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位于北京故宮紫禁城。
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shù)博物館,其文物收藏主要來源于清代宮中舊藏。今天就給大家展示一下其中收藏的天價翡翠一飽眼福了。
翠魚形佩
翠魚形佩,清,長5.6厘米,寬2.2厘米。作品所用翠料為青、綠二色。青料上有綠斑,以之琢荷花、荷葉。荷之下的綠料琢為魚,寬頭,長身,卷尾,形似鯰魚,如同在荷塘中游動。佩上系一枚珊瑚紐。
唐代已有魚佩,宋、金之時,玉魚銜水草佩非常流行,此類作品一直延續(xù)到清代,有富貴之意。
翠子孫萬代佩
翠子孫萬代佩,清,長4.9厘米,寬3.1厘米。翠質(zhì)為綠色。佩長方形,體較厚。其上鏤雕葫蘆及葉子。佩上部系黃絳,串有米珠及圓形碧璽一片。
“葫蘆”二字與“福祿”諧音,人們以葫蘆寓福祿,因葫蘆結(jié)于蔓上,寓意為福祿萬代,因葫蘆多子,又寓子孫萬代。此作品以葫蘆為題材表示吉祥之意,雕琢精細,佩帶于身有很好的裝飾效果。
翠靈芝佩
翠靈芝佩,清,長5.5厘米,寬3.2厘米。翠質(zhì)呈綠色。佩為片狀,體較厚,雕作靈芝樣。上部有孔,穿有絳繩、米珠及粉紅碧璽。此件飾品翠色綠而均勻,透光性較好,表面光亮,有玻璃質(zhì)感。
翠三羊佩
翠三羊佩,清,長6.4厘米,寬4.3厘米。翠呈青綠色,局部綠色較深。佩長方形,圓角。一面凸雕吉祥圖案三陽開泰:上部為流云,日掩其中,中部雕山石、松樹,其下為三只羊,皆臥姿,仰首,長角彎于背,短尾,目視太陽。另一面雕山石,山石上有青草。
翠橢圓形墜
翠橢圓形墜,清,長1.8厘米,寬2.3厘米。翠色均勻,有較強的透光性。翠墜橢圓形,片狀,表面光素無紋,兩側(cè)各有一孔,穿以系繩,繩下有二花蕾形小墜,用黃繩牽掛,小墜上端飾有成組的小珊瑚珠、小珍珠。此作品無紋飾,以翠色沉重、質(zhì)地優(yōu)良取勝。
翠鏤雕荷花墜
翠鏤雕荷花墜,清,長2.8厘米,寬3.6厘米。翠色青綠,局部色較重。墜為片狀。顏色最重的中部鏤雕荷葉,三歧狀,邊緣上卷,表面以陰線刻葉之脈絡。荷葉上下的淺色處分刻荷梗、蓮花及根部。作者在有限的范圍內(nèi)將整枝蓮表現(xiàn)出來,造型鮮活,色彩富有層次。
荷蓮為傳統(tǒng)的裝飾題材,明清兩代,文人多以荷蓮題材為書、為畫,匠人以其為時樣,或譽其清廉,或喜其玉立婷婷,或以其寓富貴連年。此作品翠料珍貴,小巧玲瓏,圖樣翻新,入目不俗。
翠荷魚墜
翠荷魚墜,清,直徑2.1厘米。翠色重綠,有較強的透光性。墜為荷葉式,其中部淺浮雕一魚。唐代以來,與魚相關的佩飾開始增多。宋、元時期流行玉魚佩,其中多為鱖魚,而魚佩主要流行于清代。
翠鏤雕盤常墜
翠鏤雕盤常墜,清,長2.5厘米,寬3.5厘米。翠色綠且均勻,透光性強。墜呈片狀,鏤雕為盤常形,上、下有小孔,可穿細繩。盤常為八吉祥圖案之一,代表回環(huán)貫徹,一切通明,在清代使用的非常廣泛,常與其他吉祥圖案聯(lián)用。
翠香囊,清,長6.2厘米,寬4.6厘米
翠香囊,清,長6.2厘米,寬4.6厘米。翠質(zhì)綠色,局部色較深。香囊扇形,似盒,可扣合,用于貯存香料。兩面鏤雕錦紋地及雙魚。香囊兩端均附有珊瑚珠。穗由珊瑚米珠串成,穗下系翠墜角。
