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皇帝難道看不到外戚權力巨大?怎么漢朝四百年下來都沒解決外戚問題?

唐朝皇帝難道看不到藩鎮(zhèn)林立的危害?怎么中后期不去削藩?

宋朝皇帝難道看不到冗官、冗兵、冗費“三冗”問題?怎么北宋、南宋滅亡了都沒解決這個問題?

明朝皇帝難道看不出自己軍隊支柱制度——衛(wèi)所制腐化墮落?為什么到了農(nóng)民起義遍地都沒解決,最后被農(nóng)民軍推翻,被清朝取代?

然后就是標題的那個問題:為什么清朝歷代帝王不去解決八旗兵墮落問題?不說其他清朝皇帝,雍正帝、乾隆帝的治國才能還是很不錯的,怎么都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難道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是昏庸無能的主?

不是的!

古人有句俗話:“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這句話就說明了清朝皇帝為什么不怎么去解決八旗兵腐化墮落的問題了。

不是不想解決,而是無法解決。

在關外,在努爾哈赤、皇太極手下,八旗兵是生活在關外苦寒之地的黑土地上,民風樸素,生活艱苦,戰(zhàn)斗力自然很強。

到了多爾袞,順治,康熙前二十年,這時候八旗兵雖然入了關,住進了北京城,但是畢竟天下還沒真正的統(tǒng)一,南明政權,三藩之亂先先后后幾十年,八旗兵進入溫柔鄉(xiāng)的時間比較短,加上依然常年征戰(zhàn),戰(zhàn)斗力雖然有所下降,但還算可以。

康熙晚年,一直到太平天國運動之前,八旗兵徹底腐化墮落,雖然雍正時期、乾隆前期雄起了一段時間,但是戰(zhàn)斗力水平那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往下跌。

太平天國運動之后,八旗兵徹底淪為斗雞遛狗的京城混子,至于戰(zhàn)斗力,那是啥?能換錢嗎?能讓哥們樂呵樂呵嗎?

畢竟,清朝坐穩(wěn)天下之后,八旗兵不愁吃,不愁穿,又是清朝特權階層,國家也國泰民安,不腐化墮落才怪呢。

打仗是要死人的,自己啥都不缺,還那么拼命地打仗干嘛?

自己死了,得一筆豐厚的撫恤金,然后另一個男人得到自己老婆,打自己孩子,還花國家給自己的撫恤金,這樣一想,那些八旗大爺還能有戰(zhàn)斗力嗎?

而且這種每況日下的現(xiàn)象,在中國歷史,在西方歷史,在世界歷史,都是一種很常見的現(xiàn)象。

歸根結底,就是從艱苦到奢侈容易,但是奢侈是無法保證戰(zhàn)斗力的,只有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下,惡劣的條件下,士兵才會保持自己的戰(zhàn)斗力。

這也是清朝皇帝無法解決八旗兵腐化墮落的根本原因。

其中我們以乾隆時期來討論。

在乾隆時期,八旗子弟上層也大多數(shù)依靠父輩、祖輩的世職承襲屬于自己的職位和爵位。他們中間的大多數(shù)人,和他們的父輩、祖輩不一樣,并沒有真正的浴血奮戰(zhàn)、馳騁沙場過,而是以所謂的“天潢貴胄”深居在府第之中,優(yōu)游在女眷之中。

清朝初期制定了皇族宗室冊封爵位為十等。親王的嫡子冊封為親王,其余兒子只能冊封為郡王;郡王的嫡子冊封為郡王,其余兒子只能冊封貝勒;貝勒的兒子只能冊封為貝子,貝子的兒子只能冊封鎮(zhèn)國公,鎮(zhèn)國公的兒子只能冊封為輔國公,輔國公的兒子只能授為三等鎮(zhèn)國將軍,鎮(zhèn)國將軍的兒子只能授為三等輔國將軍,輔國將軍的兒子只能授為三等奉國將軍,奉國將軍的兒子只能授為奉恩將軍。

乾隆十三年,乾隆帝親自增加兩等次爵位,從此清朝爵位分為十二等次,也就是后世所熟知的那種爵位等級: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zhèn)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zhèn)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zhèn)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十二個等次,其中鎮(zhèn)國、輔國、奉國、奉恩將軍又被細分為一二三等,然后乾隆帝還創(chuàng)造性地增加所謂兼云騎尉和兼云騎尉之分,這樣一來,等于在一二三等將軍基礎上再次進行細分,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爵位等次。

