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墻之外:北京口述歷史系列》,鄭正章著,北京出版社2017年2月版。
時間:2003年9月23日
地點:北京市海淀區(qū)白家駿區(qū)
記者:鄭義章
參加者:張林
原來面試官是
長江生肖雞在2003年的年齡只有60歲。他說的不是自己,而是爸爸的故事。連父親的故事也主要局限于父親的廚藝,有時與那個人的性情有關(guān)。別的就算他爸爸沒說,他也不知道。(威廉莎士比亞、哈姆雷特、家人)對此,我很清楚,因為我們這一代的父母,很多人不愿意或不敢向子女講述過去的經(jīng)歷,子女也沒有想過或關(guān)心問父母過去的生活。當(dāng)然,回憶甜蜜的教育是例外。(莎士比亞)。
盡管如此,這個采訪仍然很有趣,毫無意義。今天,有關(guān)“吃的文化”的出版物遍布全國,但主要是“吃”的人寫的,對于以前的料理店,可以親自品嘗、品嘗,還可以形容文字,這是相當(dāng)困難的事,但很少有人“做”,這種口述其實只是一個到達點。
所謂的“工行”在拙作《老北京人的口述歷史》中為大家提及,都是指廚師這個行業(yè),但清代無名的圖《北京民間風(fēng)俗百圖》中對“那個人是工行,工行”的解釋不同。每當(dāng)所有的房子、建筑物、花園、棺材、酒市場等人喝酒吃飯的時候,這個人就會加熱酒和小菜,竭盡全力,照顧得太多,名字叫瓜梅。(莎士比亞。)。”(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版,第11頁)不知道這個行業(yè)的名稱以后是否變了,還是2說中的1說錯了。但是我們知道,在這里,勤奮意味著廚師,沒錯。但是即使是指廚師,以前京城的廚師中也有不同的等級。
齊山宰在《北平的飯莊子》文章中說:最高者是廚房行,只有一個人,住宅門,小木牌,廚房有人用。他自己準(zhǔn)備的人只有刀勺,其余的都租出去。幸運的是,北平經(jīng)常有租賃陶瓷家具的人、杯子、盤子、碗、勺子等、廚房、鍋、砧板等都有。這種廚房行平時沒事。如果有宴會,可以去找他一桌兩桌,也可以到一千八百桌,也可以答應(yīng)。約好以后,他現(xiàn)在約好了,以前凡是在婚姻、經(jīng)商、手段、禮拜等聚會上都會多找他們,因為他們價格比較便宜。(威廉莎士比亞、《哈姆雷特》、《女人》)民國以后,新進了很多官場,不知道有沒有這樣的同伴,沒有人去找,所以變得衰落了,舊家庭是做年菜的人,還是去找他們。(莎士比亞)。
齊山《北平的飯莊子》,金信瑞,楊良志編《口福老北京》大一,北京出版社2014年版。
張強在這里提到的他父親的做法相當(dāng)相似。
車圭元老師在《老北京人的口述歷史》的文章《睜只眼閉只眼地說往事》中說:“《那桐日記》有句話叫‘今天晚上吃醬’。沒有人能理解。”其實張志是廚師。今天晚上請張志吃飯,這叫吃張志。請廚師回家來做。廚師挨家挨戶地做。" "
鄭義章《老北京人的口述歷史》(上篇),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第251-252頁??梢院蜐今R一起證明,也可以同時用作證據(jù)的是《道咸以來朝野雜記》。
以前的宴會都是在大飯店主辦的。廣西間、菜子、各入門、黨會、各種菜多么新穎出眾,黃廚、紫廚、兼益堂劉廚、張志家最隆重。老張要專門經(jīng)營各演員、個人公寓、酒席。劉公尤其應(yīng)該向京官公開;黃、嘉二內(nèi)外城市宅基地多功能。開飯店后,事業(yè)反不振。
崇義《道咸以來朝野雜記》,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59頁。
我不知道這個莊園是否是車奎元老師提到的莊園,但對這種廚師中最高的人的手藝和行業(yè)特征,甚至是興亡的痕跡的描述,對這個口述的具體參考就足夠了。
今天在中國的中小城市,豪華的飯店比家更華麗,但做食物不再是味道,吃飯的人也很多,很多也不跟著那個味道走。(威廉莎士比亞、哈姆雷特、食物)邀請人往往具有明顯的功利性,根據(jù)被邀請人的等級和接受委托的工作的重要性,花不同數(shù)額的錢。(伯納德肖,食物) (食物)花錢的話,即使目的達到了,食物味道怎么樣,一個不在乎,另一個不理解。公款吃喝更嚴重。因為反正不花自己的錢。結(jié)果是,每年吃幾億喝,但不能促進飲食業(yè)的發(fā)展。很久以前,祖先們能夠摧毀世代相傳的精致奢華飲食業(yè)——是一件題外話。(莎士比亞。)。
張江老師是他的老鄰居,央視張林老師推薦給我的。謹對兩位張老師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廚師李家全部是廚師
張:我爺爺、兩個爺爺、三個外公都是廚師、姓李、廚師李。廚師李家當(dāng)時還不錯,手藝比較好。都跑紅白草棚,塑料大棚。
確定:跑塑料大棚賺的錢多嗎?
