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地圖
公元前 494 年,為父報仇的吳王夫差,在夫椒打敗越王勾踐,揮師攻占了越國。
對于這次吳越之戰(zhàn),我們能看到的最早的歷史記錄主要源于先秦史書《左傳》和《國語》?!蹲髠鳌泛汀秶Z》記載了夫差為什么沒有殺死勾踐、反而放他回國的原因:在被夫差擊敗后,勾踐迅速派人到夫差那里講和,提出愿意向吳王夫差稱臣,并奉獻(xiàn)金玉子女給吳國,作為求和條件。
在這些史書中,夫差是一個驕橫跋扈、貪財好色、剛愎自用、疏遠(yuǎn)忠良、親近小人、又一心想去爭霸中原的昏君形象。到了諸如《韓非子》、《說苑》、《吳越春秋》等秦漢典籍里,更是出現(xiàn)了勾踐率領(lǐng)群臣親自到吳國為奴、為夫差開道牽馬、甚至為夫差嘗糞等橋段。這種解釋被后世諸如《史記》等史籍采納,并成為了今天人們接受的定論。
然而,出土先秦文獻(xiàn),清華大學(xué)所藏戰(zhàn)國竹簡中,有一部被稱為《越公其事》的書籍,記載的夫差,形象是對越國使者十分客氣,對前來勸他不要放過越國的伍子胥也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也更是沒有用苛刻而屈辱的條件逼迫越國,始終都是一個謙遜克制且講道理的明君。
吳王曰:“今我道路修險,天命反側(cè),豈用可知?自得吾始踐越地,以至于今,凡吳之善士將中半死矣。今彼新去其邦而篤,毋乃豕斗,吾于胡取八千人以會彼死?” 申胥(伍子胥)乃懼,許諾。
吳王乃出,親見使者,曰:“孤所得罪,無良邊人,稱尤怨惡,交構(gòu)吳越,孤用愿見越公,余棄惡周好,以徼求上下吉祥……孤用委命竦震,蒙冒兵刃,匍匐就君……孤敢不許諾恣志于越公?”使者返命越王,乃盟,男女服,師乃還。
這里說的是,吳國善戰(zhàn)之士傷亡過半,越國剩下8000兵,實力還很強大。夫差言辭極為謙卑,毫無囂張跋扈,非常符合那個時代的戰(zhàn)爭禮儀和君王修養(yǎng)。
然而,如此謙遜謙卑的夫差,怎么會在八年之后攻打齊國,在艾陵之戰(zhàn),夫差率三萬吳軍,加上魯國等諸侯國的軍隊,殺齊軍十萬人。難道十萬齊軍比八千越軍更容易對付?難道是八年之后,夫差的軍隊人數(shù)大大增加?所以,《越公其事》中的記載,也有可能不真實,只是楚人為了提高越王勾踐的形象,不得不拔高夫差的形象,而編造了一些細(xì)節(jié)。
有一點是可以肯定,那就是吳王夫差希望面對各諸侯國,在軍事領(lǐng)域和道德領(lǐng)域取得個人聲譽和國家聲譽。為此,從實力上考慮,也從道德修養(yǎng)的聲譽上考慮,而沒有滅掉越國。吳王夫差在艾陵之戰(zhàn)打敗齊國之后,也沒有趁勝滅掉齊國,也是從這兩方面來考慮。
但是,吳王夫差在艾陵之戰(zhàn)凱旋回國之后,即殺掉伍子胥,原因之一是伍子胥把自己的兒子放在齊國,而且伍子胥屢次要求吳國攻打越國,并且在吳王夫差面前聲稱幫助了吳王闔閭稱霸。殺掉伍子胥,這就大大影響了吳王夫差的道德形象,而且在這之前,吳王夫差還聲稱要把吳國的500里土地讓給伍子胥,以獎勵伍子胥。無論如何,從此吳王夫差走上了霉運。
尤其是在黃池會盟之時(黃池距離周天子的國都洛陽只有200公里),越國攻入?yún)菄鴩迹瑓峭醴虿钸B續(xù)殺死七個前來報信的吳國信使。夫差殺信使這件事情不知道是不是真實的。但是從夫差回國之后并不敢報復(fù)越國,而是拿出大量金錢財富來賄賂越國這一件事來看,可能是夫差看到了因為殺信使而在吳國內(nèi)部造成人心渙散以及軍心渙散有直接關(guān)系。由于人心軍心渙散,夫差清楚地看到了軍隊?wèi)?zhàn)斗力的嚴(yán)重下降,所以無法對越作戰(zhàn)。從這可以判斷夫差殺信使的事情,應(yīng)該是真實的。如果是這樣,那么,面對如此重大國事,希望靠“殺信使”這樣的小動作來處理,怎么可能會有好的結(jié)局?可見其嗜欲之深之急,到了完全只顧眼前的程度。
可能在夫差看來,黃池會盟,諸侯爭霸,無非是在會盟之時,誰先歃血,誰后歃血的事情,所以夫差帶上三萬吳軍去會盟,只想靠武力威嚇而換得先歃血,完全沒有了道義上的意思來會盟,不僅靠武力,為了先歃血,夫差還暫時放棄了"王"的帽子和稱謂,改稱為伯(伯爵)。
總之,這一系列的不大不小動作,無論是為了爭取聲譽,還是為了爭取地位,都說明吳王夫差不僅欲望很重,而且心機很重,無論是爭取聲譽還是爭取地位,都是刻意去追求。這種欲望重,不是志存高遠(yuǎn),而是嗜欲很深,這種刻意,而不是積極主動爭取水到渠成的自然而然,這也就走在了偏離了“道”的危險道路上,稍有不慎就徹底翻車。正可謂“聰明反被聰明誤,反誤了卿卿性命”。
可見夫差的失敗,吳國的滅亡,并非吳王夫差的粗心大意,懈于戒備,也不是夫差的所謂婦人之仁,而是嗜欲過深,心機過重。雖然做事與實現(xiàn)志向,需要積極主動,但是,嗜欲過深,心機過重,往往很快就偏離了天道,暴露了假謙虛與假仁慈,最終沒有好結(jié)果,而且嗜欲于此,用國家安全與個人生命做賭注,純屬不仁不慈不義,結(jié)局更悲慘。如同吳佩孚在后來評價自己:“百尺樓船沉沙底,只因使盡一船風(fēng)”。不是有十分力而使七分力八分力,而是有十分力而使出十分力甚至十二分力。
尤其是因為爭霸的目標(biāo)并非讓更多的人脫離苦海,不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從統(tǒng)治者的經(jīng)濟壓榨以及愚民政策的壓迫中解放出來而采取滅國戰(zhàn)爭,沒有這種仁慈與仁義,甚至連擴充資源與人口兵員以壯大自己的力量的目標(biāo)也不放在心上,而是為了個人聲譽,其結(jié)果必然是熱衷于小動作,采取壓榨國人以及愚民的政策,從而親近于擅長搞小動作的小人,偏離了正道,失去了信譽,喪失了仁慈與仁義,最終失去了個人聲譽與個人性命,號稱至德名邦的吳國,也隨之而亡。
后人據(jù)想象繪制的吳王夫差畫像
吳王夫差矛(左)與越王勾踐劍(右)
湖北省博物館
1.《午吳說歷史 《越公其事》中的吳王夫差:謙恭 謙遜 謙卑》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luò)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午吳說歷史 《越公其事》中的吳王夫差:謙恭 謙遜 謙卑》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jìn)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1884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