǎn)生農民起義現(xiàn)象。

不過,在數(shù)千年歷史中,雖說通過起義最后成功登上皇位的人有很多,但大部分只是曇花一現(xiàn),真正可以開創(chuàng)后世王朝的人并沒有幾個,僅有劉邦、劉秀、朱元璋幾人成功,多數(shù)農民起義行動總是以失敗告終。就像明末的“闖王”李自成,他雖然成功推翻了大明王朝,但因為清軍入關,最終敗走紫禁城。

所以,人們在提及李自成時,總會說到他當初僅僅做了42天皇帝,不免有些遺憾。但是,我們的注意力往往會放到他與清軍之間的戰(zhàn)斗,很少關注他在位期間的舉措。那么李自成在執(zhí)政的42天中,到底做了什么事情呢?

崇禎十七年,即公元1644年,李自成定都西安,國號命名為“大順”,年號為“永昌”,因此有時候也會稱他的部隊為“大順軍”。在西安稱帝后,沒過多久李自成便率軍攻入京城,隨著崇禎皇帝自縊,大明王朝退出歷史舞臺,壽命短暫的大順登上舞臺中央。

一般來說,新舊王朝交替之時,統(tǒng)治者需要勵精圖治,重新整頓整個國家。在舊王朝末期,底層民眾正是因為無法解決溫飽問題才起兵造反,再加上連年戰(zhàn)爭,整個國家早已千瘡百孔,瘡痍滿目。所以,新任君王只有積極整頓,改善前朝所遺留的弊端,才能使國家重新步入正軌。

從史料來看,李自成剛剛進入京城的表現(xiàn)還不錯,并沒有縱容自己的手下大肆劫掠,殺害百姓,在大眾心中依舊保持著一個不錯的形象。但沒過多久,這支農民起義軍一改常態(tài),開始大肆搶奪財產(chǎn),上到明朝的官員,下到民眾百姓,都是他們劫掠的目標。

那么大順軍如此欺壓百姓,李自成難道不知情嗎?并非如此,因為他本人也在大肆掠奪財富,將皇宮內的所有財寶據(jù)為己有。本著上行下效的原則,他的手下自然也會這樣做。除此之外,他們還會將前朝官員和一些貴族抓捕,通過嚴刑拷打的方式逼迫對方交出財產(chǎn)。

總得來說,李自成與大順軍,在京城僅僅做了一件事,便是通過各種方式收集財富。在此之前,他們深受統(tǒng)治階級的欺辱與壓迫?,F(xiàn)如今,這些人翻身作“主人”,自然會想著報仇,壓迫那些曾經(jīng)欺負自己的統(tǒng)治階級,站在他們的立場上完全可以理解。

但這一點恰恰是歷史上眾多農民軍起義失敗的關鍵因素,無法突破自身階級局限性。起義軍在推翻舊王朝之后,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身份已經(jīng)發(fā)生轉變,從被統(tǒng)治階級變?yōu)榻y(tǒng)治階級。從某種程度來講,他們并不是在復仇,而是變成了新的統(tǒng)治階級,在繼續(xù)欺壓底層民眾。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李自成之所以在前期深受百姓歡迎,就是因為大家相信他是一個值得信賴的領導人,喊著“闖王來了不納糧”的口號。但當大順軍在京城開始大肆搶劫之后,大家已經(jīng)意識到這個領導人與之前的統(tǒng)治階級并沒有差別,依舊在剝削大眾。

最終,在內大順軍已經(jīng)逐漸喪失民心;在外有戰(zhàn)斗力強悍的清軍,李自成僅在位42天便倉皇出逃,起義行動以失敗告終。最后需要說到的是,底層民眾才是整個國家最主要的一部分,身為一國之君,如果不能為天下民眾著想,得不到大眾支持,皇位自然無法穩(wěn)固。李自成很明顯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才導致自己最后兵敗身亡。

1.《憶沫史事_李自成為什么只做了42天的皇帝?看他稱帝后都干了何事,不亡才怪》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憶沫史事_李自成為什么只做了42天的皇帝?看他稱帝后都干了何事,不亡才怪》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shehui/1808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