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柔和滋潤的路,讓別人“皮膚”
長期以來,以欣賞翡翠、投資為主的張家很熟悉,去年年初,他突然想起了“轉業(yè)”和“和田玉”。
理由很簡單:翡翠低檔的大路貨意思不大,高檔的卻又玩不起;更重要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覺得“內斂”才是國人性格的精髓所在,翡翠的“張揚”與自己逐漸沉穩(wěn)的性格已顯得有些格格不入。而和田玉則是“內斂”的典型:不強調透、亮,只求“溫潤而澤”;不注重色彩的絢爛,更尊重單純的白……中國幾千年的玉文化無疑在和田玉中得到了最好的體現(xiàn),而翡翠進入中國不過幾百年歷史,似乎與傳統(tǒng)的文化內涵扯不上關系。說干就干,這位先生逐漸出掉一些翡翠藏品,然后睜大眼睛搜尋自己稱心的和田玉石玉件。幾個月下來,問及淘和田玉的收獲,以為他會如數(shù)家珍娓娓道來,哪知卻見到一副苦瓜模樣——原本以為和田玉簡單,不用考慮什么場口、老坑新坑,什么種、水、霧,沒有賭石以及B貨C貨的風險,再加上玉石知識大體相通,自己應該能夠很快掌握。實際操作之下才發(fā)現(xiàn),B貨、C貨雖然沒有了,但假皮卻泛濫成災;雖說玉色與價格之差不如翡翠,但白玉乃至羊脂白玉與青玉之間的差價仍可用“天壤之別”來形容;雖然沒有場口一說,但也偶見且末料、若羌料、于田料之別,且有籽料、山料、山流水和戈壁料之分,更麻煩的是,俄羅斯軟玉、青海軟玉、韓國軟玉鋪天蓋地,并且所有的鑒定機構均可根據新國標出具“和田玉”鑒定結論,新入行者哪里分得清“馮京馬涼”?而除了真正產自和田的和田玉以外,其他幾種軟玉同樣與玉文化沾不上邊。于是,剛沖出翡翠“圍城”,又陷入了深深的苦悶與思索之中。
有一天,他突然打電話給我,說他找到玩藏和田玉的切入點了。于是,約上幾個玉友,在冬日的一個星期六聚在一家茶館里,聽他講他的“頓悟”:“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我最初追求的也是籽料,因為籽料才能驗明和田玉的“正身”,一旦沒有皮,“神仙認不得”。但一圈折騰下來才發(fā)現(xiàn),好的籽料不僅稀少,而且價格也出奇的高,好料好皮好工的“三好學生”更是難覓其蹤。
而無皮的、幾乎同等檔次的山料雕件卻并不難尋,價格也完全可以接受,只不過確實需要與青海料、俄料甚至韓料加以區(qū)別而已,而只要多看多上手,真正的和田料和其他地方產的“廣義和田玉”還是有區(qū)別的。
接觸時間長了才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很多的籽料的內在質地要么很“臟”,要么很干,綹裂、僵棉也多,幾乎不能切,一動刀大都露餡。我前段時間就開過一塊7公斤多的籽料,本以為可以出幾只鐲子幾塊牌子,誰曾想最后竟然只出了幾顆平安扣!這樣的料子即使披上一張籽料的皮,你說價值又有多大呢?
在迷茫的時候,回過頭來復習了一下“溫潤而澤”,這四個字對我的啟發(fā)很大。僵、棉、水線等的存在,勢必會破壞和田玉的品質,影響“溫潤”;而發(fā)干的玉質則離“澤”相去甚遠。
我們淘尋心儀的玉石玉器不外兩方面:一是美,二是稀。稀就是罕見,既然罕見,咱干脆不見,直接“選美”。而因為有了前面的認識,我所說的美主要集中在和田山料上。
現(xiàn)在的山料多用炸藥爆破開采,裂多,出件率低,所以最好不要買原石?!∥业奶暨x原則是:白度、細度、凈度和雕工都說得過去,另外就是潤度一定要好。
一些商家會打蠟上油,所以我隨身帶著蘸了洗手液的紙巾,擦一擦,用干紙巾揩干后再仔細觀察。真正的油性是從內里“冒”出來的,遠非涂抹上去的東西可比。
油潤,是內斂的精髓;干凈,是純潔的體現(xiàn);白度,是檔次的標志;皮色,是籽料的標簽。你們說,我們究竟是要追求內涵呢,還是要追求標簽?
天色將暮,臨近“茶會”結束時,大家依然在爭論。這位仁兄做了最后的“總結性發(fā)言”,話不多,卻引人思考:我的觀點是:走溫潤的路,讓別人“皮”去吧!臨出門時,發(fā)現(xiàn)大家似乎都若有所思。
閱讀是一種智慧,轉載是一種動力,分享是一種美德。
下期主要講述“ 閑話黃沁玉 黃玉 糖玉”,敬請關注。
1.《122克的清代和田玉手鐲價值看這里!傳世和田玉知識122:和田玉玩的是皮還是潤》援引自互聯(lián)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122克的清代和田玉手鐲價值看這里!傳世和田玉知識122:和田玉玩的是皮還是潤》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2027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