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最知名的帝王之一,他一生南征北戰(zhàn),為唐王朝立下汗馬功勞。與此同時李世民也是一位杰出的軍事家,多次帶領部隊擊潰外敵,他在詩中寫道“悠悠卷旆旌,飲馬出長城”。
雖說李世民對于唐王朝有大功勞,但是最終李淵并未將他立為太子,反而按照傳統(tǒng)選擇了大哥李建成,這種選擇讓李世民極為憤怒,最后悍然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成為一生中永遠的污點。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共有十名大臣支持,那么成功之后李世民是如何處置他們,這些人的結局又怎么樣呢?
首先第一位大臣當屬長孫無忌,他和李世民之間頗有淵源,兩人本身就是好友,李世民更是迎娶了他的親妹妹。早在玄武門之變發(fā)生以前長孫無忌就多次勸誡李世民,讓他早點動手,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同時在李世民發(fā)動兵變的時候長孫無忌也是最堅定的支持者,他不僅親自上場為李世民出謀劃策,還叫上妹妹給手下的士兵打氣,可以說為這場兵變立下首功。
功成之后李世民自然不會忘記長孫無忌的貢獻,他直接將其封為齊國公,而且刻意隨意進出李世民的寢宮。無論是地位還是權力都堪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李世民去世后長孫無忌也成為托孤大臣,專心輔佐李治。
其實李治自幼就受到長孫無忌的照顧,能登上帝位也有他支持的緣故,因此他對于長孫無忌一直十分尊重,只可惜隨著年齡增長長孫無忌心態(tài)發(fā)生了轉變。他開始在朝堂上肆意妄為,最后武則天忍無可忍,直接給他安了謀反的罪名,將其流放,而整個長孫家族也遭到牽連,再也無法恢復榮光。
第二位是尉遲恭,他是李世民早期征戰(zhàn)的時候收服的降將,雖然身份特殊,但是尉遲恭對于李世民十分忠心,多次將其從危險中拯救出來,也深得李世民的信任。在玄武門之變的時候尉遲恭自然也是李世民堅定的支持者,李世民在和李元吉交戰(zhàn)的過程中遇到危險,正是尉遲恭及時趕到,直接將李元吉擊殺,這才保住李世民的性命。他還冒天下之大不韙進入皇宮,逼迫李淵指定太子,可謂盡忠盡職。
李世民登基之后也對尉遲恭大加封賞,將他和長孫無忌列在同等的位置??上具t恭本身是一介勇夫,在政治上一竅不通,和朝堂上許多人都有矛盾,再加上他為人十分傲氣,經常目中無人。李世民發(fā)現(xiàn)這一點,便開始進行敲打,而尉遲恭也立刻意識到問題,便辭官歸鄉(xiāng),一生再也沒有遇到什么困難。
第三位名叫侯君集,和尉遲恭一樣他也是一員猛將,玄武門之變時殺敵無數(shù),立下汗馬功勞。李世民登基后立即將其封為右衛(wèi)大將軍,還升職到兵部尚書,在朝中身居高位。可惜侯君集本身是草根出身,平日里十分貪財,經常貪墨各種戰(zhàn)利品,引起許多人的不滿。在眾人的勸諫中李世民也無法忍耐,最后選擇將其誅殺。
第四位名叫張公謹,玄武門之變的決策中他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在交戰(zhàn)時也抵擋了敵人的攻擊,立下不小的功勞。被封為左武侯將軍,在朝中地位頗高,只可惜身染重病,年僅39歲便因病去世。
第五位名叫劉師立,此人乃是李世民的侍衛(wèi),本身十分忠臣,在兵變中也立下一些功勞。李世民登基之后他依然保持著初心,勤勤懇懇,最后得以善終。第六位大臣公孫武達在早期就投奔了李世民,雖然玄武門之變中并未立下功勞,但早期跟隨李世民四處征戰(zhàn),而且一直忠心耿耿,被封為監(jiān)門將軍,對周邊敵人的戰(zhàn)斗中他也多次參加,立下許多功勞。
第七位大臣名叫獨孤彥云,李世民即位后他也得到封賞,只是時運不濟,在戰(zhàn)斗中被敵人殺死,幸好得到唐朝的安葬。第八位名叫杜君綽,同樣是一名武將,后期也得以善終。第九位名叫鄭仁泰,他的記載并不多,參與多次戰(zhàn)爭,最后病死于家中。第十位李孟嘗,和其他人一樣他也受到了封賞,74歲時因病去世。李世民對待功臣的態(tài)度較為和善,不愧為中國最有魄力的皇帝之一。
參考資料:
《飲馬長城窟行》
1.《阿荔侃史 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一共有十個大臣參加,他們的結局如何》援引自互聯(lián)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阿荔侃史 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一共有十個大臣參加,他們的結局如何》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1865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