香囊用以佩掛于身,內(nèi)儲香料,香氣自孔溢出,淡者清逸,濃者宜人。清宮所遺翠香囊,其內(nèi)尚有舊時所用之花,雖已枯萎,依然可見昔日之秀美。
翠鏤雕雙鳳萬壽牌
翠鏤雕雙鳳萬壽牌,清,長7.3厘米,寬5.1厘米。翠牌長方形,牌體較厚。兩面均鏤雕雙鳳相對,鳳身下鏤雕花卉、朵云紋為地。兩面雙鳳之間分別凸雕“萬壽”、“無疆”二字。佩上有系繩,繩上穿有紅珊瑚珠。
長方形牌子自明代開始流行,其上紋飾有平面凸雕圖案、透雕圖案等多種,一些牌子的上部還飾有裝飾性的夔龍頂或其他圖案。此作品雕鏤精細,鳳紋為清代宮廷的典型樣式。
翠桃福紋簪
翠桃福紋簪,清,長16.4厘米,寬1.5厘米。簪柄為綠色翠料,簪頭翠色青白。柄部呈片狀,端部細長,有勺,可用以掏耳。柄中部凸雕三桃、桃葉及葫蘆一只,與簪頭相接處有如意紋。簪頭細長。
簪是古代婦女使用的頭飾,用來別住發(fā)髻,亦有裝飾作用。玉簪使用的歷史悠久,目前發(fā)現(xiàn)的早期作品為隋唐時所制,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其形制亦有所演變。這類柄部呈片狀的長簪主要流行于清代。
金鑲翠挑簪
金鑲翠挑簪,清,長16.2厘米。此簪金質(zhì),簪身細長。較粗的一端嵌接翠簪頭,翠質(zhì)青綠,局部為深綠色。簪頭雕作一只手,腕戴白玉鐲,五指握一翠如意,如意頭勾回,套一翠活環(huán),環(huán)下掛珍珠六粒、藍晶墜角一個。
人云:畫人難畫手。畫手難,雕手亦難,古來玉工能把手雕好者亦不多見。此簪簪頭以手為形,纖指長甲,足見玉匠之功力。其下所掛珍珠顆顆圓潤光澤,大小均勻,加之藍晶墜角,集金、玉、珠、翠、晶于一挑簪,十分珍貴。
翠扁方
翠扁方,清,長34.8厘米,寬3.3厘米。翠色較重,微透光。扁方為長條形,片狀,較寬。一端呈前凸的弧狀,另一端回卷,兩個端頭呈梅花形。
扁方是清代滿族婦女的頭飾,多見于宮廷,目前清宮舊藏較多。這些作品多數(shù)有花紋,或浮雕,或鏤空,以二方連續(xù)圖案最為常見。扁方的用材廣泛,其中金、玉、翠質(zhì)者尤為珍貴。此作品不著紋飾,以材質(zhì)見長。
翠鑲碧璽花扁方
翠鑲碧璽花扁方,清,長29.8厘米,寬3.5厘米。翠色青綠,局部綠色較重。扁方長條形,片狀。面上兩端分別粘嵌兩只粉碧璽蝙蝠和一壽字。一端回卷,兩個端頭各嵌有碧璽花。
翠蝙蝠戒指
翠蝙蝠戒指,清,直徑2.2厘米。翠色青綠,多條紋。戒指為環(huán)形,外表飾凸起的蝙蝠及壽字。作品所用之翠為白地綠料,以綠色為主,帶有暗綠色條紋,這在清代翡翠器中也是不多見的。清代圖案中多以蝙蝠表示“?!保Ec壽是人們追求的目標。
金嵌翠戒指
金嵌翠戒指,清,直徑2.2厘米。此戒指內(nèi)部為金里,由薄金片制成,其外嵌翠環(huán)兩周,素無紋飾,有天然的綠色紋理。戒指兩圈口處各嵌珍珠一周。
翠戒指,清,直徑2.1厘米
翠戒指,清,直徑2.1厘米。翠色全綠。戒指形狀為馬蹬形,上面呈弧形板狀。屬高檔翠料。
翠扳指
翠扳指,清,高2.8厘米,直徑2.8厘米。翠質(zhì)為綠色。扳指呈圓筒形,一端口內(nèi)呈坡狀,光素無紋。扳指是男子用于指部的飾物,古人稱其為“韘”,是拉弓射箭時套于手指用以護指的物品,逐漸演化為佩飾。扳指可用多種材料制作。明代以前扳指的形制多近似于片狀,孔的一側(cè)向外延展。筒狀扳指主要流行于清代,在清代皇帝的御制詩中可看到有關扳指的詩句,當時的扳指外表多有花紋及文字,而素扳指多以材質(zhì)優(yōu)良取勝。