清朝皇族宗室中的禮親王(初次冊封者為代善)、鄭親王(初次冊封者為濟爾哈朗)、睿親王(初次冊封者為多爾袞)、豫親王(初次冊封者為多鐸)、肅親王(初次冊封者為豪格)、莊親王(初次冊封者為碩塞,剛開始冊封為承澤親王,兒子博果鐸承襲封號的時候,改號莊親王)這六位親王和克勤郡王(初次冊封者為岳托)、順承郡王(初次冊封者為勒克德渾)二位郡王屬于世襲罔替,也就是所謂的“鐵帽王”。

雍正年間增加一位鐵帽子王,冊封十三阿哥允祥為怡親王,世襲罔替。

冊封了爵位的八旗貴族們,在整個清朝中多任職顯要職位。

雖然在清朝前幾代皇帝不斷采取各種措施削弱諸親王郡王貝勒們的權力,導致他們的后代中很多人無法擔任顯要職位,但仍然享受種種優(yōu)厚的特殊待遇。他們不僅占有大量莊園,大量人丁,而且還領有數(shù)量極其可觀的朝廷俸銀。

《清朝文獻通考》記載在清朝,親王一年的俸銀是10000兩,世子一年的俸銀是6000兩;郡王一年的俸銀是5000兩;貝勒的俸銀是2500兩;貝子的俸銀是是1300兩。各級公爵、將軍,也都領有多少不等的豐厚俸銀。

清朝初期的功臣、外戚也有很多冊封世爵。清朝的世爵一般分為公、侯、伯、子(精奇尼哈番)、男(阿思哈尼哈番)、輕車都尉(阿達哈哈番)、騎都尉(拜他喇布勒哈番)、云騎尉(拖沙喇哈番)、恩騎尉9個等次,里面還有實任與閑散之分。

其中公、侯、伯為所謂的“超品”,也就是說在正一品之上,公、侯、伯也各分為一二三等次。子爵為正一品,男爵為正二品,輕車都尉為正三品,其中也都分為一二三等次。騎都尉為正四品,云騎尉為正五品,恩騎尉為正六品,到了這一級別就不分等次了。

而這些爵位的俸銀分別為公一等為1700兩,二等為683兩,三等為660兩,閑散為255兩。侯一等兼云騎尉者為635兩,侯一等不兼云騎尉者610兩;二等為585兩,三等560兩,閑散230兩。然后后面的那些爵位,依次按照相關標準遞減。

冊封爵位的那些王公、功臣、勛貴的后代,在俸銀之外還有所謂的祿米,每一兩銀子,就給相應的一斛米。

遇到皇家、功臣家、勛貴家的婚嫁喪葬,皇帝還會額外給予一些賞賜。

這足以看出清朝對皇室、功臣、勛貴等八旗子弟的優(yōu)待。

要知道在雍正帝火耗歸公改革之前,京官一品的俸銀是180兩,祿米90石,二品的俸銀是155兩,祿米77.5石,三品的俸銀是130兩,祿米65石,四品的俸銀是105兩,祿米52.5石,五品的俸銀是80兩,祿米40石,六品的俸銀是60兩,祿米30石,相比于皇室、功臣、勛貴等八旗子弟來說,差的的確有點遠。

皇室王公、功臣、勛貴既然都是世襲,他們的子子孫孫往往在幼時就可以襲爵位。世襲的皇室王公、功臣、勛貴自幼就高爵厚祿,養(yǎng)尊處優(yōu),整日無所事事,只能以吃喝游樂為事。

為此,雍正帝還特意在敕諭中對八旗貴族子弟斥責:“平居積習,尤以奢侈相尚。居家器用、衣服飲饌,無不備極紛華,爭夸靡麗。甚至沉湎梨園,遨游博肆,飲酒賭博于歌場戲館······不念從前積累之維艱,不顧向后日用之難繼,任意靡費,取樂目前,彼此效尤。”

雍正時期就到了這個地步,更別說乾隆時期,嘉慶時期了。

加上乾隆帝自己也是一個奢侈無度的主,上行下效,下面的人自然而然越來越腐化墮落。

八旗王公、功臣、勛貴的子弟們,平時就是優(yōu)哉游哉,悠閑無所事事,耽于吃喝游樂。

有些標榜自己是高雅人士的,那就是玩玩古玩,萬萬花鳥珍奇,或者去聽聽唱曲演戲。

至于其他比較俗的八旗子弟,那就是肆無忌憚,無所不為。

比如乾隆帝的第八子永璇整日“沉湎酒色”,“做事顛倒”;乾隆帝的十七子永璘則是不喜歡讀書,喜歡聽音樂,喜歡到處游嬉。史書記載他“少時嘗微服出游,間為狹巷(青樓)之樂?!?/p>

