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恩令確實是高明,但也沒有那么神。推恩令就是變相的削藩,或者說叫柔性削藩。簡而言之,是把原來只有嫡長子單傳世襲的制度,改成多數(shù)兒子都可以參與繼承分享的制度。

打個比方,一個王爺原來的封地只有一千畝地,只能嫡長子一人能繼承,傳了十代之后還是這么多地,控制力沒有絲毫減弱。但是制度改革后,一個王爺有十個老婆,至少有10個兒子,他們都有繼承權,一個人只能分到100畝。如果這10個王子每人有10個王孫,那就成了100個人繼承,每人只能分到10畝地了。要不了幾代,昔日良田千畝的王爺,到最后都變成農民了。

以上僅僅是打個比方,事實上沒有分封那么多。但無論如何,分封是立竿見影的:“齊國分為七,趙分為六,梁分為五,淮南分三,及天子支庶為王,王子支庶為侯,百有馀焉”。原來天下20多個王,現(xiàn)在變成100多個了。再過幾代,王爺們的封地都不如地主多了。

當然推恩令不僅僅是這么簡單,王爺被削弱的權利還有很多。既然我們把推恩令叫削藩,那么我們先要明白一個問題:什么是藩王?藩王是分封制的產物,就是皇帝分封的王爺。

劉氏特色的分封制和好處

劉邦建立漢朝后,恢復了已被廢除的分封制,采用郡縣與封國并行的分封體制。為了讓各路將領為自己賣命,劉邦分封了一批異姓王。劉邦達到目的之后,立刻反臉無情,除掉韓信為代表的7個異姓王。與此同時,劉邦大肆分封自己子侄到各地去,填補了異姓王留下的地域和權力真空。

為了保證劉氏江山的千秋萬代,劉邦還把群臣召集到一起,定下白馬之盟。白馬之盟的內容,歸納起來有三點:不是劉邦的后人,不能被封王。沒有戰(zhàn)功的不能封侯,不能當丞相(非侯不為相)。誰違背了這個既定方針,誰就是國賊,人人得而誅之?!胺莿⑹隙?,天下共擊之”。

說穿了,這就是一個權力瓜分方案:劉氏當天子、稱王、功勛當丞相,大家共同統(tǒng)治百姓,享受富貴。如此一來,郡縣是皇帝大宗的、封國是同姓小宗的,江山固若金湯,萬年永不變色。

分封制帶來的惡果

分封制的最大惡果是將那些王爺養(yǎng)得膘肥體壯,沒有野心的王爺,被養(yǎng)成豬,只會享受;有野心的王爺,會養(yǎng)成虎狼,想吃掉皇帝。

首先吃螃蟹的是劉邦的私生子劉肥之子、濟北王劉興居(前198-前174),此人曾經兩次造反。第一次是在呂后死后,他與其兄朱虛侯劉章合謀,請其兄齊王舉兵進京殺了呂后的人。第二次是在文帝即位,文帝率丞相灌嬰等親征匈奴的時候,他乘機舉兵叛亂,后來被文帝的大將柴武所殺。

第二個造反的,是淮南王劉長。此人是劉邦的小兒子,漢惠帝劉盈、漢文帝劉恒異母弟。文帝執(zhí)政時,劉長飛揚跋扈,目無皇帝,在自己的封地實行漢朝的法法律,自己制定法律。公元前174年,劉長與匈奴、閩越首領聯(lián)絡,陰謀叛亂,因泄密被捕絕食而死。

事實證明,能毀掉漢朝江山的不光是外姓人,還有劉姓王。他們將自己的地盤當成獨立王國,掌控著稅收資源,影響到了皇帝權威和政令、法令貫徹實施,國家財政收入受到影響,社會無法可持續(xù)發(fā)展。

推恩令帶來什么好處?

