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現(xiàn)在年輕人聚集的文化共同體,一直以包容的態(tài)度接受一切。
也在嘗試用年輕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中國文化。
比如此次B站就為我們帶來另類歷史紀錄片——
《歷史那些事》
海報上的標語就已經(jīng)告訴觀眾前方高能了:
“我們的紀錄片有點不一樣~有點新潮,有點另類”
哪里不一樣呢,從第一集就可以看出了。第一集主講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
但它并不是聚焦蘇軾的成就和他的文采,而是從“吃貨”的角度,重新解讀蘇軾這個人物。
所以第一集的名字和海報都很直接:
在下東坡 一個吃貨
開篇還算正經(jīng),成熟穩(wěn)重的旁白響起,從蘇軾寫下千古絕唱《念奴嬌·赤壁懷古》講起。
這一時期,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至湖北黃州,擔任毫無實權(quán)的團練副使。
蘇軾雖然心中郁結(jié),但也懂得開導(dǎo)自己,苦中作樂,游歷赤壁寫下一詞兩賦廣為世人流傳,又在城東開墾一坡,自號“東坡居士”。
并且解鎖了新天賦——吃,開啟了“自笑平生為口忙”的模式。
長江摸魚、西山做餅,無論是野菜還是無人問津的豬肉,只要能吃的,蘇東坡都沒有放過,寫出了菜譜《煮魚法》、《東坡羹頌》,還有記載“東坡肉”做法的《豬肉頌》。
很多人也許都不知道,在宋朝上至皇親下至百姓,羊肉才是主要肉食,而豬肉是“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在蘇東坡的推動下,“東坡肉”這道美食開始風靡,到了明代豬肉也取代了羊肉成為肉類主食。
從黃州被赦免回京,蘇東坡很快又被流放到廣東惠州。廣東盛產(chǎn)荔枝,于是蘇東坡寫下“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因為被貶謫薪奉微薄,只能吃廉價的羊脊骨,他又自創(chuàng)了“羊蝎子”這道菜,至今在惠州流傳著他的故事。
惠州待了三年,一紙詔書又將他貶去了海南儋州,雖然宋朝有著“不殺士大夫”的祖訓(xùn),但是貶至儋州也無異于死刑了。
那時的儋州是個蠻荒之地,處于中原文明之外,去了基本上就很難活著回來。
但是天性樂觀的蘇東坡并沒有被打倒,在這樣的極苦之地,他愣是找到了新的美食——生蠔。
還煞有介事地修書給兒子,囑咐他千萬別讓朝中大夫們知道此等美食,生怕他們跑來儋州和他搶。
謫居海南三年,蘇軾才得以返京,此時他已經(jīng)66歲高齡,回京途中有畫師為他作畫,他自己題詩:
“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澹州”
后不久蘇軾就因病去世了。
蘇軾的一生伴隨著不斷的貶謫和流放,但他總能秉著樂觀和堅強的心態(tài),尋找美食的慰藉,“老饕”一詞是對他最好的注解。
“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闊而天高”
雖然被貶卻總能用當?shù)孛朗滁c綴自己的生活,林語堂曾評價蘇軾“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
本片從另類的角度重新解讀蘇軾這個人物,旁白可以說加分不少。
很多人印象中紀錄片的旁白應(yīng)該是嚴肅正經(jīng)的,本片的旁白雖然也是字正腔圓的播音范,但是臺本卻暴露了B站逗比的本質(zhì)。
從蘇軾解鎖新天賦開始,旁白就在一本正經(jīng)地搞笑。
評價蘇軾寫的《赤壁賦》引來無數(shù)點贊收藏投幣,瘋狂明示觀眾點贊,惹得彈幕發(fā)笑。
講述蘇軾在惠州過得很苦,還要先調(diào)侃他一下:
“窮 病 懼 三座大山幾乎壓垮了這個還沒來得及油膩的中年人”
彈幕紛紛刷起“百萬文案,惹不起惹不起”,介紹到蘇東坡尋找海南美食的時候,竟然玩起了標題黨的語氣:
“震驚,因為太過饑渴,大文豪蘇東坡竟然做出了這種事,他將黑手伸向了島上的野生動物”
還動用了《動物世界》的BGM,簡直有毒。
正片中還穿插著小劇場,拍得就像美食記錄片一樣,介紹蘇東坡與“東坡肉”和“羊蝎子”的故事,千萬不要在肚子餓的時候點開,別問我為什么知道。
\
片尾彩蛋的蘇軾說唱堪稱點睛之筆。
這個紀錄片算是一個大膽的嘗試,正片穿插小劇場的形式,還有玩梗的旁白,雖然趣味性很強,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就要做好被噴的準備,該片的口碑兩極分化嚴重。
豆瓣評分7.7,這個成績對于紀錄片來說不算太好但也不差。
網(wǎng)友評論呈現(xiàn)兩個極端。
正方認為紀錄片中引用了大量年輕人都能會心一笑的梗,更易于接受歷史知識。
而反方認為紀錄片應(yīng)該嚴肅,本片搞笑大于正經(jīng),失去了歷史的厚重感,希望先做出一部合格的紀錄片再來打造貼合時代的紀錄片。
其實合格的紀錄片B站也出品過,今年推出的的《人生一串》紀錄中國路邊皆可見的燒烤,豆瓣評分高達9.0,還有人評價它是“讓《舌尖3》汗顏的紀錄片”。
《歷史那些事》的總監(jiān)制金鐵木也是拍紀錄片的老手了,他執(zhí)導(dǎo)的《玄奘之路》、《復(fù)活的軍團》、《圓明園》等紀錄片影響了幾代人,都是有口皆碑的佳作。
本片也不是一味的搞怪,第一集里其實就埋了不少暗線,伴隨蘇軾被貶的過程,是王安石和司馬光的變法之爭。
雖然沒有詳細介紹兩個黨派的爭斗,但是通過蘇軾的遭遇我們可以窺得一二。
而且在B站看片一定少不了彈幕,雖然正片沒有正面講述,但是總有熱心的野生字幕君為觀眾科普,這也算本片的一個特色。
片尾說唱有一句表妹很贊同:
“大江東去風流人物有太多,吃貨只有我這一個就足夠”
關(guān)于蘇軾的文采成就歷史課本上都已經(jīng)介紹過了,抓住“吃貨”這個點重新勾勒蘇軾的形象,這種方式既貼合年輕人的口味,又能將蘇軾立體化,所以形式上表妹是認可的。
不過缺點也是有的,起碼從第一集來看,小劇場的內(nèi)容過于冗長,劇集本身就不長,不到30分鐘,小劇場一占比,再減去片頭片尾和過場,正片的內(nèi)容就不多了。
整體來說,能讓人看得進去并且樂在其中,表妹還是很支持這種寓教于樂的紀錄片的。
1.《關(guān)于b站宋朝我想說B站出品的另類紀錄片,第一集講蘇東坡是個吃貨,但口碑兩極分化》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luò)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關(guān)于b站宋朝我想說B站出品的另類紀錄片,第一集講蘇東坡是個吃貨,但口碑兩極分化》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2022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