翠十八子手串,清,周長31厘米
翠十八子手串,清,周長31厘米。作品由十八顆翠珠及四顆珊瑚珠串成,其中一珊瑚珠下連結(jié)珊瑚佛頭,其下有繩帶,繩帶上系結(jié)細米狀珍珠、粉色雕花碧璽和粉色碧璽墜角。手串是戴于手腕的飾物。清代,翠、珊瑚、粉色碧璽、珍珠都屬貴重材料,此作品將其集于一體,在清代宮廷首飾中亦屬珍貴。
翠十八子手串,清,周長30厘米
翠十八子手串,清,周長30厘米。手串用十八顆翠珠穿成,中有碧璽結(jié)珠兩顆,下結(jié)珠與碧璽佛頭相連,其下系繩帶穿以珍珠、金鈴杵、結(jié)牌等裝飾物。結(jié)牌為金點翠地六瓣式,中心嵌東珠一顆,圍以紅寶石兩顆和鉆石四顆。結(jié)牌下連碧璽墜角兩個。
翠鐲,清,外徑7.6厘米,內(nèi)徑5.6厘米
翠鐲,清,外徑7.6厘米,內(nèi)徑5.6厘米。翠質(zhì)為綠色,有較好的透光性。手鐲圓形,光素無花紋。此作品材質(zhì)無暇,晶瑩滋潤,綠色均勻,顏色濃重艷麗,為翠中佳品。環(huán)形規(guī)整,琢磨細致。鐲的使用歷史很長,新石器時代就已出現(xiàn),流傳至今,造型變化不大。這種截面呈圓形的鐲出現(xiàn)的較晚。
白金鑲翠項鏈,清,鏈圍頸16.5厘米,翠嵌件直徑1.9厘米
白金鑲翠項鏈,清,鏈圍頸16.5厘米,翠嵌件直徑1.9厘米。鏈為白金制成,其上嵌圓形翠珠九顆,翠質(zhì)優(yōu)良。
翠翎管,清,高7.4厘米,直徑1.5厘米
翠翎管,清,高7.4厘米,直徑1.5厘米。翠質(zhì)為綠色。翎管為圓柱形,中空一端有半圓形鈕,中穿孔。光素無紋。此翎管顏色均勻,水頭足。
翎管是清代官員禮帽上插飾花翎的飾物。翎管的質(zhì)地有翡翠、白玉、碧璽、琺瑯、陶瓷等多種,其中以翠、玉質(zhì)為最優(yōu)。
翠朝珠
翠朝珠,清,翠珠直徑1.3厘米。 朝珠配件不全,現(xiàn)存94粒翠珠,翠色青綠。
朝珠是清代宮廷重要的服裝飾物,皇室成員及官員穿戴朝服及參與禮儀活動時使用,一串108粒,附有佛頭、紀念、背云。不同身份者所用朝珠不同?!秶瘜m史》卷九記皇后朝珠“中、左、右共三盤,中以三等東珠,左右以珊瑚、佛頭、紀念、背云,大小墜珠寶雜飾惟其宜”。
翠螭紋龍首帶鉤
翠螭紋龍首帶鉤,清,長9.5厘米,寬1.8厘米。翠色較綠。帶鉤鉤頭呈龍首狀,龍首闊嘴,寬額,雙角后彎,眼凸起(俗稱蝦米眼)。鉤腹呈長條狀,較寬,微呈弧形,其上鏤雕一螭,小頭,長尾,頭與鉤首相對。鉤背為圓形紐。
帶鉤在春秋、戰(zhàn)國時已很流行,直到清代仍在使用,玉帶鉤是其中的精品。帶鉤主要有兩種,一種橫向使用,用以束帶,較大。另一種縱向嵌于帶上以掛物。帝王多用龍首帶鉤。
翠帶鉤絳環(huán)
翠帶鉤絳環(huán),清。翠質(zhì)為青綠色,局部綠色較重。作品四件一套,其中一件為帶鉤,一件為鉤環(huán),鉤環(huán)與帶鉤鉤合,用于腰帶的端部。另兩件可穿于帶上,置于身體兩側(cè),其下有環(huán),可掛物,有些學者稱其為“提攜”。四件作品皆近于橢圓形,其上凸雕云螭紋。
翠桃式洗
翠桃式洗,清,高3.8厘米,口徑24.8厘米。翠呈淺綠色,局部色較重。作品似盤,較淺,桃實形。洗底浮雕桃枝兩杈,一杈伸于洗底為足,其上有雙桃并桃花,另一杈延伸至洗口一側(cè)為柄。