張:當(dāng)時不多。發(fā)生一件事,人們有時會給小米,小米也會折成錢。當(dāng)時沒什么錢,別想賺錢。但是我姥姥家務(wù)農(nóng),出去跑塑料大棚。當(dāng)時還是不錯的。他們家自己有地,應(yīng)該有十幾畝。都是動產(chǎn)。就是房子周圍的那個東山地,種菜的人。我記得當(dāng)時還在挑蔬菜賣
呢。比如說這家今天有紅白喜事請他去就去做廚子,沒有的時候就在家種地。定:他們什么時候到北京來的?
張:什么時候到北京來的?那我還真不清楚,反正我知道祖祖輩輩他們就在這兒,是漢族。我姥姥也是北京人,哪個村的不知道,我沒見過就都沒了。姥姥姥爺我都沒見過。就是說沒解放的時候去世的,所以我對我姥姥姥爺沒有任何印象。
定:你們家這支是幾姥爺?shù)难剑?/p>
張:我們家是二。我母親是二姥爺屋的。我母親這輩兒的話呢,我有兩個舅舅,就是我母親的娘家哥哥,早就去世了。他們就在農(nóng)業(yè)社,社員,都在咱們北下關(guān)大隊,入社了就。他們排行是行五行六,五舅六舅么。三個姥爺都住在那一個院兒里頭,沒有南房,就是東西房。不是磚瓦房,都是土房。那頂兒都是土頂。我記得年年往上抹泥,往上招呼。我小時候還跟他們和泥去。墻框是磚的,中間是土的,夾心兒,那墻也厚啊。外頭是燒柴鍋,屋里是炕,前沿兒炕,火炕,那會兒哪兒有生火那么一說呀,沒有爐子。外頭摟柴火去。到晚上燒炕,早晨做飯。以后到什么時候了就?可能是日本(人)來了以后了,家里就比較緊張點兒了,就分家了。但是都是住在一個院兒里頭。東頭一間三姥爺住著。
電影《城南舊事》(1983)劇照。
我三姥爺,那是北京城里比不了的人,小老頭,我沒見過,敵偽時期以前就死了,那三姥爺?shù)氖炙?!我大姥爺也是廚子,我二姥爺也是廚子,我老姥爺(老,北京話指最小的,即五姥爺)也是廚子,哥兒五個都是廚子,廚子李家嘛,一家全是廚子,數(shù)三姥爺手藝好。我三姥爺進過皇宮,見過溥儀呢還,過去那腰牌開始是四方的,上邊還纏著一個火龍,西直門不是有城門么,一開城門你才能進去呢,早晨起來,做飯得早啊,四點鐘就得走啊,誰給你開城門哪,就拿這個,一舉,吊橋就撂下來了,西直門過去有吊橋啊,吊橋吊下來,城門開開他進去,然后再關(guān)上。后來換成圓的,上邊也燙著金字,金字的一條龍,火龍,腰牌嘛。
定:他就每天早晨到皇宮做飯去?
