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裂和連續(xù),是觀察中國歷史發(fā)展的一個基本問題和重要維度,學術界對此多從文明興衰、政權更替、統(tǒng)治體制的胡漢之別等層面展開討論,考古學家則著眼于尋找中國歷史,“不斷裂”的相關,“物證”,既有的研究漸趨多元和深入。圍繞中國歷史,“斷裂和連續(xù)”在不同時空領域中的表現形式、豐富內涵與復雜原因,學者通過不同時期的案例和側面予以多維解讀,成為學術界持續(xù)關注的前沿議題。處于唐宋之間的五代十國,是研究中國歷史演進中,“斷裂和連續(xù)”問題的一個有效切入點。從“斷裂和連續(xù)”角度來觀察五代十國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與意義,歷來有不同的認識。

傳統(tǒng)的觀點基于五代十國政治上的分裂割據

視之為中國歷史發(fā)展中的,“斷裂”。如歐陽修等對此段歷史予以,“僭竊交興”的評價,近現代以來錢穆、范文瀾等將此稱為中國歷史上的,“黑暗時代”或,“大分裂時代”另一方面,王賡武等認為,“中國歷史在這一時期有著很強的連續(xù)性”;“在唐宋之間,不能沒,有,這,樣,的,一,重,過,渡,時,期”,其,間,產,生,若,干,積,極,因,素,推,動,歷,史,繼,續(xù),進步。還有學者稱,五代十國時舊秩序解體、新制度待建,是中國歷史從破壞、雜糅走向整合的時期。新近的研究直接將五代十國稱為,“過渡性的時代”。

這一認識突出強調五代十國在中國歷史,“連續(xù)”演進中的重要意義,日漸受到學界的關注。如上研究,反映出學術界對五代十國歷史復雜性的認識越來越深入。在此引發(fā)我們深入思考:中國歷史在五代十國之時如何實現從,“斷裂”走向整合,這一時期歷史的連續(xù)性是靠什么維系的,回溯這段歷史,我們注意到,在五代十國時期,漢唐故事作為政治分裂狀態(tài)下維系歷史連續(xù)的潛在力量,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漢唐統(tǒng)治是中國古代治世的典范,其文治武功、嘉謨善政、典章制度與盛世氣象,深為后世統(tǒng)治者欽慕、取鑒和仿效。五代十國時期君臣言辭與日常施政中,有關漢唐之往事前例,被反復論及和效仿,廣泛而切實地影響著這一時期的政治運行。

五代十國政治中為何要談論有關

“漢唐”的話題,統(tǒng)治者怎樣借由漢唐故事來解決政權的制度性延續(xù),漢唐故事對五代十國政治的凝塑作用體現在哪些方面,認同漢唐對觀察這一時期中國歷史從,“斷裂”走向整合的連續(xù)性特征有何意義,本文對此做一些探討,以期為加深五代十國及中國歷史連續(xù)性的理解提供一個新視角。認同和接續(xù)漢唐統(tǒng)治,是分裂割據的五代十國在政權合法性構建中的共同策略。五代十國,干戈紛攘,政權更迭頻繁。當時政權遞嬗形式多樣,或血戰(zhàn)圖霸,或借外族兵力自立,或起于草莽乘亂而興,或以禁軍奪權。

無一例外的是,武力成為政權建立和維護的保證。時人所謂,“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即是最直白表達。在此背景下,各政權在加強軍事實力的同時,為政治動員和收攝人心的目的,選擇從,“天命”等角度來論證統(tǒng)治的合法性。五代十國的統(tǒng)治者攀附漢唐帝王或名臣為遠祖,將其政權合法性的源頭追溯到漢唐,表明其繼承漢唐統(tǒng)治的政治含義。建立后梁的朱溫以流寇起家,卻追溯名臣為祖,稱其先為,“舜司徒虎之后”。開平元年(907)四月,朱溫下詔改名:“漢帝詢、衎之文,或從一德以徽稱,或為二名而更易?!?/p>

朱溫改名為,“晃”,意在宣示,“日光顯契于瑞文”。詔令用典既是修辭表達之需要,此外其借助西漢宣帝、平帝改名的,“先王令典”,也蘊含著為重立“新名”和新政權的開啟尋求歷史依據之用意。從漢唐故事中尋找政權建立的源頭,這在沙陀三王朝的合法性論述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后唐創(chuàng)建者李克用,系出自代北集團的沙陀族。朱溫稱帝后,李克用沿用唐天祐年號,標舉,“中興唐祚”,的旗幟與后梁爭雄,同時利用東漢,“中興”的歷史資源。同光元年,(923)十月,后梁被滅,己丑莊宗李存勖制曰:,“纘業(yè)承基,光武所以滅新莽。咸以中興景命,再造王猷?!?/p>

