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作者在編輯這一遠征歷史文化時懷著敬畏之心。
因為張巡許遠兩位大元帥是作者從小就種在心中的兩位神圣人物。作者家離雙忠廟5華里,從小經常前往雙忠廟玩耍,逢年過節(jié)也會前往朝圣祭祀。到現(xiàn)在,每年過年時,當?shù)丶壹覒魬舳家ルp忠廟殺雞殺鴨燒香燒燭祭祀朝圣,以求神圣庇佑,這依然是當?shù)厥锇肃l(xiāng)根深蒂固的風俗習慣了。長大后,了解了張巡許遠兩位大元帥的事跡后,心中更是對張巡許遠的愛國愛民不懼犧牲的高尚情操折服。百姓心中自有一桿秤,只要是對國對民不遺余力的人都懷有樸素的敬畏之心,也自然會想要得其蔭庇,所有雙公顯圣除暴安良造福百姓的傳說經久不息,自然得到人們的敬仰和祭祀。其實,從現(xiàn)在看來,寧化店上的雙忠廟還應該是非常好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當然對于作者,這還是小時候許多值得記憶的故事中心。每年的雙忠廟會是小孩們最快樂的節(jié)日??梢匀タ礋狒[,可以去搶鞭炮(當?shù)匾恢绷鱾饕环N說法,張巡許遠二神是特別喜歡熱鬧的,人們在祭祀放鞭炮時,剛點燃,就有一群小孩蜂擁而出去踩滅鞭炮,去搶為己有。越多小孩去搶鞭炮二神越開心,朝圣的人也開心,當然要等朝圣的人把鞭炮點燃。每個小孩最后都會來攀比看誰搶得多,強得多的人越是得意,得到庇護越多。搶的少的人就暗暗計較著,來年一定要多搶些。)可以去做客吃好吃的。而且在雙忠廟會期間的牛會上,小孩還可以幫忙牛販子牽牛得到一定報酬去買好吃的,也可以幫忙家里人去買牛繩,待牛會結束后就能從大人那里得到一定的報酬。這些小時候的開心事,現(xiàn)在都還印在心里呢。
編輯完這個客家歷史文化掌故后,作者很是期待著來年有機會一定得去湊湊熱鬧。
客家歷史文化掌故:寧化店上山張巡許遠雙忠廟會
農歷七月甘五日,是福建寧化縣湖村鎮(zhèn)店上山傳統(tǒng)的雙忠廟會期。此廟會歷史悠久,規(guī)模宏大,影響很廣,堪稱寧化各鄉(xiāng)村廟會之最。
廟會緣起該村雙忠廟。雙忠廟又稱張公廟,正殿奉把張巡、許遠二神像,左右伴祀兩位娘娘及侍從雕像各一尊。史載:張巡(709-757年),唐鄧州南陽(今河南)人,開元舉進士。安史之亂時,以真源令起兵守雍丘(今河南杞縣)抵抗安祿山叛軍,至德二年(757年)移守睢陽(今河南商丘)與太守許遠共同作戰(zhàn)。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情況下,依靠人民堅守數(shù)月不屈。睢陽失守后遭殺害。許遠(709-757年),唐杭州鹽官(今浙江海寧西南)人,字令威,安祿山叛亂時,被玄宗任為睢陽太守,至德二年(757年)遭安祿山部將尹子奇圍攻,他與真源令張巡協(xié)辦守睢陽,堅持數(shù)月。兵糧俱盡后城陷,被送洛陽,在安慶緒兵敗時被殺。安史之亂平息后,唐皇同時謚封張巡、許遠為大元帥。其忠君報國事跡在民間廣為傳頌。許多地方都建造廟堂,塑張、許神像供祀。店上山地處寧化至歸化、將樂古驛道上,來往商賈很多,途中常有匪盜,攔路搶劫。相傳張巡、許遠常在距店上山5里之將軍嶺顯圣,庇祐行人,避兇化吉,平安過關。為謝其蔭庇,店上山村中張、官兩姓共同捐地、籌資建廟,崇祀張、許二神。現(xiàn)該廟大殿神龕左側還豎有張、官兩姓《重修雙忠廟碑記》石碑各一塊,高1.5米,寬80公分,并排而立。其中張姓所立碑內有文:店上山郡二公顯靈于其地不可殫述,禮云有功于民則祀之,是以此地……(建廟)。建廟崇祀張、許二神緣由說得很清楚。