張:不知道,沒說過,就說做過飯,給溥儀做過。溥儀吃完以后問這是誰做的,說是西直門姓李的廚子做的。他從來不說皇上不好,現(xiàn)在一說就是廚子飯做得不好讓皇上給殺了,他說沒那么一說。
定:您那三姥爺手藝那么好跟哪兒學(xué)的?
張:不知道。
定:他帶徒弟嗎?
張:沒有。五個姥爺都沒聽說過有徒弟,反正現(xiàn)在李門沒有一個干廚師的,沒有。像我大叔伯哥哥他們都沒學(xué),我大叔伯哥哥學(xué)的油匠,就是油漆工。那也是手藝活兒。你想慈禧修圓明園(應(yīng)為頤和園——訪談?wù)咦ⅲ┑臅r候,就那長廊,您看長廊上那畫兒,沒有一幅重樣的。現(xiàn)在什么樣我就不知道了。油工的話兒呢,就是給人(把畫兒)勾出來,什么樣的使什么彩。我大表哥早就去世了。那個活兒現(xiàn)在的人繼承不了了,失傳了?,F(xiàn)在不能拆,一拆就瞎菜,拆了就蓋不起來。
我認識一個搞古建的老頭,現(xiàn)在死了啊,住在西(直門)外,姓杜,叫杜長甫,人家是搞古建的,科班出身,故宮古建隊原來不叫故宮古建隊,它歸誰管呢,它歸北京市文化局管,后來成立的古建隊,他講話,咱們現(xiàn)在弄的東西,都不對,最簡單的一個,老宅子,魯迅博物館,在阜成門里。老宅子不是前出廊后出廈么,前出頭的廊子拆了以后,應(yīng)該是十三根出頭吧,來了一幫人,又畫圖,又照相,弄完了一看,十三根里頭就一根是對的,對的這一根就是他弄的,他也沒畫圖這個那個的。他到那兒轉(zhuǎn)一個彎兒,就知道是怎么弄的,他說我怎么弄你們別管,你們弄你們的,我弄我的,他就弄了一根,弄完了一檢查,有懂行的呀。就那一根是對的。人家一看這活兒,就知道是他弄的:這是杜長甫的。他師弟就不成,就干不過他,就那十三陵,有一個起脊的亭子,弄不上了,把他弄去了,他一看就知道,你那樣不對,所以插不上,那都不能見釘子,插活兒啊。
定:三個姥爺該有一大堆孩子吧?其他的兒子呢?我是說跟您父親一輩兒的。
張:啊,底下這伙人沒有一個接(大廚)的。有學(xué)木匠的,有學(xué)瓦匠的。別的都是農(nóng)民啊,過去趕大車,到西直門拉腳去,過去西直門不是貨場嘛。貨場就是日本時期的火車站,現(xiàn)在叫北站嘛。扛包去,干那個去啦。
勤行就是勤謹?shù)那?/p>
定:您爺爺祖上的事呢?
張:我不清楚。我爺爺不知道是干嗎的。因為我們老頭(指父親)在世的時候啊,從來不講起家世,我們老頭活著的時候沒有講過家世。爺爺那輩兒怎么回事,奶奶干什么的,爺爺那輩兒哥兒幾個,哎,怎么著,他全沒說過。
據(jù)我聽說的話,我們老頭因為不是這個家的人。我們老頭本身家里沒有人呀,是這家人抱養(yǎng)的。所以從不講他過去的身世。他也不管,不管家里的事情。他挺有心計的一個人。嘿,我們老頭年輕時長得漂亮,一米八的個兒。
定:(問張樹林)你見過他父親嗎?
張樹林:見過啊,大高個兒,那老頭,那腰板直著哩,精神著哩。(一九)八幾年才去世。
張:我父親去世八十五,我母親去世九十三。要是前20年,我們老太太活著,您要見著我母親跟您說,您知道的就多了,一目了然了就。老太太明白著呢,她知道得一清二楚。
(我父親)后來就說學(xué)了一份手藝,就是廚子。
定:您父親的手藝是您三姥爺給他找的師傅是嗎?