洗為文房用具,可用以洗筆。玉洗可能產(chǎn)生于秦漢之際,從考古發(fā)掘可以看到,漢代玉文具開始增多,目前所知最早的玉筆洗為故宮(微博)博物院收藏的漢代作品。這件翠洗所用材料珍貴,既可使用又可作為陳設品。
翠碗
翠碗,清,高7.3厘米,口徑17.3厘米。翠色青綠,有大片重綠色。碗敞口,口沿處有唇,圈足。光素無紋。此碗所用翠料顏色不均,局部或青綠,或深綠,但此等作品亦數(shù)難得。原藏清宮遂初堂。
清代宮廷多以玉制碗,特別是乾隆時期,玉碗制造數(shù)量巨大,其中有一些大碗胎薄,口圓,造型周正,有的作品外壁還刻有御制詩句。這件翠碗的造型、工藝與乾隆時期的特點相同,可能是當時的作品。
翠纏枝蓮紋蓋碗
翠纏枝蓮紋蓋碗,清,通高8.3厘米,口徑12.4厘米。翠質(zhì)淺綠色。碗為薄胎,口外敞,蓋略小,地包天式,環(huán)式鈕。蓋面及碗外壁淺浮雕纏枝蓮紋。
清代,內(nèi)地與中亞地區(qū)文化交流密切,工藝品制造中出現(xiàn)模仿中亞風格的作品。當時流行的西番蓮圖案即是傳統(tǒng)的纏枝蓮圖案與中亞圖案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這件作品中的纏枝蓮紋蓮瓣卷曲,蓮葉多歧,是清代西番蓮圖案中的一種。
翡翠乾隆款龍紋杯盤
翡翠乾隆款龍紋杯盤,清,杯高5厘米,口徑7厘米,盤徑18.5厘米。翠呈青綠色,局部綠色較深,呈絲絮狀,杯和盤上又有暗紅色,其中可能帶有人工染色。杯為圓形,平口沿,口微敞,兩側(cè)各有一龍形杯耳。杯身兩面各飾一陰線刻龍紋,杯下有圓形座,上琢俯仰菊瓣紋。杯配托盤,八瓣形,盤底中部陰刻“乾隆年制”篆書雙行款。
此種托杯器,宋、明之時已流行,樣式頗多,清代的作品更為精致,乾隆朝所制玉、翠托杯為托杯中之珍品。
翠太極紋淺盤
翠太極紋淺盤,清,高3.5厘米,口徑17.5厘米。翠綠色,局部色較重。作品敞口,口沿有唇,平底,圈足。盤心淺浮雕太極圖案。此盤翠色綠而質(zhì)地細膩,有較好的透明度,在清代翠制品中極罕見。
古人對玉盤非常珍愛,唐人白居易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句,由此可知唐代即有玉盤流行。清代宮廷使用玉盤較多,此盤的造型也較為常見,但其他玉盤多無口沿上的唇。清宮所制翠盤數(shù)量極少,非常珍貴。
翠魚式盒
翠魚式盒,清,長27.8厘米,寬7.2厘米。翠色青綠。盒為魚形,兩半相扣成盒。魚身有細鱗紋,鰭、尾、鰓部嵌有紅寶石。盒內(nèi)刻有乾隆御制詩《詠痕都斯坦玉魚》。
據(jù)詩而知,乾隆皇帝認為此件作品為痕都斯坦玉器,但這種玉料主要產(chǎn)自緬甸,魚上寶石的鑲嵌方式也與痕都斯坦玉器有別,一些學者認為此盒是清宮廷所制。
翠印色盒
翠印色盒,清,通高3.4厘米,口徑8.8厘米。翠呈綠色。盒圓形,口沿呈子母口狀,盒身較淺,平底,圈足。蓋與盒身相仿,可與盒身扣合,蓋面飾凸起的團形“壽”字。
宋、明兩代,文化發(fā)達,文具,包括用于盛印泥的印色盒的使用量激增。當時生產(chǎn)的印色盒形制多樣,花紋精致,具有觀賞性,直到清代這種狀況仍在延續(xù)。此件翠盒較宋、明作品更為珍貴,因為它的材料貴重,以優(yōu)等翠料制成,工藝精致,厚度均勻,造型規(guī)整,圖案精細,“壽”字的筆畫用了瓦面狀凸線,這對加工技術(shù)有很高的要求。
翠煙壺