推恩令的最大好處就是柔性的,不是暴力的,諸王便于接受。最關鍵的,推恩令收益的是諸王的子弟,諸王無法反對。推恩令擴大了繼承人的范圍,庶出的王子也有繼承權,他們會堅決擁護漢武帝的法令。如果王爺反對,那他就失去了兒子們的支持,陷入孤立境地。王爺明知道是顆苦果,還要強咽下去。這就是推恩令的高明之處:既達到了削弱王權的目的,還減少了社會動蕩,可謂高明之至。

但是仔細分析,推恩制是在一定條件下產生的,是兩代皇帝共同努力的結果。推恩令不是漢武帝一個人的功勞沒有漢景帝修建河道,就沒有漢武帝的水到渠成。如果把削藩比作一個建筑工程的話,漢景帝把主體工程修建好了,漢武帝只是搭了個屋頂。確切地說,沒有漢景帝的工作,推恩令就是空中樓閣,根本就無法實現(xiàn)。

(漢景帝劇照)

西漢自漢文帝時期就開始重視“削藩”問題,將其提到議事日程。漢文帝時,賈誼鑒于淮南王、濟北王的謀逆事件,曾在《治安策》中提出“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建議。其具體辦法是,把諸侯王分為若干國,讓諸侯王的子孫利益均沾,依次分享封土,地盡為止,封土廣大而子孫少的人,就給他們虛建出國號,待其生了子孫生后分封。

文帝對這個建議非常贊成,但沒有完全落實。漢景帝即位后,采納晁錯的建議,辭去一勞永逸的方法強制削藩。結果七個藩王一起造反,爆發(fā)了七國之亂。景帝只用了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迅速平定了叛亂,誅殺了反叛的幾個王爺。

叛亂平息后,漢景帝更加任性,趁機采取一系列強硬措施,暴力削藩:參加叛亂的七國,只保留了楚國另立楚王,其余六國從地圖上抹去。增加自己十三個皇子為諸侯王。

取消諸侯王任免封國官吏和征收賦稅的權力,收回了諸侯王治理封國的管理權,行政長官由中央直接委派。諸王什么除了定額收租作為俸祿,什么權力也沒有了。至此,諸侯王世界上已經名存實亡,權利受到極大削弱,今非昔比,想作亂也心有余力不足了。因為諸侯王已經不再具有同中央對抗的物質條件。

但表面上看,這些王爺?shù)姆獾孛娣e依舊很大,理論上存在死灰復燃的可能。因此,朝臣主父偃在元朔二年(前127)上書武帝,建議實行推恩令,把諸侯的其他子弟為列侯。這樣,削藩說得冠冕堂皇,諸侯沒有理由反對,自己鉆進了籠子里。

武帝以后,王國轄地不超過數(shù)縣,其地位相當于郡。這樣,諸侯王強大這個令幾代皇帝頭疼的問題,基本解決了。

推恩令是錦上添花,不是畫龍點睛,但是正如上文所說,如果沒有漢景帝的浴血奮戰(zhàn),會有推恩令的順利實施嗎?假如漢景帝下達的是“推恩”命令而不是削藩令,七個王爺照樣不會答應,連小學生都明白的道理,王爺們怎么會不懂,他們怎么會作繭自縛?所以他們一樣會造反,七王之亂依舊無法避免,因為他們有反對的實力。

打個比方,漢景帝的削藩是拔掉了諸王的老虎牙齒,是冒著風險的,肯定有血雨腥風。而漢武帝只是將沒有了牙齒的老虎趕進籠子里,完成了收尾工作。推恩令實施成功后,如果漢景帝在天有靈,一定會對兒子劉徹說:削藩這個軍功章有你的一半,也要老爹我的一半。

1.《歷史未央 漢武帝的推恩令號稱無解陽謀,難解哪里?文景二帝的作用不能忽視》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歷史未央 漢武帝的推恩令號稱無解陽謀,難解哪里?文景二帝的作用不能忽視》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1883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