張:對。而且大部分都是我三姥爺教的。
定:您父親是您三姥爺?shù)闹杜?,怎么他倒跟著學(xué)了?倒沒傳兒子?
張:因為我爸爸那時候什么活兒沒有哇,什么也不會干,什么也沒的干,成天玩兒。據(jù)說是我爺爺有錢啊,玩兒,結(jié)了婚還是玩兒。什剎海釣魚去,我都見過,那時候的小魚葫蘆小魚罐兒,什么魚簽子魚墜子的一堆,整天就玩兒。我們老頭就會玩。有我大哥了還玩兒。后來我二姥爺說這怎么弄啊這個,說老這么玩兒也不是個事啊,你玩到幾兒算一站呢,一家子啊。得了,學(xué)個手藝吧。就這么著我三姥爺給找了張本。
定:可您三姥爺不是他親叔呀?
張:是呀,那他也得管啊。
定:您父親讀過書嗎?
張:我父親哩哩啦啦說,私塾讀過四年呢,不正經(jīng)上,讀過四年。小毛筆字兒正經(jīng)寫得不錯呢,反正我們寫不了。
定:因為您母親是獨生女兒所以寵著,就把您父親招贅了?
張:沒有(招贅),我父親他們還是自己單過。我們家沒房啊,我們家是房無一間,地?zé)o一壟。跟北京城這四九城都住遍了,東四西四前門啊,全住過。大柵欄怎么回事兒,東四牌樓怎么回事,西四牌樓怎么回事,都在那兒住過,他都能說,那會兒不都有牌樓嘛。最后搬來搬去沒地兒可搬,還是回來吧,家住吧。
電影《城南舊事》(1983)劇照。
那會兒不都講認師傅嗎,我父親是西直門外娘娘廟胡同張本的徒弟,我?guī)煚斀袕埍荆俏胰褷斀o他找的呢,就因為他手藝特別好,技術(shù)特別好。敵偽時期在北京城里,四九城里是叫得響的一個廚子,活兒好。我父親是他關(guān)門的徒弟,因為我?guī)煚斈隁q大了,掛刀了,人家不干了,收徒弟得請客呀,得請他吃飯,他沒讓我父親請客,說我收了你,你是我徒弟就完了。沒讓他磕頭,沒帶他出去過。所以我們老頭也不收徒弟,他一個徒弟沒有。
我父親手藝不錯。在他們勤行里頭,問那張明武,老人兒,誰都知道這么個人。勤行就是勤謹?shù)那冢瑒趧用?。我告訴你,說慈禧太后吃的東西,我們老頭絕對會做,而且慈禧太后絕對吃過他家的東西。
有紅白喜事的時候給人打棚
定:您這話有根據(jù)嗎?
張:我三姥爺會做啊,我三姥爺教他的呀。咱們過去那會兒都是宮菜,宮廷那一塊,皇上吃的,什么山東菜啦,廣東菜啦,四川菜啦,這都是捎帶腳兒的事。
定:他在哪兒做廚子?
張:敵偽時期哪兒有單位呀,不就是打棚嘛,到處給人打棚。你知道什么叫打棚嗎?
定:知道,就是到處給人做飯,有紅白喜事的時候。
張:過去不是得搭棚么,搭那大席棚。過去那大鐵漏勺,那漏勺我都見過,那一套的家伙。
定:他自己帶家伙?
張:都得自己一個包夾著啊,一把切菜刀,一把羊臉子刀,一把小刀。羊臉子是斜的,剔羊肉使的,小刀就是切菜什么的,切作料使的。一把切菜刀,都是日本刀。那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鐵勺子,一個笊籬,把兒都長,那都是棗木把兒的,棗木把兒硬,耐燒啊,扛火啊,拿布一卷,一系,這么一夾,夾個包袱。平常在家擱著,但是家里人不能使,那會兒就那樣。
定:過去不也有些有名的大飯店嗎?那里的廚子好還是他們這跑大棚的廚子好,還是說都有好的?