雙忠廟坐落于店上山村中,形家謂螃蟹形,坐南朝北,四周山水互映,遠望高山疊翠,山巒起伏,是塊風水寶地。廟始建于明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因廟宇小,“不甚宏敞”,于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兩姓共同等資進行修繕。民國乙丑年(1925年)春,張會松、官鼎水為首籌資擴建,在東、西兩側加建酒樓,殿廳前加建涼亭歌臺,使廟殿、涼亭、酒樓連成一起,成為典型的明代構筑。后又于廟門前建成寬50米、長120米的甬道,并在甬道北邊路口建一座磚砌牌樓,外門首上書“雙忠廟”,內門首書“云風壘璧”;外側兩邊門聯(lián)為:不辨風塵色;安知天地心。內側兩邊門聯(lián)為:靜觀天上月;閑來夜談兵。雙忠廟建筑占地面積約15000平方米,大殿神上方懸有“忠維唐祚”大畫大匾;兩邊柱聯(lián)為:“只手頂山河奮英勇精神瀝膽披肝合群合策維唐祚;雙忠光俎豆任困途挫折鞠躬盡瘁同心同德守睢陽?!闭罱侵鶎β?lián)云:“乃武乃圣乃神顯通萬古瞻拜;而侯而王而帝何慚累代宗封?!钡钋皟衫壬戏竭€有左鐘右鼓相配。氣勢宏偉,寬敞壯觀。
雙忠廟擴建之后,張、許二大元帥成為店上山村中張、官兩姓,甚至鄰近幾百里內鄉(xiāng)村的保護神,前來朝拜的人很多,終年香火不斷。據(jù)說二神非常靈驗,信者求財?shù)秘?,求福得福,求得子,求醫(yī)病痊,求婚得助。因此,廟堂內掛滿“有求必應”、“酬謝鴻恩”等旗幡、匾額。群眾中有關二神顯靈的傳說很多。如有一位香客祭神時心中暗想,口中明言:“這么多人向菩薩禱告,菩薩哪能聽得許多,分得清楚?”頃刻間該香客頓覺有物塞耳,挖出是個紙團,展開見上書“眼觀千里外,耳聽萬人言”十個字。眾皆駭然,敦促那香客向菩薩叩頭,祈求平安。還有一說:距店上山不遠有個村莊,一位老者早年曾向二神求孫果得,等孫滿六歲時,祖孫倆來廟還愿,叩謝鴻恩。詎料行至半路孫子突然暴病昏死,老者痛不欲生,無奈仍虔誠地來到神前哭訴求救。殊不知昏死丟在半路的孫兒,竟意外地從神龕下探頭而出,說有兩個老爺爺早接我來了。祖孫見面欣喜若狂,當即在神前再三叩謝。最近幾年有一件事也被說得活靈活現(xiàn):湖村鎮(zhèn)巫坊村陳某,廟會期間前往朝拜張、許二神,來時,從雞櫥里隨手提了一只公雞,到廟里去宰,恰巧這只公雞是準備留作種的,陳某不知,來到廟中將雞宰殺,以雞血淋在神前獻祭后,將雞放在編織袋中。下午回家走了5華里到達下埠村時,碰見親戚硬將其留宿一晚。第二天回家把頭日宰殺的公雞交給媳婦處理,解開編織袋,未想到公雞卻活蹦亂跳逃走了。于是陳某誠心誠意地又捉了一只大公雞到廟中宰殺還愿。