翠煙壺,清,高6.45厘米,寬5.3厘米。翠色青綠,局部色較深。煙壺近似橢圓形,上部略寬,小口,細頸,表面光素無紋。
鼻煙壺的使用主要是在清代。清前期的作品以方、圓類型為主,后期的作品形狀多變化。乾隆時期,鼻煙壺的制造有了很大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在材質(zhì)的多樣化,動物、瓜果造型的作品數(shù)量增多。翡翠鼻煙壺的優(yōu)劣多以材質(zhì)本身判斷,其紋飾、造型一般都較簡練。
翠乾隆款仿古觚
翠乾隆款仿古觚,清,高19.7厘米,口徑10.4×6.8厘米。翠色青綠,有翠料表皮的風化色皮色。翠觚海棠花瓣式口,喇叭形頸,足外撇。頸及足飾蕉葉紋,腹部飾凸起的獸面紋。底有篆書“乾隆年制”款。
觚是古代的一種飲酒器。明代流行用觚做陳設品,將觚置于案頭,內(nèi)插雜物。清代宮廷或稱為花觚。此觚為乾隆時期的仿古作品,其造型、紋飾與古器有所差異。所用翠料青中含綠,近似古銅器的銹色。
翠夔耳獸面紋爐
翠夔耳獸面紋爐,清,通高10.3厘米,口徑9.2厘米。翠色青白,局部綠色。爐為圓形,壁較直,腹部飾凸起的獸面紋。爐身兩側(cè)有對稱的夔式耳,夔形較扁,獸頭,細身。爐蓋較高,花蕾式鈕,蓋面飾獸面紋。爐下三矮足。
古代玉爐多為燒香而做,現(xiàn)存最早的玉爐為宋元時代的作品。明代玉爐開始增多,多無蓋,實用性較強。清代宮廷制造的玉爐是從明代玉爐演變而來同時又仿古彝器,增加了裝飾效果,多用于陳設。
翠太平有象磬
翠太平有象磬,清,高25.5厘米,寬26.5厘米,厚1.4厘米。翠質(zhì)優(yōu)良,局部色較深。作品呈片狀,依形琢線,呈大象形狀。其中一面全身雕云紋,中部開光篆書“太平有象”四字。磬架為紫檀木質(zhì),透雕花葉紋。
作品為平面的大象圖案,含太平有象之意,表示天下太平。“天下太平”一詞見于《漢書?王莽傳?上》:“天下太平,五谷成熟”,這是古代人們所追求的理想的社會狀態(tài)。
翠獸面紋獸耳扁瓶
翠獸面紋獸耳扁瓶,清,通高23厘米,口徑5.9×3.75厘米。翠呈青綠色,局部色重,為墨綠色。瓶扁而高,蓋面飾云紋,環(huán)式紐。瓶口沿飾回紋,頸較細,頸兩側(cè)以獸首為耳,耳下有活環(huán)。瓶腹較闊,兩面飾獸面紋。
這件翠扁瓶的造型為清宮玉瓶的典型樣式。在明代,仿古玉瓶已很流行,但平腹的較少。清代宮廷的仿古玉器皿多在仿古的基礎上加以變化,作品既有古意又出新意,此件扁瓶即在仿古的基礎上變化而來。
翠子母獅
翠子母獅,清,高7.3厘米,長11厘米,寬6厘米。品翠質(zhì)以青綠色為主,兼有青白色斑,透光度較低。雕大、小雙獅。大獅方頭,闊嘴,回首狀,獅尾多歧而卷曲,四肢臥于腹下,前肢抱球。小獅趴于大獅背上。作品配紫檀木座,近似橢圓形,飾有山石紋。
在唐代玉器中獅的形象已出現(xiàn),元、明以后開始增多。有學者認為,部分工藝品中獅的形象受到了獅子狗形狀的影響,體肥而頭小。這件作品獅之造型無兇猛狀,四肢短小,可用作鎮(zhèn)紙,也可用于陳設。
翠花鳥花插
翠花鳥花插,清,高25厘米,口徑5.9×8厘米。翠呈青綠色,局部有深綠及黃褐色?;ú遢^高,呈樹樁形,主桿粗大,內(nèi)可插物?;ú宓耐獗阽U雕牡丹花枝,枝上立著禽鳥。下配以鏤空雕花紅木座。