張:都有好的,這就是看你的天知,不一定。
定:他干嗎不在大飯店里做?
張:這就跟練武似的。人家不露。
定:那為什么不自己開一個店呢?為什么到處散著給人家做?
張:那時候哪兒有自己開店的?開不起呀。你沒處鬧資金去,哪兒鬧那么大資金去?
(我父親)解放以后入到學(xué)院里頭,開始的時候入的電力學(xué)校,1958年的時候轉(zhuǎn)到電影學(xué)院,食堂。我們老頭紅白案兒都能拿下來。1958年以后咱們國家不就有留學(xué)生了嘛,什么坦桑尼亞贊比亞啊,這些黑哥們兒全來了,就給他們做飯,給他們做飯呢就出去學(xué)了一部分西餐,所以老頭手藝比較全面。
反正我知道我們老頭手藝不錯,因為他跟我說過一件事。東城區(qū)在敵偽時期有個稅務(wù)局,最后一任總監(jiān)是個老太太,給孫子辦滿月。他到那兒去了以后,什么都沒有,就預(yù)備了4片豬,等于是兩個豬啊,不是4片嘛,說就吃這個,人家老太太會吃,說今兒您來了,您給我們試一刀。試什么?說試最簡單的,獅子頭、木樨肉,人家的家常便飯。我們老爺子明白了,說這個,您不是要吃這108件嗎,您給我多少斤小米???說80斤小米。不做。老太太說那你要多少斤小米啊?三百二。老太太說三百二,五百四你今天都得給我做出來。
說行,做吧。我們老頭講話,說做了一天一宿都沒合眼——那得有幫手,一個人可玩兒不轉(zhuǎn)——4片豬都得剁成肉餡兒,肥瘦都得搭配好了,什么樣的丸子肥肉多一點,都得給人使上啊,你不能給人剩一堆肉啊。什么樣的丸子過油到七成,什么樣的丸子過油到五成,到六成,有的三成熟就得起灶,過油的成色都不一樣。過油成色要是一樣,完了,那人家就不干了,瞎了。你講吧,這丸子熬白菜,丸子熬粉條,人家這叫雜合菜,不叫丸子。什么叫丸子呀?四喜丸子、南煎丸子、八寶丸子,這才叫丸子呢,108道,給你擺齊了。108種啊,盤的碗的,小砂鍋的,一張八仙桌都擺不下。
電視劇《廚子當(dāng)官》(2005)劇照。
我見過他一張菜單子,十二道菜,這十二道菜什么都沒有,就是白菜,沒有白菜熬粉條啦白菜燉豆腐啦,沒有。翡翠白菜、燕窩白菜、魚翅白菜,凈這個。他最拿手一道菜,一只板鴨,拿回來骨頭全剔干凈了,這鴨子里頭沒骨頭,鴨子里頭36道菜,一道菜是一個味兒。他凈是絕活兒。
1958年北京市各大專院校大比武,那么多師傅,你想1958年的時候都是解放以前過來的多啊,好多老師傅。他是頭等獎,獎勵他30塊錢,(19)58年的時候30塊錢,頭等獎啊。我們老頭回來講,就沒讓我們老頭摸刀。
鯉魚必須得一面抓炒一面糟熘,
頭尾做湯,這才叫菜
定:什么叫沒讓他摸刀?
