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宋軍在崖山海戰(zhàn)中全軍覆沒,建國300多年的趙宋王朝最終滅亡。
回望300年王朝浮沉,大宋承唐末亂世立國,卻從未能完全恢復漢唐時遼闊的疆土,又遭逢“靖康之恥”被掠去半壁河山,偏安秦嶺、淮河以南。政治上重文輕武,策略上守內(nèi)虛外,大宋王朝終日周旋在強敵環(huán)伺的夾縫里,直至在蒙古鐵騎的崛起中滅亡。
但正是這同一個宋朝,無論是士大夫政治的成熟,農(nóng)業(yè)文明精致內(nèi)斂特點的強化,商品經(jīng)濟、手工業(yè)的顯著發(fā)展,還是技術領域眾多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思想領域劃時代的迸發(fā)創(chuàng)新,皆被認為打開了中國帝制王朝歷史演進的“新局面”。歷史學家陳寅恪先生曾評價:“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shù)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p>
何以同一個宋朝,一面有歷代的積貧積弱之譏,另一面卻又達成了精神氣質(zhì)、思想文化上曠古爍今的成就?真實的宋朝究竟是什么樣的呢?歷史上,宋人又是如何生活的呢?在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包偉民和浙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吳錚強所著的《宋朝簡史》中,也許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以下內(nèi)容由浙江人民出版社授權節(jié)選自《宋朝簡史》第七章《宋人的社會生活》,標題為摘編者所取。
原文作者丨包偉民 吳錚強
摘編丨安也
《宋朝簡史》,包偉民、吳錚強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20年8月。
宋朝人日常吃什么?
宋人吃五谷雜食、飲酒飲茶,物品比前代更為豐富。
宋人一般一日三餐。一般人家常食,兩次正餐,日午別有點心。貧苦人家為縮衣節(jié)食,每日只用兩餐。常人每餐口糧大約半升,飲食結構仍以淀粉類谷物為主。宋人因地制宜,北方人的糧食以粟麥為主,南方人的糧食以稻米為主。
主要的面食有燒餅、湯餅、蒸餅等。燒餅又稱胡餅,火上燒烤而成,有的有餡,如白肉胡餅、豬胰胡餅、和菜餅等。湯餅就是面片湯,處在向面條的演變過程中,有軟羊面、桐皮面、絲雞面、三鮮面等。蒸餅類似饅頭,因避宋仁宗趙禎諱,又稱炊餅、籠餅。面食又有帶餡的包子、餛飩、畢羅、馉饳等。畢羅外包面皮,內(nèi)裝水果或肉類,烤熟而食。馉饳則類似鍋貼或餃子。
電視劇《清平樂》劇照。
稻和粟主要用于煮飯和熬粥,粥的品種很多,如七寶素粥、五味肉粥、粟米粥、糖豆粥、糖粥、糕粥等,宋人已有吃臘八粥的習俗,開封稱七寶五味粥,臨安稱五味粥。糯米食品有栗粽、糍糕、豆團、麻團、湯團、水團、糖糕、蜜糕、栗糕、乳糕等。宋時將米置于新竹筒中,或加棗、栗、胡桃等類蒸食之,稱為粽子,又名角黍,端午節(jié)食用。宋時已有米面,時稱米纜或米線。