莊宗標舉光武誅新莽之事

挖掘其“中興景命”的意義,宣示新王朝,“再造王猷”的使命。此年十二月,亳州太清宮玄元皇帝殿前枯檜再生,臣僚畫圖以進:“唐高祖神堯皇帝武德二年,枯檜重華,至安祿山僭號萎瘁。玄宗自蜀歸京,枝葉復盛。至是再生一枝?!痹诔剂诺谋雀綌⑹鲋?,檜樹枯榮與李唐王朝興衰緊密相關:高祖建唐,(枯檜重華)—安祿山僭號,(檜枝萎瘁)—玄宗歸京,(枝葉復盛)。照此推衍,此次枯檜再生新枝,將預示大唐再興?!吧狭制土笔菨h宣帝中興的征兆,“南頓嘉禾”是光武中興的祥瑞。

此次枯檜再生新枝,被莊宗賦予唐室,“再造”和,“中興”的含義。李存勖稱帝后,于晉陽創(chuàng),“中興宗廟”,追尊父祖三代為帝,與唐高祖、太宗、懿宗、昭宗并為七廟,表明其為唐朝的合法繼承者。其稱帝過程中反復強調,“中興唐室”的意義,誠是凝聚人心的良策。同光二年二月己巳,莊宗在洛陽祭天,這是其政權正統(tǒng)性的公開展示。史載,這一盛大禮儀景象發(fā)揮了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人胥悅服。議者云,五十年來無此盛禮”。通過此舉再現大唐風采,其懾服人心之用意昭然若揭。借助契丹外力稱帝的石敬瑭,自我標榜為漢唐名臣后裔。石敬瑭曾稱,“本衛(wèi)大夫碏、漢丞相奮之后”,唐元和年間四代祖璟自靈武入附,受到憲宗嘉獎,日漸強盛。

石敬瑭將其出身上溯到西漢名臣石奮

再經唐室褒獎的石璟。為沙陀族的政權建立者構建淵源有自的祖先譜系,這是后晉肇始于漢唐的一個歷史注解。后漢高祖劉知遠,追溯漢朝皇帝為遠祖。劉知遠自稱為,“東漢顯宗第八子淮陽王之后”。在出身沙陀族的劉知遠心目中,認同東漢王室對其統(tǒng)治有重要的意義。另一記載稱,劉知遠,“以漢高皇帝為高祖,光武皇帝為世祖”。言外之意,新政權是兩漢的接續(xù)。天福十二年,(947)六月,劉知遠定國號為,“漢”“克嗣炎精,遐追雍、洛之宏規(guī),仰仗高、光之盛烈”。作為王朝關鍵的政治符號,劉知遠標舉“漢”的旗號,以繼承漢朝火德的名義宣示新政權的合法地位。天福十三年,劉知遠改元,“乾祐”并詔稱:“我藝祖神宗,開基撫運,以武功平禍亂,以文德致升平,澤潤生民,慶流長世?!?/p>

結束語:

詔令中的,“藝祖神宗”,即漢高祖劉邦,劉知遠追溯其權力的源頭,最終謀求,“揚列圣之耿光”。隱帝即位制書中亦稱,“襲有漢之耿光”“襲”者乃因襲、接續(xù)之意。后漢亡后,劉崇以,“本朝淪亡,紹襲帝位”為由建立北漢,繼續(xù)以漢室后裔名分自居。后唐、后晉、后漢在政權合法性構建和宣傳中,著意淡化其統(tǒng)治者出身沙陀部族的,“夷狄”色彩。他們通過攀附漢唐之舉措,以此表明新政權接續(xù)在此之前的中原漢唐王朝的統(tǒng)緒。戴仁柱關于后唐明宗李嗣源的研究所見,其一生從一個草原戰(zhàn)士,轉變?yōu)橐粋€代表中原農耕文明的皇帝。通觀沙陀三王朝攀附漢唐的做法,背后同樣蘊含著將出身異族的統(tǒng)治者塑造為中原皇帝的深刻含義。

1.《相冊說教育 “紹漢”與 “慕唐”,政權合法性溯源在哪里?》援引自互聯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系頁腳下方聯系方式。

2.《相冊說教育 “紹漢”與 “慕唐”,政權合法性溯源在哪里?》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1859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