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是自然界常見的昆蟲,全世界除了極地以外,共有2000多種螳螂分布。
螳螂屬于體型偏大的昆蟲類,一般長度在55-105mm,因此可以捕食很多對農業(yè)有害的小型昆蟲,螳螂也屬于益蟲。對于螳螂在民間還有這樣一種說法,因為會經常發(fā)生雌性螳螂捕食雄性螳螂的案例,因此有人說雄性螳螂既愛妻又愛子,為了家人后代甘愿作出犧牲付出生命。難道這的是這樣嗎?雄性螳螂的形象一下子就高大了起來。但科學家不認同了,上述的說法還是太情感化了,我們應該理性地去分析一下。
雄性螳螂被雌性螳螂當午餐吃掉,第一點這并不是雄性螳螂主動的行為,如果有機會跑掉,雄性個體早都溜之大吉了;第二點雄性螳螂當然也不會因為愛而付出自己的生命,它們只有兩個本能:首先就是可以一直存活下去,其次就是可以繁殖后代。那么簡單的生物哪有愛?即使是交配行為也是受著激素的牽引在完成。
所以說雄性螳螂不甘心被吃掉,但有時運氣不好就被雌性螳螂給抓到了,那就只有一個結局了。雌性螳螂同類相食,被科學家稱為“性食同類”現(xiàn)象,這在很多昆蟲類的動物中都存在,例如蜘蛛也會發(fā)生這種情況,雌性吃雄性。
現(xiàn)在我們清楚雄性螳螂被吃掉絕對不是自愿的,當然也不是因為愛,主要是因為力氣小被抓到就跑不掉。螳螂一般都是雌性要大于雄性,這可能也跟性選擇有關。首先雌性螳螂因為會付出更多,因此掌握著主動權,而雄性螳螂同類之間就存在競爭。雌性螳螂在交配前中后期都可能會吃掉雄性螳螂,因此為了達成這種目的,就需要雄性螳螂體型小一點,不然是真的打不過?。?/p>
所以在漫長時間的進化發(fā)展下,雌性螳螂都主動選擇體型較小的個體,這樣有助于自己的捕食,吃飽喝足了也有利于后代的出生。所以螳螂雄性個體體型小一些,都是被選擇的結果。
1984年生物學家里斯克和戴維斯用中華大刀螳螂進行過性食同類的實驗,為了進行對比他們把雌性螳螂分成了三組,一組提前讓它們吃食物填飽肚子,保證是在不饑餓的狀態(tài)下進行試驗。而另外兩組讓它們處于不同饑餓程度下(例如分別餓兩天和四天)。最后的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餓了四天的實驗組雌性螳螂,大多數(shù)在一見面就把雄性螳螂捕獲吃掉了;而餓了兩天的實驗組部分完成交配行為,交配后雄性螳螂被吃掉;而完全吃飽的那一組,并沒有發(fā)生捕食現(xiàn)象,直接完成了交配,并且在交配后雄性螳螂輕松逃脫。
從結果也是能看出來雌性螳螂吃雄性螳螂主要還是饑餓的問題,這樣的結果也是好的,尤其是在交配后雌性螳螂可以通過吃掉雄性螳螂盡快的補充能量填飽肚子,這樣對于后代也是有好處的。
我們可以看一下雌性螳螂的卵鞘,先不說數(shù)據(jù),從圖片中就可以看出來它們的大小占了雌性螳螂多大的比例,而一般雌性螳螂在交配后會產下3-5個這樣的卵鞘,你說如果交配后不去吃雄性螳螂,上哪里去補充營養(yǎng)物質???其實大家也不用為雄性螳螂打抱不平,這是這個物種在進化中形成的一種最佳模式,雖然雄性螳螂可能被吃掉了,但是當年或者第二年會有更多的小螳螂出現(xiàn),來補充這個物種的群體數(shù)量。
而雄性螳螂也在時刻警惕著避免被雌性螳螂吃掉,因此在前去交配的時候會非常謹慎小心,它們都會遠距離的從直接跳到雌性螳螂的背上完成交配,這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直接被雌性螳螂抓住吃掉。在完成任務后會馬不停蹄的奔著下一個目標而去,雄性螳螂的目標就是盡可能在丟掉生命前,完成更多次數(shù)的交配,可以留下更多的后代。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1.《【螳螂吃什么食物】雄性螳螂為什么甘心被吃掉?難道是為愛獻身?》援引自互聯(lián)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螳螂吃什么食物】雄性螳螂為什么甘心被吃掉?難道是為愛獻身?》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pet/2410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