宋時蔬菜品種十分豐富。文獻所見,兩浙路的臨安府有薹心、矮黃、大白頭、小白頭、黃芽、芥、生菜、菠菜、萵苣、苦荬、姜、蔥、薤、韭、大蒜、小蒜、茄、梢瓜、黃瓜、冬瓜、葫蘆、瓠、芋、山藥、牛蒡、蘿卜、甘露子、茭白、蕨、芹、菌等;江南東路的徽州,則有芥、芹、蒜、蔥、姜、韭、胡荽、蕓臺、苜蓿、菠菜、蘆菔、百合、芋、牛蒡、茭白、菌、筍、枸杞、蒿、苦荬、苦薏、馬蘭、薺、莧、藜、蕨、瓠等;福建路的福州,則有菘、芥、萊菔、鳧葵、白豆、萵苣、蕓臺、雍菜、水靳、菠菜、苦荬、莙荙、東風菜、茄、莧胡荽、茼蒿、蕨、姜、蔥、韭、薤、葫、冬瓜、瓠、白菱荷、紫蘇、香芹子、茵陳、紫菜、鹿角菜、芋、枸杞等。
宋人食腌漬蔬菜,如開封市中出售的辣腳子姜、辣蘿卜、咸菜、梅子姜、辣瓜兒等,臨安市中出售的糟瓊枝、莼菜筍、糟黃芽、糟瓜虀、淡鹽虀、鲊菜、醋姜、脂麻辣菜、拌生菜、諸般糟腌、鹽芥等。宋時的肉食,北方上層社會以羊肉為主,豬肉更為普通。南宋時大量北方人口南遷,食羊肉的愛好也影響到了南方。
為了保證農(nóng)耕有足夠的畜力,宋朝政府禁止宰殺耕牛,牛肉成為珍肴。此外還有雞、鴨、鵝等家禽,兔肉、各類野味,以及各類水產(chǎn)。肉食也有相當發(fā)達的腌、臘、糟加工方法。宋時果品非常豐富,葡萄已傳入中原,以太原所產(chǎn)最為有名。宋人喜食荔枝與龍眼,以福建與廣西所產(chǎn)最佳,也將荔枝、龍眼、香蓮、梨肉、棗圈、林檎旋等水果制成干果食用,還將藕、菱、蓮等食品視為果品。宋時所謂“果子”有時指蜜餞類食品,如橘紅膏、荔枝膏、二色灌香藕、糖豌豆、蜜棗兒、烏梅糖、薄荷蜜一類食品。
紀錄片《宋之韻》(2014)畫面。
茶和酒是宋時最重要的飲品
茶和酒是宋時最重要的飲品,由于贏利豐厚,一直歸官府專賣。飲茶自唐代始,宋代更為普遍。宋人制茶分散茶和片茶,將茶蒸熟焙干即成散茶,片茶又稱餅茶或團茶,將蒸熟茶葉碾磨成粉,放入茶模內(nèi)壓制成形。宋人飲茶也用唐人煎煮之法,多以沸水沖泡,稱為點茶,唐代在茶中加姜與鹽的習慣宋人已不再沿襲。宋時的酒有黃酒、果酒、配制酒等。
黃酒以谷類為原料,南方糯米取代黍秫成為主要的釀酒原料。果酒包括葡萄酒、蜜酒、黃柑酒、椰子酒、梨酒、荔枝酒、棗酒等,以葡萄酒最多,但制作水平不高。配制酒多屬滋補性藥酒,如有酴醾酒、菊花酒、海桐皮酒、蝮蛇酒、地黃酒、枸杞酒、麝香酒等,今人統(tǒng)計約近百種。宋代文獻記載白酒多指白色的酒,是否已有蒸餾白酒,學界尚無共識,現(xiàn)存金代蒸餾制酒器實物或許說明宋代已有少量蒸餾白酒出現(xiàn)。
宋代大城市餐飲業(yè)發(fā)達,有酒樓、食店、餅店和茶肆等各種形式,商人喜歡在酒樓、飲食店用餐。開封城中有的餐飲業(yè)三更才結束營業(yè),五更再次開張,著名的酒樓有白礬樓,后改稱豐樂樓,宣和年間
(1119—1125)
重修時形成了五座三層高樓相連的規(guī)模。
食店按飲食風格可分為北食、南食和川飯三類,又有寺院素齋。城市中又有賣團子、饅頭、灌肺等的點心作坊,及沿街叫賣吃食的小販。小市鎮(zhèn)和交通要沖也有酒肆等方便來往客商和赴考舉子。宋代的豪華宴會有所謂“四司六局”十種細分的服務種類,帳設司掌管各種陳設,茶酒司掌管茶湯、熱酒,安排座次,迎送等,廚司掌管烹飪,臺盤司管杯盞碗碟的傳送之類,果子局、蜜煎局、菜蔬局負責三種食品的供送,油燭局、香藥局和排辦局負責燈燭、香料以及打掃等事。