張:就是說沒讓他(動手)做。因為你讓他摸刀的話,他做出來的你懂嗎?你不懂。拿出一張菜譜來,沒人玩得轉(zhuǎn),沒人做過這一道菜,他做出來是好是壞誰知道啊。我遞給您了,他如果不會做他能遞給您嗎?他必然得會做啊。配什么料下什么東西。過去那侍候人家,你說東城區(qū)那老太太,你沒做過人家都吃過了,你做那合適不合適人家知道啊,那不是要手藝的地方么,那才叫要手藝哪。
我跑業(yè)務(wù)的時候,人家請客,在豐澤園飯莊,比現(xiàn)在晚,十月份了。給我上了一道什么菜呢,茭白口條,我爸說這是一道菜,不過這月份不合適,呀!說這個月份呀,茭白屬于細菜,跟口條不合適,下次你再請客的時候別給人弄這個,讓人瞧著寒磣。這個月份應(yīng)該吃什么呀?應(yīng)該吃茭白蟹肉,上這道菜跟月份就合適了,什么月份得吃什么東西,你不能胡吃,胡吃那不叫吃飯,那叫填飽肚子。你比如上飯館,說給我來道紅燒鯉魚吧,那叫家常便飯,不叫菜。鯉魚必須得一面抓炒一面糟熘,頭尾做湯,這才叫菜。
他在電影學(xué)院啊,在那兒給那學(xué)生做飯,就他一個人兒呀,連采買帶做,就他一個人兒。他們那學(xué)院不是有時候拍外景什么的么,(一九)六幾年的時候甭說咱們家,就是單位都沒有冰箱對不對?夏天買的豬肉,一到晚上就該有味兒了,他那豬肉擱三天五天、擱一個禮拜不帶出味兒的,他就有主意。他跟清華那兒的人借了十斤肉,當(dāng)時清華有個姓孫的老師傅,也就40歲吧,他說師傅您借給我點肉吧,我來不及了,人家拿秤給他約了十斤肉。等我父親買肉回來,他得還給人家啊,還的時候,他給人叫過來了,最拐彎兒的,皮皮囊囊的那個不能還給人家,說還給人家寒磣,他把好肉放在那兒,他不言語,一刀,我們老頭子他損就損在這兒。那老孫約那肉:“您真好手藝,十斤一兩?!边@就是我們老爺子。
我們老頭切菜從來沒有說使墩子、使案板,沒那一說。我們家原來有一八仙桌,多少年我們那八仙桌就連吃飯帶切菜。您要說燒那蓑衣蘿卜,您得切出花兒來吧,這刀切不到家,這蘿卜拉不開,切大發(fā)了,它斷了,這桌子上玩一印兒,是不是這道理呀?人家就在八仙桌上切,切完了往盤里一擱,然后拿油一汆,齊了。八仙桌還那樣兒,連找個刀印都難,甭想。
那時候我們家有個小筐,都是我們老頭自個兒做的,什么自己灌的小肚啊,灌的腸啊,就這些,放到筐里,掛到窗戶外頭,平時都不吃,到三十晚上都回來了,老頭把筐拿下來了,說了,就現(xiàn)在這東西,咱們使的作料什么的,都不到位,就是說那味兒都不對。
定:那什么樣才算到位啊?
張:花椒也好大料也好,都得長成了。就說醬那肉,現(xiàn)在擱點姜擱點蔥什么就完了,這不叫醬肉,醬肉就必須作料得全,好幾十味呀,那才叫醬肉呢。他做了一次蜜炙雞。
定:什么叫蜜炙雞?
張:他不告訴你,說不清楚,就說做了一次蜜炙雞,1962年時候在食堂就賣一塊錢一個,您別忘了1962年時候的菜二分錢一個三分錢一個啊,他賣一塊錢一個。院長就急了,說您這是怎么回事張師傅?。克f一塊錢一個我還賠錢呢,您要吃我就賣您一個,您想吃第二個,沒有。我們老頭就這樣,甭管你院長也好誰來了也好,今兒賣這菜,誰來了趕上了,一個,再想吃,不賣給你,甭管你院長不院長,你吃完了。
我那時候有個本家大爺,不是親大爺,辦白事的時候,吃了他一個燒茄子,吃了一個又要一個,吃了一個又要一個,他連吃了仨。我大媽就說了那話了,說這也就是你兄弟,讓你點去,要換一個你得給人多少錢啊?
從他活著我記事到他死,他就給我們家做過一道菜,從來就沒做過。當(dāng)然除了燜點米飯熬個白菜,家常便飯那不叫菜。就那年的春節(jié),半斤肉餡兒一個丸子,我們家那時候一共17口人,買了8斤半肉餡兒,一人一個,對號入座,誰不吃管不著,就做過這么一次。
定:合著您就吃過您父親做的這一個丸子?