北京東城的某座寺院中,某些王公貴族子弟還開設專門的玩樂室,里面還蓄養(yǎng)歌伎舞伎,然后日日夜夜飲酒玩樂。

金德純《旗軍志》中記載:“八旗將佐居家,皆彈箏擊筑,衣文繡,策肥(馬),日從賓客子弟飲?!睆募揖拥陌似熨F族子弟到外出領兵的八旗將士,都是一個樣子,那就是日日夜夜沉溺于豪奢游樂之中。

八旗貴族還經(jīng)常倚仗權勢,恣為不法。

《嘯亭雜錄·權貴之暴虐》中記載著這樣一件駭人聽聞的事:“乾隆中,某駙馬家巨富,嘗玩其婢不從,冬至,命其去掉衣物,置雪中僵死。其家撻死女婢無算,皆自墻穴棄出?!?/p>

朝廷的大臣,比如大學士和珅、福長安等人“擅弄威福,大開賄門,豪奢富麗,擬于王室?!?/p>

在外領兵的八旗將軍們“凡有征討,軍餉一邊用,一邊奏,十萬克減五萬?!?/p>

從朝廷到地方,從北京到外省到邊疆,從皇帝宰相到各地將軍,都耽于享樂,受賄貪墨不法行為比比皆是,八旗貴族統(tǒng)治集團日益腐敗墮落了。

有一次,乾隆帝南巡到鎮(zhèn)江,看八旗兵射箭功夫,里面居然有“較射而有弓箭落地者”這種奇聞出現(xiàn)。

乾隆四十九年,乾隆帝到杭州檢閱八旗兵,大多數(shù)八旗兵居然射箭箭箭虛發(fā)落靶,騎馬居然出現(xiàn)一批人墮地的現(xiàn)象,乾隆帝當即大怒,向當?shù)匕似熘鞴購娬{必須“恢復滿洲舊習”。

事實上,這時候的八旗兵已經(jīng)長期不事生產(chǎn),騎射更是已經(jīng)荒廢,乾隆帝所謂“恢復滿洲舊習”的愿望,是完全不可能的。

八旗兵丁,如此荒嬉。各級軍官更加腐敗墮落。他們平日克扣軍餉,優(yōu)游享樂。碰到有戰(zhàn)事,征調他們,他們就沿途一路進行勒索,乘機中飽私囊。到了作戰(zhàn)的時候則擁兵保衛(wèi)自身,猶猶豫豫,畏葸不前。

不僅基層八旗軍官如此,就連朝廷欽命的領兵大將,也沒幾個知兵善戰(zhàn)的人物。

大金川之戰(zhàn),經(jīng)略大臣訥親(清朝名將額亦都的后人),臨戰(zhàn)居然躲在大軍營帳內(nèi)指揮作戰(zhàn),被全軍傳為笑柄。三千士兵攻打對方碉堡,剛碰到敵人居然就作鳥獸散。

大學士溫福領兵出征大小金川,只知在軍中置酒高會,其余啥都不會。同行的四川提督馬銓更是諷刺他是“空搖羽扇,無計請纓?!?/p>

八旗貴族將領多不知兵,八旗兵丁多不能戰(zhàn)。

乾隆帝在連年發(fā)動的邊疆戰(zhàn)事中,不能不調遣以漢人為主力的綠營兵組成作戰(zhàn)的中堅力量和主要力量。

其實到了乾隆晚期,朝廷上上下下都知道八旗兵是老爺兵。

此時的八旗兵雖然仍保持著優(yōu)越尊崇的地位,但已經(jīng)基本上喪失了戰(zhàn)斗能力。

漢人組成的綠營兵,這時已逐漸代替八旗兵,成為清朝事實上的主要軍事力量!

八旗兵墮落,最發(fā)愁的就是清朝帝王,因為八旗兵就是清朝帝王統(tǒng)治的根基,但是八旗兵上上下下都開始腐化墮落,清朝帝王能有什么好辦法嗎?

八旗兵墮落已經(jīng)積重難返,除非舍棄這一塊,要不然是無法獲得新生的。

這也就是為什么太平天國運動之后,湘軍、淮軍能夠崛起的主要因素。

1.《文史微操達人 為什么感覺清朝歷代帝王不怎么去解決八旗兵墮落的問題?》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文史微操達人 為什么感覺清朝歷代帝王不怎么去解決八旗兵墮落的問題?》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1893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