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時期,延續(xù)著南北朝的政治套路,將嫡長子繼承制那一套通過政治喋血的方式砸碎了。先有楊廣弒父殺兄,暴力取得政權(quán)。再有李世民有樣學樣,通過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親哥李建成,再逼其父李淵退位。

涉及到皇位和權(quán)力,人性中最殘酷丑陋的一面占據(jù)了上風。李世民不同于楊廣的是,他執(zhí)政后,不斷勵精圖治,選賢任能,虛心納諫,開創(chuàng)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

而楊廣似乎更外放些,他執(zhí)政后,毫無愧疚之心,想效仿秦皇漢武,三征高麗修建大運河,其濫用民力,相較于秦有過之而無不及,最終引發(fā)農(nóng)民大起義,致使人死身滅。

雖然得到皇位,大權(quán)獨攬后,李世民和楊廣的執(zhí)政理念和最后結(jié)局不同。但他們有一點是極其一致的,就是君王的殺伐之心,且看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后的行動。

玄武門——兄弟反目

按照正常的皇位繼承,李世民頂多是個地方藩王,絕對不可能當上皇帝的。于是李世民想到了別的方法,那就是一不做二不休,把自己的競爭對手,也就是胞兄李建成誅殺掉就可以了。

在此之前,李世民通過主動請纓,率軍南征北戰(zhàn),把隋末的其他幾路軍閥相繼消滅。這個過程中,李世民不斷積累自己的政治資本,作為自己將來奪權(quán)的底子。

通過不斷地建功立業(yè),李世民想在李淵那兒博得逆襲的機會,想要在父親面前證明自己才是那個值得托付江山的人,但是班師回朝后發(fā)現(xiàn)自己想錯了。

從李淵的角度看,太子雖然并不上二兒子李世民那么出色,但作為一個守成之君足夠了,他幻想的是,自己的幾個兒子可以和平共處,共同支撐起大唐的江山社稷,其中最核心的是讓李世民輔佐太子。

但李世民回朝后,情況有變化了,李淵也察覺到了。李世民的秦王府不斷招攬人才,而太子這邊門庭冷落,他們的勢力此消彼長著。李淵面臨一個封建君王最大的難題——儲君問題。

一個硬幣總是由兩面構(gòu)成。李淵覺得,是他給了二兒子李世民太大的希望,讓他可以逐鹿天下,同時也滋長了野心。他現(xiàn)在做的就是要平衡兩方勢力,避免前隋的兄弟相殘。

功成回朝后的李世民失望了,他原以為父親會重新立他為儲君,但是沒想到李淵出爾反爾了。失望之余,他開始積蓄力量,憑借著多年戰(zhàn)場經(jīng)歷的警覺性,準備先下手為強,遂在玄武門伏擊了太子一派,并派尉遲敬德逼父退位。

斬草除根,滅掉侄子

無情最是帝王家,斬殺了自己的大哥和四弟之后,李世民并沒有收手,他沒有顧及血肉親情,把自己的10個侄子也一起除掉了。這10個侄子中5個是李建成的,有5個是李元吉的。

除掉這10個侄子的政治邏輯是十分清晰的,所謂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自從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的那一刻起,這10個侄子就不再是他的親人,而是敵人。

李世民認為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這10個侄子的存在對于他的皇位永遠都是個威脅,這些人可以重新積蓄力量,和他進行抗衡。就像三國時期,曹操雖然滅了袁紹,但袁紹的兒子們也是極大的后患。

而且這10個侄子的存在,對于唐王朝之后政權(quán)的鞏固是極為不利的。李世民要做的就是為他的兒子、孫子掃清這些后患,讓唐朝永息內(nèi)亂戰(zhàn)火,進入平緩發(fā)展的時期,也是為貞觀之治做準備。

而且這些侄子們見證了李世民的政治污點,更不能讓他們活著。雖然李世民一朝是太平了,但仿佛受了感染一般,唐朝之后皇族權(quán)力爭奪中,屢屢向親人下手。

比如說武則天親手扼死自己的女兒來完成栽贓嫁禍,除掉自己的政敵。李世民的殺伐之心到了武則天這兒更加狠辣,還有唐玄宗和太平公主的斗爭,都是皇族內(nèi)的血雨腥風,很難說沒有受到李世民的影響。

為什么留下所有侄女

李世民雖然殺盡了所有的侄子,但是侄女們卻都保留下來了。那么為什么這么做呢,根本原因還在于侄女們對他的皇位并沒有形成實質(zhì)性的威脅。

這里需要明白的一點是,封建社會是父權(quán)制下的統(tǒng)治結(jié)構(gòu),女子出嫁前從父,嫁后從夫、從子。也就是說,把這些侄女安排嫁了,就和他們李家沒什么關系了。

父權(quán)制下,女人是沒有任何號召力的,太子李建成、李元吉的舊部肯定不會尊這些女人為自己扳倒李世民的政治資本的,再從這些女人的命運歸宿來說,任何一個婆家都不會為了她們而對抗李世民。

李世民沒有看重女人奪權(quán),但諷刺的是,他看走眼自己的妃子,到了他的兒孫時代,武則天這個女人居然成為統(tǒng)治天下的皇帝。

武則天能奪權(quán),恰巧證明在武則天之前,制度上存在漏洞,沒有防范后宮干政,女人奪權(quán)的可能性,也從側(cè)面說明了李世民沒有向自己的侄女們下毒手。

還有一點,弒親的名聲終歸是不好聽的,要不是沒有其他選擇,李世民不會走到玄武門這一步的,他不是一個完全冷血的人,這從李世民當了皇帝,開創(chuàng)貞觀之治,拼命洗白自己,就可以看出,對于親人,他心里是有愧的。

所以能放過的,李世民都放過了,包括魏征,之前也是太子的幕僚,但李世民惜其才,軟磨硬泡去說服輔佐自己。要不是生于帝王家,李世民絕不會昧著良心去發(fā)動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的侄女們最終的歸宿是不錯的,比如聞喜縣主李婉順,她是被李世民優(yōu)待的,17歲就被封了縣主,隨后將李婉順嫁給大才子劉應道做媳婦,兩人情投意合,婚后感情也不錯。

而李元吉的女兒歸屬中,有明確記載的是:新野縣主、和靜縣主、壽春縣主、文安縣主、歸仁縣主。李世民都給他們找了不錯的婆家,算是比較厚道了。

但是縣主畢竟不是郡主,太子的女兒才稱郡主,說明李世民不認可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他才是唯一的合法繼承人。

1.《文史人物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后,狠心除掉10個侄子,為何留下了所有侄女?》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文史人物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后,狠心除掉10個侄子,為何留下了所有侄女?》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1897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