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爺爺說,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質量比以前高多了。他小時候,肉是一年才能大吃一頓,過生日才有個雞蛋,常常是油鹽拌飯的吃,為了多得錢,他小小年紀就得去干雜活。爺爺說,后來生產力上去了,什么糧票,布票,油票都沒有了,從那時起他想吃啥都行了,他可高興了。是啊,七十年了,七十年了,在這七十年的時間里,中國的改變已然天翻地覆,這是多少先輩埋頭苦干的結果,又凝聚著多少英雄的汗水與鮮血。在這歷史的長河里,又閃耀著多少迷人的光彩。

你知道他嗎?那個被人盛贊為“鐵人”的王進喜。1950年,王進喜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鉆井工人。1960年,東北松遼石油大會戰(zhàn)打響,他發(fā)揚不怕苦不怕累,艱苦奮斗的作風,締造了5天零4小時打下一口生產井的神話。后來,在井噴的關鍵時刻,更是不顧自身安危,毅然決然地跳下結著薄冰的泥漿池,用自己的身體攪拌泥漿,制服了井噴,避免了一場鉆井事故。

還記得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這一刻嗎?那是我們永遠也揮不去的記憶。這一刻,四川省汶川縣發(fā)生了8.0級地震,無數(shù)人因此喪失了生命,失去了家園。但大災面前必有大愛。面對災難,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那一個個英雄人物,憑借著血肉之軀,在異常險惡的環(huán)境下,創(chuàng)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奇跡。武文斌便是這場地震中普通卻又不平凡的一員。地震發(fā)生后,他一直與戰(zhàn)友奮戰(zhàn)在第一線,先后參與了搶救遇難者、搜尋失事飛機、災后安置……6月17日21點左右,武文斌累倒在胥家鎮(zhèn)的救災現(xiàn)場,最終搶救無效犧牲。年僅26歲的他,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你聽過最平凡的鉗工-——管延安嗎?20多年來,螺絲擰了拆,拆了擰,但他不覺得枯燥。他擰過最大的扳手要用吊車吊,擰過最小的螺絲不到2毫米,跟芝麻一樣。作為港珠澳大橋建設中的一員,5年間,他為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擰了60多萬顆螺絲。

作為一名小學生,每每看到電視新聞播報英雄的事跡,聽到爺爺感慨中國的巨大變化,我的心中總會涌出一股暖流。

聽,我的耳旁又傳來“轟隆隆”聲音。爺爺告訴我,前黃壩頭正在修建鐵路,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家鄉(xiāng)—泉港,也將迎來最美的身影—動車。“轟隆隆的”軋路和勞作聲音、行來駛去的運土車和挖掘機便是我近段時間最常聽聲音、最常見的影子,奇怪的是,我不覺得吵,在我心里,這已然是一首最美的歌,一首贊揚我的家鄉(xiāng)的歌。還有那群普通卻又不平凡的工人們,用他們的雙手,默默地建設著我們的家園,美化我們的家園。那烈日炎炎下的每一滴汗水,黝黑臉上的每一塊污漬,都在悄悄詮釋著何為“美”。

多么幸福,我生在泉港,多么慶幸,我長在中國,多么驕傲,我是一名中國人。未來的世界是我們的舞臺,我們的肩上承載著新時代的夢想,而這一切,都需要我們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從現(xiàn)在做起。加油吧,新時代的少年,為逐夢新時代時刻奮斗著!

逐夢新時代,努力奮斗吧!

1.《嫲嫲教育 逐夢新時代》援引自互聯(lián)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嫲嫲教育 逐夢新時代》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1853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