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天命通寶
天聰
天聰通寶,中國古代錢幣之一。清朝前身后金的錢幣。由清朝太宗皇太極在后金皇太極天聰元年(公元1627年)始鑄。明天啟六年( 1626 )即努爾哈赤天命十一年,皇太極嗣位。次年改元天聰。天聰元年鑄當十的滿文“天聰汗錢”,完全仿天啟大錢的形制。又鑄漢文“天聰通寶”錢, 輪廓外圓,很完美。滿洲崛起遼沈時, 為濟餉糈而鑄。
“天聰汗錢”背“十一兩”
公元1644年,清軍攻入關內,清愛新覺羅·福臨至北京,即皇帝位,改元順治,成為清世祖。在北京設鑄錢局鑄錢,于工部、戶部開設寶源局、寶泉局,后隨著天下統(tǒng)一,在各地開錢局,并鑄“順冶通寶”。在清軍剛入關時,允許明錢流通,但不久即嚴禁使用明錢及其它古錢,獨行清錢。
順治
順治通寶是清世祖順治年間(1644-1661年)所鑄錢。順治元年,在北京于工部、戶部開設寶源局、寶泉局鑄幣,后隨著天下統(tǒng)一,在各地開設錢局,錢幣上用楷書寫著“順治通寶”。順治通寶的成分紅銅七成,白銅三成。
“順治通寶”背左“延”
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正月,清世祖去世,康熙帝繼位。只保留戶部寶泉局和江南省江寧局鑄“康熙通寶”制錢,其余各局停鑄。后于康熙六年各省恢復鑄行,此后又相繼停鑄行??滴跬▽氬X鑄行時間長達六十年,鑄量較多,但版本較簡單,北京寶源,寶泉兩局沿“順治通寶”滿文錢式,背文滿文,其它各地錢局所鑄,背文滿漢文局名各一字,民間為方便記憶把這錢錢局名串成了一首詩“同福臨同江,宣原蘇薊昌,南河寧廣浙,臺桂陜云漳”此外還有“鞏”、“西”兩種,但數量不多,要收集全不易。
康熙
康熙通寶,清代錢幣。鑄于清圣祖康熙年間(1662~1722年)。錢徑2.5-2.7厘米,重3.8-5.5克。錢面文字“康熙通寶”以楷書書寫,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
“康熙通寶”套子錢一組三枚
康熙于公元1772年去世,清世宗雍正即位。雍正帝即位后,仍以杜絕私鑄,平抑物價入手,防止白銀外流,實行銅錢緊縮政策。于雍正元年鑄行“雍正通寶”,沿康熙四十一年制,錢重一錢四分,力求精美標準,大小分二類,大錢與“康熙通寶”大錢相仿,小錢直徑2.4厘米,當時全國共有二十多個錢局,都是康熙時局,雍正規(guī)定一省只設一個錢局,于四年時,改山西局為寶晉局,山東局為寶濟局,臺灣省局為寶臺局等等。九年時又在江南增設了江寧寶安局,在西南分別設立了四川寶川局,貴州寶黔局,湖北寶武局等,又停撤了臨、清、宣府、薊、同、等局,一省一局的政策最終得以實現(xiàn),私鑄情況也有減少,后來西北戰(zhàn)事擴大,西南邊鑄也發(fā)生叛亂,戰(zhàn)事頻起,雍正十一年時,再次實行銅錢減重,變?yōu)槊课囊诲X二分,后清朝百余年制錢重量要求沒有變化。順治通寶錢背文格式,一律按照前朝寶泉、寶源泉錢式,背文穿左為滿文“寶”字,穿右為滿文錢局名,其中“川、桂、陜、福、臺”等,極少見到。由于雍正帝錢法嚴謹,私鑄較少,所以雍正通寶制錢上都邊闊字正,形態(tài)工整。
雍正
雍正通寶雍正通寶是清代錢幣,用黃銅鑄造,做工精良,雍正通寶現(xiàn)為五帝錢的一部分,五行屬土,有辟邪的功效。始鑄于雍正元年(1723年),是繼順治、康熙后的第三代清錢幣。
雍正通寶寶黔局折二試鑄
雍正帝于雍正十七年死于熱河行宮,清高宗即位,改元乾隆。鑄行“乾隆通寶”要求仍重一錢二分,該錢書法鑄工都比雍正時更為精美。最初清政府仍繼續(xù)執(zhí)行通貨緊縮的政策。錢局較雍正時有所增減,首先在乾隆四年,停了寶河、寶鞏、寶濟三局,于乾隆五年時開寶福局,七年開寶桂局,十年開寶直局。乾隆朝以前的制錢不加錫,以銅、鉛、鋅配制,稱之為“黃錢”,在乾隆五年規(guī)定在鑄錢銅料之中加百分之二的錫,稱為“青錢”。