宋代民居建筑形態(tài)多樣。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繪有大量房屋建筑,城內(nèi)建筑多為瓦房合圍成院子。南宋《中興禎應圖》中表現(xiàn)的貴族官僚的宅第前堂后寢,以穿廊相連,兩側有耳房或偏院。營建第宅是士大夫的時髦風氣,都城一帶公卿第宅最為集中,有的構造精妙稱如神工。
如北宋開封王拱辰第宅甚侈且極高大,有“巢居”之譏。歐陽修《壽樓》詩云,“碧瓦照日生青煙,誰家高樓當?shù)肋??昨日丁丁斤且斫,今朝朱欄橫翠幕。主人起樓何太高,欲夸富力壓群豪”,生動描繪了筑室競富的心態(tài)。
電視劇《清平樂》劇照。
富貴家庭還多建私家園林,除京城外,北宋的洛陽與南宋的湖州,都以私家園林精美眾多而著稱,有李格非《洛陽名園記》、周密《吳興園林記》等專著記述,《洛陽名園記》記載董氏西園有三重堂屋,“開軒窗,四面甚敞,盛夏燠暑,不見畏日,清風忽來,留而不去。幽禽靜鳴,各夸得意”。吳自牧的《夢粱錄·園囿》詳述遍布臨安的苑囿,包括韓侂胄的南園、賈似道的園池等。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所繪鄉(xiāng)村住宅較為規(guī)整,以瓦房為主,有圍墻、大門、廂房,還有廳、廊等。趙伯駒《江山秋色圖卷》繪有江南村落和住宅,有庭園、圍墻,竹木圍繞,或依山構廊,或臨水筑臺,均非普通農(nóng)戶的住宅。
農(nóng)村住宅以簡陋的草房為主,長江中游沿岸所見鄉(xiāng)村中幾乎全是茅荻結廬。宋代磚瓦業(yè)有明顯發(fā)展,李誡的《營造法式》記載磚型13種,瓦按質(zhì)地分為素白、青棍、琉璃三大類。宋代城鎮(zhèn)中瓦料已較多使用,在一些官員的倡導下,有些城鎮(zhèn)改茅屋為瓦屋以防火災。南方城市還多以磚石鋪設街道地面。
宋代以軍人為遞夫?qū)嵤┼]遞
唐代以前一般“席地而坐”,即地上鋪席而跪坐。魏晉以來,受北方游牧民族起居方式、佛教徒跏趺坐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中古坐式發(fā)生變化。椅子起于唐代,只有尊長及老人使用,正式場合未使用椅子及與之配套的桌子等。五代顧閎中名畫《韓熙載夜宴圖》所繪人物既有跪坐,又有垂足座椅。宋代開始習慣于使用桌、椅、凳等高起高坐。《清明上河圖》所繪店鋪內(nèi)有大量桌子和條凳,有靠背的交椅很少。河南禹縣白沙宋墓壁畫表現(xiàn)有中間置桌、兩旁雙椅對坐的形式,河北巨鹿出土有長方桌、靠背椅,寧波東錢湖南宋史氏家族墓有石雕座椅。
《清明上河圖》局部。
宋代富人的床榻,有的前置腳踏,內(nèi)置支架以放衣物。被褥富者用錦,普通人用麻。夏天流行瓷枕,故宮博物院收藏有北宋磁州窯燒制的白地黑花“嬰戲紋枕”,橢圓形,前低后高,中部枕面微凹,十分精美。此外,黃庭堅稱石枕可“一臥洗煩勞”,王安石夏日常用可以轉(zhuǎn)面的方枕,司馬光以圓木作為“警枕”,各類藥枕在宋代也廣泛使用,如菊花枕。席則以竹席最為普遍,又有雅稱 “竹夫人”的取涼用具竹幾,蘇軾有詩《送竹幾與謝秀才》稱“留我同行木上坐,贈君無語竹夫人”。腳婆又稱湯婆,即暖足瓶,是冬日床上用品。夏天喜用扇,團扇使用普遍,文人喜作畫于扇面,也有用禽羽制作的羽扇,還有紙做的折疊扇,出自日本,由朝鮮傳入。