雙忠廟會期,正日是古歷七月廿五日,自古沿襲至今。廟會起于何時?又為何選定每年的七月廿五日?沒有準確的文字記載。村中群眾則有三種說法:一是農歷七月廿五日,是張、許二公殉國之日;二是廿五日為“雙忠廟”動工始建之日;三是七月廿五日為店上山古牛會之期(即耕牛交流會)。村中老者皆說先有牛會,后有廟會,在有廟會之前,早就有七月廿五日的牛會了,可能是村人把牛會與廟會相結合,既虔誠二神,又開展牛交流,一舉兩得。
店上山牛會形成年代久遠,據(jù)張、官兩姓族譜記載:“清乾隆年間始建圩場?!币源送普?,牛會的形成當在此期間或者更早就有。店上山牛會是閩、贛、粵三省邊境貿易中首屈一指的耕牛大交流會,遠賽過鄰近明溪蓋洋和江西石城高田兩處牛會,一是規(guī)模大,赴會人數(shù)多,上市耕牛一般年份五、六千頭,最多的年份達一萬余頭(1962年);二是交易場所好,村左側、張氏宗祠后面有一座坡度小的山崗,面積幾百畝,名叫“牛崗”,滿崗古樹參天,綠草如茵。農歷七月,秋陽似火,牛崗之上,高樹之下,蔽日遮陽,涼風陣陣,是理想的天然牧場。三是農七月下旬正是農事間隙,農家使役之牛,當年農耕已畢,農家對耕牛普遍要求更新?lián)Q代,調劑余缺;四是傳統(tǒng)觀念影響,說“參加店上牛會可以避瘟驅邪”。有的農民說:“經過赴會的耕牛胃口大開,育肥長膘快,且不沾瘟疫,母牛易懷胎生犢。”耕牛交易會實際也是養(yǎng)牛經驗交流會、觀摩評比會。交易中,必然以耕牛體形長相、健壯肥膘為標準,由眾多的牛牙人(交易中介人),評定公平合理的價格,避免無原則的大起大落。因此,遠近村莊農民即便是不打算出賣的耕牛,也會牽來赴會,圖個吉利;還有是幾戶合養(yǎng)的耕牛需要折合,或牛仔需要賣出作價時,亦牽來牛崗“打價”,以達到公平合理解決。赴會耕牛,由廿四上午開始上崗,至廿五日中午,上崗耕牛數(shù)量達到高峰。此前,一天多時間,買賣雙方都是在牛牙人參與下,互相攀比,討價還價,很少有成功交易的。至下午二時左右,一旦標準牛價合理說定,耕牛交易進入高潮,成百上千頭耕牛一時就買賣交易成功。未交易成功的耕牛,則到廿六日下午下崗。店上牛會耕牛成交價格左右著寧化城關八月十八天后宮廟會和明溪蓋洋牛會的價格,因而備受牛商販家的關注。
店上山雙忠廟會鼎盛時期,當推清嘉慶至民國年間(1800~1930年)。因廟會與牛會同時舉行,前往燒香朝圣者達數(shù)萬之眾,不僅本省閩西北各地,而且鄰近江西的廣昌、石城、寧都、瑞金、于都,廣東的大埔、梅縣、蕉嶺等客家人居住地區(qū),亦有不少善男信女前來燒香朝神。偶爾也有一些浙江、湖南商人前來銷售縐紗、魚網。過去,廟會期時間更長,從七月廿一日開始就有朝神香客,至廿五日達到高峰。按例規(guī),七月廿一日,張、許二公神像出巡,分別至張、官兩姓始祖開基村座駐,接受村民的香火和朝拜。單年駐座豐畬官姓;雙年駐座張坑張姓。廿四日抬神像游村。廿五日中午菩薩回廟。屆時,前有鞭炮、響銃、號角引路,接著是彩旗布幡、涼傘、香爐開道,之后,是六臺古事,再后是兩乘安坐張、許二神像的雕龍紅輦,分別由八個壯漢打抬。古事和神輦前后各有一篷牌子鑼鼓,吹打奏樂,好不熱鬧。此時,廟會進入高潮,特別在菩薩回廟時段,廟堂內外人山人海,難有立足之地。朝神者三、五成群結伴而行。有的鄉(xiāng)村則由一、二十人組成香簇,以旗幡引路,先頭響銃,吹奏號角,嗩吶與鑼鼓相配,一路上土銃轟響,鞭炮長鳴,浩浩蕩蕩來到廟中。