乾隆
該錢幣鑄于清高宗乾隆年間(1736-1795年),背面的滿文比較復雜,上面有很詳細的價格和錢幣拓片。乾隆通寶錢徑約25毫米,重約3g。錢面文字"乾隆通寶"以楷書書寫,其字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
“乾隆通寶”背“寶源”小平母錢
公元1796年,高宗讓位,仁宗登基,改元嘉慶,嘉慶年間,清政府允許百姓使用白銀,并且再次整頓錢制,增加鑄造量,鑄行“嘉慶通寶”,最初所鑄力求工整美觀,錢重一錢二分,面文仍用宋體,背文為滿文局名。但有背文于穿左用草書,穿左用楷書,有“福、壽、康、寧、桂”也有穿右為滿文“寶”字,穿右為楷書“福、壽、康、寧”連在一起為一種吉語,是錢局為吉慶所鑄之錢,也叫“吉語錢”,參與流通。
嘉慶
嘉慶通寶鑄于清仁宗嘉慶年間(1796-1820年)。錢徑2.2-2.6厘米,重2-4克。錢面文字"嘉慶通寶"以楷書書寫,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錢背滿文左"寶",右為滿文鑄造錢局名,如泉、源、蘇、河、廣等。
嘉慶通寶 背 寶川 大型開爐錢
從順治到嘉慶是清朝的盛世期,社會生產較穩(wěn)定,在錢制上是明朝的延續(xù),在發(fā)行制度上較前朝更加健全一些,所有皆為小平錢,有利于流通。
道光
道光通寶是中國古代錢幣之一,鑄于清宣宗道光年間,錢徑一般2.2-2.4厘米,重2.5-3.6克。道光通寶只少數錢背有星月紋以及記地、記年、記值的漢字,但卻不多見。
道光通寶背寶蘇常平式
道光三十年,清宣宗去世,文宗即位,第二年改元咸豐,戶部準命各錢局鑄“咸豐通寶”制錢。三年推出“咸豐元寶”及“咸豐重寶”大錢,咸豐錢幣版本極多,有近千種。(小編這里有馬老巨著《咸豐泉匯》清楚版本,有需要的可以私信)
咸豐
清文宗咸豐年間(1851-1861年)所鑄平錢。因政治腐敗,經濟危困,鑄行未久即收到各種重寶、元寶大錢沖擊,通寶錢遂嚴重貶值,故制作簡陋,形制混雜;全國27局所鑄的小平錢,銅質、大小及文字各不相同,粗略者多而精良者罕見。一般直徑2.2~2.6cm,重2.4~4.2g,其中大樣錢鮮見,而更多為私鑄劣質薄小錢,期間鵝眼錢重不足1g。背文滿文各寶局名,常見者大約20局左右,尤以“寶臺”局“阿克蘇”局“寶通”局所鑄為稀少。傳世尚有“咸豐通寶”雕母數種,極為珍貴。
“咸豐通寶”一組四枚
咸豐通寶寶福局一十、二十、五十
“咸豐通寶”背“寶福一百”
清文宗于咸豐十一年七月死于熱河,清穆宗繼位,改元祺祥,鑄有“祺祥通寶”、“祺祥重寶”而后改元為同治,于同治元年開鑄“同治通寶”制錢,面文仿宋,楷書都有,各地所鑄之錢參差不齊,輕重不一。
祺祥
祺祥通寶是清始鑄,還未發(fā)行,十月五日即被勒令廢除,“祺祥”年號僅存69天。鑄幣回爐鑄為“同治”錢(1861年),與祺祥重寶一起并稱為中國壽命最短的錢幣。
“祺祥通寶”背“寶泉”小平
祺祥重寶是一枚古代錢幣,鑄于清穆宗初登基時(1861年)。時值載垣、肅順八大臣奉詔輔政,即改元祺祥,并鑄祺祥通寶與祺祥重寶當十錢。
“祺祥重寶”背“寶源當十”
同治錢因鑄錢虧損等原因,鑄行很不正常,時鑄時停,現(xiàn)常見約有寶泉、寶源、寶蘇、寶浙、寶鞏、寶昌、寶川、寶桂、寶直、寶云、寶東等局錢,其余皆少見或僅見樣錢。同治年間僅鑄行了當十以下大錢,開鑄的錢局有:寶源、寶泉、寶云、寶鞏和新疆阿克蘇等局,大小輕重也不一,新疆局及寶鞏局曾鑄有當五錢,新疆寶伊局有當四錢。同治時期本就鑄錢不多,民間又普遍使用白銀,而且外國機制銀元的輸入頗多,且成色制度均有保證,使用頗方便,故而銅錢的使用也就日見減少了。