電視劇《清平樂》劇照。
宋代的交通工具,畜力占重要地位,驢馬是較為普遍的交通工具。貨運用駝、馬、騾、驢等,沈括的《夢溪筆談》記載,“人負六斗”而“駝負三石,馬、騾一石五斗,驢一石”。宋代的車乘有畜力車和人力車,因缺馬,畜力車多用牛、驢、騾等,以牛車最多。開封的太平車,上有箱而無蓋,前以騾或驢20余頭分兩行,或者以牛五至七頭拉行。達官貴人也常乘轎,轎又稱肩輿、檐子、兜子等,北宋時百官只乘馬,只有元老大臣和有疾者才許乘轎,還經(jīng)常禁止平民乘轎,如禁止工商、庶人乘坐四人、八人抬的檐子,王安石辭相后常乘驢,有人勸他坐肩輿,他說“自古王公雖不道,未嘗敢以人代畜也”。不過《清明上河圖》繪有好幾乘轎子,南宋初年趙構在揚州稱路滑,下令百官可以乘轎,對乘轎的禁令正式解除。
宋朝是當時世界上重要的海上貿(mào)易國,海船以福建為佳,尖底,大者可載重5000石,乘500余人,平底船用于內(nèi)河不可入海。船的動力除傳統(tǒng)的帆、槳以外,還有車船,即以人力踩踏翼輪,激水而行。宋人已開始將指南針用于航海。宋代以軍人為遞夫?qū)嵤┼]遞。郵遞制度依快慢分類,金字牌遞規(guī)定日行500里,專門傳遞皇帝御前發(fā)下的急件,金字牌用紅漆,上有金字“御前文字,不得入鋪”。其次是急腳遞,再次是馬遞和步遞,其速度分別規(guī)定為日行400里、300里和200里。
紀錄片《開封府》(2015)畫面。
城鎮(zhèn)工商各行穿著特定服飾
宋代士大夫主張服飾不宜過分華麗,崇尚簡樸,袁采《袁氏世范》要求婦女服飾“惟務潔凈,不可異眾”,色彩不如唐代鮮艷。服飾演變大體有兩種趨勢,一是常服的禮服化,二是下層民眾模仿上層社會的服飾習俗。
古人蓄發(fā),因此頭的巾、帽是重要服飾。宋代男子的首服主要是幞頭,即使帝王、百官,除祭祀典禮、隆重朝會需要服冠冕外,一般都戴幞頭。幞頭由東漢幅巾演變而成,以皂絹三尺裹發(fā),有四帶,二帶系腦后垂之,二帶后系頭上,又稱“四腳”“上巾”“折上巾”。宋代幞頭脫離巾帕形式,演變?yōu)橐环N帽子。
宋代官員的幞頭,以藤草編成內(nèi)型,外糊以紗,紗涂以漆,改唐人常用的軟腳幞頭為硬腳幞頭,即幞頭后面的兩腳加入絲弦,使之堅挺上翹。此外有交腳、曲腳,為仆從、公差或卑賤服用,高腳、卷腳、銀葉弓腳、一腳朝天一腳蜷曲等式幞頭,多用于儀衛(wèi)及歌樂雜職。取鮮艷顏色加金絲線的幞頭,多用于婚禮等喜慶場合,南宋有婚前三日女家向男家贈紫花幞頭的習俗。后由于幞頭成為文武百官的法定服飾,黎民百姓并不多用。一般文人又恢復古代幅巾制度,以裹巾為雅。蘇軾“桶高檐短”,時人多效之,謂“東坡巾”,又有所謂“程子巾”“逍遙巾”“山谷巾”等,種類繁多。南宋戴巾風氣更盛,高級將官也以包裹巾帛為尚。
電視劇《大宋提刑官》劇照。
