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中的靖南王耿精忠,是耿仲明的孫子,耿繼茂的兒子。他還娶了豪格的女兒做媳婦兒,所以在清朝的地位是那是杠杠的。

耿仲明是毛文龍的養(yǎng)孫,袁崇煥誅滅毛文龍后,這小子就跑后金去了。隨后成為了清朝的靖南王,坐鎮(zhèn)福建。

按理說耿仲明的小日子算是比較不錯了,所以他也沒有反叛之心。他兒子耿繼茂繼位以后,更是圈地大興土木,建造了浩大的靖南王府,因此也不會有反叛之心。

可是等到耿精忠上臺以后,情況就不同了。因為康熙要撤藩了!過去藩王們在地方上就是土皇帝,現(xiàn)在康熙有點不爽了,所以打算撤了他們做土皇帝的資格,你覺得他們會輕易放棄這種特權(quán)嗎?當然不會,因此三藩之亂就這么出現(xiàn)了。

一、三藩之亂的主力是吳三桂,耿精忠是打雜的。

真正導致三藩之亂的人,其實就是吳三桂。因為吳三桂兵強馬壯,而且手握云南、貴州兩省兵權(quán)和財權(quán),一眨眼功夫又奪取了四川的軍權(quán)。

整個大西南都是吳三桂的了,你說他有沒有奪取天下的雄心壯志呢?要不是歲數(shù)大了點,康熙真不夠他玩的。

那么其他兩個藩王是什么態(tài)度呢?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算是比較聰明的。這個老爺子堅決表示要順從清朝,而且寧死也不跟著吳三桂鬧。甚至以上吊來威脅兒子尚之信別造反。

其實這都是做給康熙看的,但是他的兒子尚之信卻堅定地站在了吳三桂那一邊。這叫什么?這叫雞蛋不放在同一個籠子里。

尚可喜的態(tài)度,可以保住他們老尚家在康熙那兒的地位。而尚之信的態(tài)度,則可以保證吳三桂不會先對他們家下手。這是一對老滑頭啊!

再看看耿精忠他們家,那就更滑頭了,他表示先看看局勢再說。為啥?因為耿精忠沒有把握誰能獲勝,所以他覺得吳三桂占優(yōu)勢,他就跟著吳三桂混,康熙占優(yōu)勢他就跟著康熙混。

這主意倒是不錯,不過顯然這么做會同時得罪吳三桂和康熙,這是他沒預料到的??滴跏昴甑祝瑓侨鹁推鸨?,可過了半年時間,耿精忠才在福建響應(yīng)。

為啥?因為耿精忠發(fā)現(xiàn),吳三桂是真厲害,一眨眼功夫就打到了湖南,而且還得到了四川的響應(yīng),所以耿精忠才會站在吳三桂這邊。

二、前追后堵,耿精忠壓根無路可逃。

耿精忠得知吳三桂做大以后,果斷選擇響應(yīng)吳三桂,并且兵分三路進攻浙江。為了讓三藩之亂的聲勢更大,耿精忠居然還頭腦發(fā)昏請臺灣的鄭經(jīng)一起來搗亂。

鄭經(jīng)來了究竟是搗誰的亂?其實當時壓根就沒有定論。因為耿精忠的老巢在福建,而鄭經(jīng)的父親鄭成功的老巢也在福建,鄭經(jīng)這趟來,就是為了趁火打劫而已。

康熙得知耿精忠叛亂后,立刻派遣康親王杰書帶兵南下進入浙江,負責平定耿精忠。而耿精忠雖說號稱有10萬之眾,可戰(zhàn)斗力實在是不行,壓根就不是康親王杰書的對手。

再加上他們在沿途騷擾百姓,使得民怨沸騰,失去了人心。所以康親王杰書在前線連戰(zhàn)連捷,一路將耿精忠趕回了福建。

就在這個時候鄭經(jīng)不光不支援耿精忠,還在耿精忠背后挖墻腳,先后攻占了泉州、漳州等地,估摸著是想恢復他老爹鄭成功的事業(yè)。

精忠遣其子顯祚及襄緒、嘉猷出迎師。杰書使赍敕宣示,精忠乃出降,請從軍討錦自效。杰書以聞,詔復爵,以其弟昭忠為鎮(zhèn)平將軍,駐福州,命精忠從軍討錦。錦敗,還臺灣。乃移師趨潮州,進忠出降,令精忠駐焉。---《清史稿》

前有追兵,后有豬隊友,耿精忠實在是太難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耿精忠才會選擇第一個投降清朝。并且跟著康親王杰書一起,把鄭經(jīng)再次趕回了臺灣。

現(xiàn)在我們終于明白了,耿精忠心里苦啊,前面有清軍圍剿,后面又有豬隊友反水。你說他不投降又能干啥呢?

三、三藩不團結(jié),才是他們敗亡的重要原因。

三藩之亂看似浩大,實際上只有吳三桂一支軍隊是比較給力的,其他人大多都是在坐山觀虎斗。這也就造成了三藩最終的失敗。

而且吳三桂對其他藩王也沒有什么好感,因此他們內(nèi)部壓根就沒有擰成一股繩,就好像在集體搶地盤一樣,看誰搶得多。

耿精忠就跑來浙江搶地盤,而鄭經(jīng)則在耿精忠背后搶福建的地盤。吳三桂似乎也火了,跑來把盟友孫延齡的廣西也給搶了。

至于尚之信,那就更有意思了。他看王輔臣、耿精忠都投降了,這心里也就有點害怕了。再加上吳三桂向他索要若干軍餉,最終迫使他選擇投降了康熙。

一眨眼功夫,三藩之亂的其他勢力全都選擇投降了康熙,你說吳三桂還能蹦跶得起來嗎?從其他藩王的角度來說,跟著吳三桂混未必就能混出個名堂來。

因為吳三桂將來是要做皇帝的,他們跟著吳三桂混,頂天了依舊還是個鎮(zhèn)守一方的王爺。但是如果失敗了的話,那就是抄家滅族的厄運了。因此其他藩王未必愿意真心實意地跟著吳三桂混。

他們起兵大多數(shù)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自保。給康熙點顏色看看,好保住他們藩王的地位。也能夠避免吳三桂率先對他們發(fā)難。

總結(jié):清算那是必須的。

康熙接納耿精忠、尚之信的投降,其實也是權(quán)宜之計。你以為康熙有十足的把握戰(zhàn)勝吳三桂嗎?當然沒有。

當時的吳三桂要不是年紀大了點,早就打過江了,至少可以占據(jù)南京,形成南北對立的局面。所以說在這種情況下,耿精忠和尚之信等人投降,對康熙是利好,對吳三桂是危機。

等到三藩之亂被平定以后,康熙也就來清算這幫人了。王輔臣被逼自盡,尚之信也被賜死,至于耿精忠最慘,居然是被千刀萬剮而死。

參考資料:《清史稿》

1.《歷史鑒賞者 三藩之亂中,為何耿精忠第一個投降?豬隊友鄭經(jīng)在他背后扯后腿》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luò)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歷史鑒賞者 三藩之亂中,為何耿精忠第一個投降?豬隊友鄭經(jīng)在他背后扯后腿》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1882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