朝神者自備祭品,有“大紅花”、“小紅花”以及香、燭、紙錢等,在神前“使花”致祭。所謂“大紅花”即宰殺豬、牛;“小紅花”則為宰殺雞、鴨。也有挑著煮熟的雞、鴨、豬肉來還愿的。宰殺的豬、牛、雞、鴨血都以紙打花(血淋在紙上),層層疊放在殿前涼亭外兩個“磉爪(音噸)石”上。由于宰殺的豬、雞、鴨數(shù)量多,兩個“磉爪石”上疊放的花紙高達數(shù)尺。奇怪的是在“秋熱加三分”的七月下旬,神前獻祭宰殺的雞、鴨宰殺后都挑回家處理,經一、二天路程到家再處理也不會腐臭。
由于張、許二神,早在廿一就出游駐村,至廿五日中午才回廟,外地善男信女到廟朝拜,連續(xù)十幾年的廟會均未親睹二神尊顏。民間流傳有“張公菩薩顯外方”的說法,路程越遠來朝拜祈禱者越靈驗,故此遠道而來的信士特別真摯虔誠,有的行至廟前甬道外即頭頂香盤、三步一跪、七步一拜,直至殿前向神祈求禱告之事,多以ト阡、跌筶求答,據(jù)說一般所求之事,都能從筶板、阡文中直接或含蓄得到答復,使祈禱者得到安慰和鼓舞。朝神者對張、許二神靈圣之說迷信很深,朝拜帶回去的東西都是神物。如敬神用過的供品一定要全家共享,并分送給鄰里親友,以保齊家平安。鄰近建寧、明溪等地挑來銷售的,用黃梔子水染過的黃色竹籃,朝神者都買幾只回家,據(jù)說廟會上買的這種竹籃可以做藥治病,遇有發(fā)痧、肚痛,只需從籃子上折下幾片竹篾燒灰沖水服下即愈。另外,店上山草木茂盛,青草藥很多,識藥者沿途采集一些“六月雪”、“四斂風”、“繡花針”、“茵陳草”等青草藥帶回曬干,以作防病、治病涼茶之用。
店上山雙忠廟會時間長,來人多,特別是廿四、廿五兩日,前來朝神或貿易的人特多,而店上山村僅二、三百戶人家如何住宿?解決的辦法:一是家家戶戶敞門接住香客,樓上樓下,攤開谷笪、草席即是床鋪,住滿為止。當?shù)鼐用駸崆楹每?,無論熟悉與否,即使非親非故,同樣爭相接待,留食留宿,并以客多為榮。二是距店上山5里、10里之鄰村住戶,也同樣樂于接待香客,供住供食且不計報酬。三是廟會期間請戲班通宵上演傳統(tǒng)劇目,吸引觀眾,徹夜觀看。
廟會期間人多、牛多,吃、喝、拉、撒,必然導致公共衛(wèi)生惡化、蚊蠅生??墒歉骷腋鲬艏白∷薜南憧?、商賈都十分注意保護環(huán)境衛(wèi)生,因此,蚊蠅匿跡,都說:“這里真好,從農家到牛崗,蚊子、蒼蠅難見一只。”據(jù)說張、許二公顯靈,每年廟會過后三、五日內,必有一場傾盆大雨,將廟里血腥和牛崗糞便沖洗干凈,當?shù)厝私小跋磁彙?。從群眾口碑中得知,廟會過后幾天內確實沒有不下雨的,僅有下雨時間長短和雨量大小之分。
1.《2018宋朝大元帥鑼鼓專題之客家歷史文化掌故:福建寧化店上山張巡許遠雙忠廟會》援引自互聯(lián)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2018宋朝大元帥鑼鼓專題之客家歷史文化掌故:福建寧化店上山張巡許遠雙忠廟會》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2022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