花插屬陳設用品,內(nèi)可插物。明代玉器中已有花插,多呈筒狀。清代的玉花插樣式較多,其中樹樁形花插較為典型。這件花插所用翠料有較高的透明度,局部綠色深重,屬高檔材料,是清代宮廷的重要陳設器。
翠玉白菜式花插
翠玉白菜式花插,清,高24.3厘米,口徑12.8厘米。翠色青綠,透光性較弱?;ú鍨榘撞诵?,采用雕琢手法,上部菜葉相并,或高或低,亦有折而下垂者,環(huán)并一周,內(nèi)空,可插物。下部葉梗直立,間有空隙。
此類翠玉白菜,清代宮廷制有多件,可見其深受皇家喜愛。這件翠白菜之色近于自然,是這類作品中的珍品。
翠福祿壽長方插屏心
翠福祿壽長方插屏心,清,長17.5厘米,寬13.4厘米,厚1.5厘米。翠質(zhì)青綠色。插屏心為長方形,片狀。作品雕山林之景,山石現(xiàn)于作品邊部,中間松樹成林,松高葉茂,三老人散立于樹下。
作品中三老人為“福祿壽三星”,即所謂的福星、壽星、祿星。此種圖案在清代極為流行,宮廷器物中也多見,寓意福、祿、壽。
翠人物山景山子
翠人物山景山子,清,高16.1厘米,長24.7厘米,寬10.5厘米。翠質(zhì)青綠,局部深綠色,表面留有玉皮顏色。作品為山形,一面琢山林之景,選取近、中景角度構(gòu)圖。山間林木高聳,一條石階路曲折而上,盡頭為一亭閣。二老人行于路上,身后一童子荷鋤相隨。另一面雕琢山石、樹木、小鹿,保留大量玉皮色。
玉山子在清代宮廷又被稱作玉圖畫。乾隆御制詩中多有“詠玉……圖”的詩句。制作玉山子大都先有畫稿,然后再行琢制。這類作品講究布局、意境、造型、工藝,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
翠鶴鹿同春山子
翠鶴鹿同春山子,清,高29.5厘米,長57.8厘米,寬19.5厘米。翠料局部呈青綠色,個別處翠色較深,用山料翠玉雕成,表面有染色。作品為山形,山上白云飄忽,泉水蜿蜒而下,小橋橫跨溪流。一岸有古松兩棵,松下雙鶴,附近的竹叢以陰線刻就。另一岸為雙鹿一立一臥。此為傳統(tǒng)的鶴鹿同春圖案。山子背面雕簡單的山石、樹木圖案,并有較重的染色。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往往用圖案表達吉祥寓意,這類圖案被稱為吉祥圖案。在此作品中,松、鶴表示長壽,鹿示“祿”。此件作品圖案設計的較為簡單,并不精細,且紋飾薄而淺。作品對材料未做太多的剔除,設計中有保存材料之用意。
翠簫
翠簫,清,長54厘米,徑2.8厘米。翠質(zhì)青綠。簫為竹節(jié)狀,中空,側(cè)面有音孔,一端有吹孔,佩黃絳和紅穗。
玉掌柜的個人微信:208788891 ←長按可復制 (石佛寺15年玉商,創(chuàng)立玉掌柜,推薦保真美玉,喜愛翡翠和田玉的可以共同交流)
微信公眾號:yuzhanggui888 ←長按可復制(有鑒定專區(qū),每天推送最新玉器知識,石佛寺玉器市場動態(tài))
1.《108億元天價翡翠圖看這里!一起看看故宮博物院珍藏的天價翡翠》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108億元天價翡翠圖看這里!一起看看故宮博物院珍藏的天價翡翠》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2032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