同治
清朝穆宗載淳,同治元年(公元1862)鑄造。版式類似“康熙通寶”, 同治通寶“乾隆通寶”,有蘇,川,云,源。昌,桂等記局,但鑄量較清朝前期錢已有大減。如寶陜,濟,伊,武,福,南,黔,廣,晉,阿克蘇等局僅見與部頒樣錢。
同治通寶背寶泉當五十
同治重寶是中國古代錢幣之一,于清朝同治年間(公元1862——1874年)鑄造。同治重寶其宮廷意義在于是兩宮同治(尊皇后鈕祜祿氏為母后皇太后,懿貴妃、載淳生母葉赫那拉氏為圣母皇太后);而在民間看來,是上下一心、同臻郅治。
“同治重寶”背“寶源當十”母錢
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清穆宗去世,慈禧太后迎立自己的胞妹(醇親王福晉)的兒子入繼為帝,改元光緒,先后鑄行過“光緒元寶”和“元緒重寶”,“光緒通寶”,通寶制錢鑄于公元1875-1908年之間,錢重從開始的一錢逐步減至八分,最后減至六分,該錢書法為楷書,此外寶福局也鑄過篆文錢,光緒通寶錢背文為滿文記局名,也有星月紋,字有寶河、寶真、寶津、寶云、寶黔等,還有銘“千字文”者(即背穿上各見“千字文”中一字,為宇、宙、日、月、往來等字)。
光緒
光緒通寶是中國古代錢幣之一。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光緒年間(公元1875-1908年)鑄。錢文楷書或楷兼隸,楷兼宋三體。背文滿、回文記局、記年、記吉語,記批次等多種形式。
“光緒通寶”背“寶泉”小平母錢
“光緒通寶”機制方孔一組四枚
光緒重寶是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在光緒年間 公元1875—1908年 所鑄的當五、當十錢。形制較小平錢工整,面文為清秀楷書,直讀,背穿左右為滿文寶局名,上、下為漢文“當五”或“當十”二字。傳世以戶部寶泉局和工部寶源局鑄造的較為常見,舊譜所列的各省局鑄造的18品,恐系補鑄,今不多見。
“光緒重寶”背“寶泉當十”母錢
光緒帝于三十四年十月,(公元1908年)去世,此前一天慈禧太后去世,醇親王之子溥儀繼位,改元宣統(tǒng),為封建社會的最后一位皇帝。
宣統(tǒng)
宣統(tǒng)年間,全國各省幾乎都已停鑄制錢,僅寶泉局鑄過一種重一錢的“宣統(tǒng)通寶”小平錢,數量也不多,分為大小兩種,新疆地區(qū)有“宣統(tǒng)通寶”紅錢,以及寶廣、寶福兩局出過機制幣。寶泉局所出的大錢直徑在2.4厘米,小樣錢直徑1.8厘米,因為溥儀登基時只有3歲,加上錢也不大,因此民間把此錢稱為“小宣統(tǒng)”、“小宣統(tǒng)”面文書法為楷書,背文為滿文局名。
清代宣統(tǒng)通寶寶泉局樣錢
“宣統(tǒng)通寶”是我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個王朝的最后一位帝王鑄行的最后一種方孔圓錢。方孔圓錢的鑄行從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鑄行“半兩錢”到“宣統(tǒng)通寶”結束,經歷了兩千年的歲月,是我國乃至世界鑄幣史上的一個奇跡。
1.《大清歷代行用錢幣大全!有你不知道的嗎?一起來看看》援引自互聯(lián)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大清歷代行用錢幣大全!有你不知道的嗎?一起來看看》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2069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