張:甭說我,就我們家人全算上,有一個算一個,就這一次,第二次沒有了。
定:特別好吃是嗎?
張:那是呀。一個碎的沒有啊,沒說肉餡兒拿淀粉的,沒這么一說,不用,沒有碎的。上午10點鐘開始做,下午4點鐘才做完。那時候咱們不都使那煤球爐子嗎?倆火爐子,倆火爐子做這一個丸子,原來我們家有一個老式的鍋,厚底兒的。下午4點鐘才從火上端下來。拿勺盛起來給您擱到這碗里頭。要問怎么做的,說就這么吃吧,吃。
就說這吃打鹵面吧,講究斑鳩打鹵啊,黃花木耳鹿角菜、蘑菇,就擱點雞蛋西紅柿那好吃不了。
定:吃打鹵面還擱什么鳥和麻雀?
張:一直到幾月份,那錯不了的啊。明兒您上自由市場,買那飛著的鴿子,十塊錢一個么,您就買一個,不要那肉鴿,買一只就夠用的,回來把那皮一扒,毛就全下去了,然后您給它擱到鍋里稍微緊一下,剁成小塊小塊的,煮熟了然后再開始放湯,您再把蘑菇這個那個全擱到里頭,打出那鹵來您再吃,那味兒一樣嗎?不信您去買一只試試。
我們老頭要是拿個盆發(fā)上面,過去用堿,一瞧這面發(fā)起來多大,一瞧這面多少,沏多少堿,擱上就合適。說沏完了剩點,說沏完了堿大了,沒那么一說?,F(xiàn)在有那發(fā)酵粉了,我們家也使那發(fā)酵粉了,過去也使堿,你問我媳婦去,我從來不看堿大堿小,看這面發(fā)多大,發(fā)到什么程度,把堿沏進去這么一倒擱進去,擱進去就好使。這就是我們老頭告訴我的。
定:您母親是不是也跟著學(xué)會做飯?
張:我母親從來不出門,純屬家庭婦女。家里飯,貼餅子的時候居多。我們老頭回家趕上什么就吃什么唄。他也從來不下廚做飯?;丶揖退X。
電影《城南舊事》(1983)劇照。
我切東西那刀工是我們老頭告訴給我的,我左撇子不好教啊。反正甭管切什么東西,我不用看著那刀,看著那東西,這刀跟著這手,這刀得起多高,什么東西起多高都得知道,他得告訴你,不告訴你你怎么行啊。切黃瓜起高了沒有用,起低了它連著刀呢。切肉比切黃瓜起得稍高點兒。還得看刀口怎么樣,要是跟鋸似的也好不了。切絲必須得擱穩(wěn)了,這是第一點,不擱穩(wěn)了來回晃蕩,切的絲兒也好不了,這半拉寬這半拉窄。(表演切土豆絲)這手指頭就管這刀能走多遠,想粗點您走遠著點,這不就粗了么,想細點您走近著點兒。還說著話兒玩兒似的,這飯就做了。就這么點事兒。
定:您父親不是在家不做飯嗎?他倒教您。
張:因為他老看我切菜別扭啊。我放學(xué)回家得做飯。
定:他脾氣好嗎?
張:從來不言語。有時我們爺倆坐一塊兒聊會兒大天,他還能說兩句,跟他們別人就更不說了。他就說你三姥爺手藝比我好,到我這一輩沒了,北京城就跟沒這么回事兒一樣了?,F(xiàn)在那東西,它不是那味兒!
本文選自《城墻之外:北京口述歷史系列》,較原文有刪節(jié)修改,小標(biāo)題為編者所加,非原文所有。已獲得出版社授權(quán)刊發(fā)。
原文作者/定宜莊
摘編/何也
編輯/青青子
導(dǎo)語校對/劉軍
1.《【為什么晚上為什么叫呢】以前京城的“勤勞”手藝:廚師李家的故事、石京華的故事》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luò)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為什么晚上為什么叫呢】以前京城的“勤勞”手藝:廚師李家的故事、石京華的故事》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pet/3023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