宋代官員朝服基本沿襲漢唐的形制,只是頸間多戴方心曲領,形似瓔珞鎖片,源于唐,盛于宋而延至明。黃色仍為帝王專用服色,趙匡胤在陳橋驛發(fā)動兵變時即是黃袍加身而稱帝的。下屬臣僚,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綠,九品以上服青,官員上朝時多佩魚袋,唐時作為出入宮禁證件的魚符至宋代演變?yōu)榈燃墭酥?。武將的胄甲,宋代大體繼承晚唐五代遺制而略有變化,南宋以后,由于火器發(fā)展,鎧甲之制逐步被淘汰。
士大夫社會交際,一般頭戴烏紗帽,身著皂羅衫,束角帶,登革靴。兩宋時期男子常服以襕衫為主,圓領大袖,下擺一橫襕以示上衣下裳,各個階層均喜穿著,有不施橫襕者,稱為直身或直綴,居家穿用更加輕便。勞動人民服式多樣,但多短衣、緊腿褲、縛鞋、褐布,以便勞作。城鎮(zhèn)工商各行穿著特定服飾,俗稱百工百衣。如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載,東京開封府香鋪裹香人,即頂帽,披背;質(zhì)庫掌事,即穿皂衫角帶,不頂帽,等等,一望便知從事的職業(yè)。
宋代婦女的發(fā)式承晚唐五代遺風,以高髻為尚,年輕的婦女,髻高往往逾尺,有的還梳成“朝天髻”式,如山西太原晉祠圣母殿宋代彩塑宮女所示。這種高髻一般都摻有假發(fā)。發(fā)髻裝飾通常是金銀珠翠制成各種花鳥鳳蝶形狀的簪釵梳篦。宋代婦女還有插戴花冠的習俗。花冠的材料有羅絹、通草、金玉、玳瑁,制成的花朵有桃、杏、荷、菊、梅等,有的將四季花雜合于一冠,稱“一年景”。
電視劇《清平樂》劇照。
在宋代,花冠不僅婦女喜戴,男子也有戴的。婦女上裝有襦、襖、衫、褙子、半臂、背心。襦是短衣,初為褻衣,因式樣緊小,外穿便于做事,唐代時已成為婦女的主要服飾。襖比襦長,腰袖寬松,多加棉絮或襯以里子。衫為夏季單衣,袖口敞式,長度不一,一般以紗羅制。褙子在腋下開胯。半臂即短袖,原為武士服,唐代婦女喜穿,宋代男子著于內(nèi),女子著于外。背心則無袖。
婦女下裝是裙,宋代時興“千褶”“百迭”裙,以數(shù)幅布帛制成,周身施裥,少則數(shù)十,多則數(shù)百,裙腰往往降至腰間,系以綢帶,佩綬環(huán)垂下。又有前后開衩的“旋裙”,便于乘騎,初流行于京城妓女,后影響至士庶間,再發(fā)展為拖地長裙,名曰“趕上裙”。漢族古褲無襠,因而外著裙。宋代風俗畫《紡車圖》中懷抱嬰兒坐在紡車之前的少婦與撐線老婦都穿著束口長裈,老婦褲外有裙,或許因為勞動時需要,將長裙卷至腰間。宋代婦女著靴已不多見,一般都穿鞋。鞋以錦緞為之,上繡各式圖案。
宋代服飾的紡織原料仍以絲、麻為主。一般所說的布就是麻布,是平民的主要衣料,布衣即麻布制成的衣服。絲織品較貴重,由富貴家享用。宋代閩廣地區(qū)已有棉花種植,并逐漸向北發(fā)展,棉成為僅次于絲、麻的衣物原料。
編輯丨羅東
導語校對丨劉軍
1.《【一個宋朝的人閱讀答案】為什么說宋朝開創(chuàng)了“新局面”?從他們的日常生活說起》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一個宋朝的人閱讀答案】為什么說宋朝開創(chuàng)了“新局面”?從他們的日常生活說起》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2042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