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被“遺忘”的故事

  梁思成后來前往耶魯大學擔任客座教授,并成為1949年設計曼哈頓的聯合國大樓委員會中的中國代表。林徽因由于要照顧家人,又患病在身,留在了中國。1955年4月1日,她因肺結核去世,享年51歲。

  梁思成因為要照顧林徽因回國后,定居北京。林徽因去世后,梁思成后來再婚,并于1972年1月9日去世,享年70歲。

  在費慰梅和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林洙的幫助下,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工作得以繼續(xù)。梁思成去世幾十年后,費慰梅和林洙把他丟失的繪圖和照片找了回來。費慰梅把這些圖片與他的文字結合起來,于1984年出版了《圖像中國建筑史》一書。這本書對中國建筑做了深入的研究,記錄了許多已經不復存在的建筑。

  《紐約時報》“被遺漏的”的欄目推出以來,已“補”登了8則女性的訃聞,除了林徽因外,華人熟悉的,還包括秋瑾等女性。當地時間4月11日,美國《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舊聞”,在其訃告欄目中出刊發(fā)了一篇60年前的“舊”訃聞。

  這篇訃聞的題目為林徽因與梁思成:探索、挽救中國古建筑的伴侶”,其中講述的是20世紀著名的中國建筑師兼作家林徽因女士以及其一生的故事,然而這篇本該在1955年4月1日,林徽因女士去世時就應該發(fā)布的訃聞,在63年后才在《紐約時報》上刊登。

  對于個中原因,《紐約時報》解釋稱,是因為自1851年創(chuàng)刊以來,該報的訃聞一直以白人男性為主。為彌補當年因“性別歧視”造成的遺憾,自今年3月起,該報每周四在官網推出“被遺漏的”欄目,講述一些女性的故事,以及她們給社會留下的難以磨滅的印記,因為她們的去世此前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

原標題:紐約時報補發(fā)林徽因訃聞:彌補性別歧視造成的遺憾

1.《費慰梅 林徽因訃聞內容揭秘 為何63年后才在紐約時報上刊登》援引自互聯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系頁腳下方聯系方式。

2.《費慰梅 林徽因訃聞內容揭秘 為何63年后才在紐約時報上刊登》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shehui/149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