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朱祁鎮(zhèn)被俘之后就用一個比較時髦的詞來形容把:沒羞沒臊,如果用古語來形容的話就是恬不知恥。
在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之中對朱祁鎮(zhèn)是這么記載的:“他不是一個好皇帝,但卻是一個好人”。如果我當初看到這句話,真的要投以鄙視的眼神,因為朱祁鎮(zhèn)既不是好皇帝,也不是好人。
為君,他直接導致大明朝衰弱,“土木堡之戰(zhàn)”前,大明對關(guān)外游牧民族始終處于優(yōu)勢,可就是因為他的瞎指揮讓大明朝從此江河日下,明朝最精銳的“神機三大營”就是在他手中敗落;為友,他又是如何對待袁彬的?明英宗被俘之后,在蒙古受盡屈辱,全賴袁彬保護,可是由于袁彬在于謙之事上和他意見相悖,就讓東廠對袁彬用刑,只留了袁彬一條命。
明英宗朱祁鎮(zhèn),差點造就明朝版的“靖康之恥”
公元1127年,當時北宋王朝的都城汴梁被金人攻破,在進入汴京之后見識到了汴京的繁華之后便迅速進入城中大肆劫掠,無數(shù)女子慘遭金人蹂躪,而文物等器物被毀壞的更是不計其數(shù)。
當然,金人進入汴梁在我看來真的純屬“鬧劇”,當時若不是宋欽宗自己找死信什么“天兵天將”能夠抵擋金人,金人哪有這么容易進入汴梁,因此金人自己都沒有想到竟然意外得到了兩個“大禮包”。
而明英宗朱祁鎮(zhèn)就是一個“糊涂蛋”,也就是這家伙讓明朝也差一點重蹈北宋的覆轍,若非于謙在這之后力挽狂瀾,這家伙罪過可就大了。
在明朝替代元朝成功入主中原之后,元朝殘余力量就退出了中原,當然,元朝不甘心就這么失敗,元順帝當時領著元朝殘部退往漠北,這就是北元。
在明朝前期,由于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都是幾百年難得一見的猛人,對北元壓制的是死死的,明太祖派遣藍玉“捕魚兒海之戰(zhàn)”大破北元,俘虜了北元王妃,而北元在這之后分為瓦剌、韃靼以及兀良哈三部;明成祖朱棣繼位之后延續(xù)父親的用兵策略,繼續(xù)遠征漠北。
這一切的一切都讓少年皇帝朱祁鎮(zhèn)心向往之,他的太爺爺是當時無人可敵的大明第一名將,他的父親也延續(xù)了朱棣的英武。
正巧的是,當時瓦剌屢屢犯邊,而且和明朝在邊境貿(mào)易之上鬧得不愉快,這少年人的血氣一下就上來了:“敢欺負到朕的頭上來了,瓦剌小賊,等著我這就來取你性命,搗你老窩。”
于是乎,少年天子一怒,大明立馬就沸騰起來了,而且此時王振又在邊上使勁地忽悠:‘陛下英明神武,千秋萬載,一統(tǒng)江湖’,這朱祁鎮(zhèn)本身就是個被人寵到大的小孩子,哪能受如此夸贊?
一時之間就飄了,神機三大營全數(shù)出動,隨行文武大臣也多達上百人,看這陣勢倒不像是去打仗,倒像是去度假來了。
可是打仗的事哪有那么輕松,他的太爺爺朱棣從小就跟著他岳父徐達在軍中學習戰(zhàn)術(shù),他的父親朱瞻基也是從小跟著爺爺混,而你說一個“糖罐子里”長大的小孩子想要去學這倆主,學得了嗎,真當人人都是韓信了?
這邊廂一開動,這邊王振就樂呵樂呵得不行,看著千軍萬馬都歸自己指揮,于是就想著回到家鄉(xiāng)好好炫耀一把,于是這邊又去忽悠那個“倒霉蛋”了,這少年天子一聽:“嗯,有點道理,大軍改道。”
于是,大軍就改變原來的行軍路線了,哪成想這一改道就中了瓦剌的下懷,本來他們還在想著怎么對付明朝這二十幾萬大軍呢?他們這一改道直接把屁股暴露給了瓦剌。
于是,瓦剌大軍連夜出動在土木堡追上了明朝軍隊,而明朝軍隊也被突然出現(xiàn)的瓦剌騎兵打亂了陣腳,而且當時明朝半數(shù)軍隊都是步兵,大炮等重武器在當時根本施展不開,這一下直接就被瓦剌桶到要命的地方。
二十萬大軍瞬時間就亂作一團,“趁你病要你命”,而隨行大臣也戰(zhàn)死七十余位,只有少數(shù)人九死一生逃了出去。
朱祁鎮(zhèn)在蒙古過著怎么樣的生活?
瓦剌雖然取得了對明軍作戰(zhàn)的勝利,可是這個時候他們手上有了一個“燙手山芋”朱祁鎮(zhèn)。本來瓦剌就如同當年的金人一樣,想要拿點甜頭,哪知道就直接把皇帝抓住了,如何處理這個皇帝成了最大的難題。
把皇帝放回去,想多了,這可是送上門的“大禮包”,怎么可能會如此輕易放回去呢?而殺了皇帝也是萬萬不可取的,當時瓦剌太師也先本身就是漢人女子,而也先和伯顏帖木兒也因為母親的緣故接受了漢人文化。因此也先等人就想著利用留下這個皇帝,榨干他身上的價值之后再做打算。你還別說,當時大明王朝還真的有不少愣頭青的。
而明英宗的皇后錢皇后一聽到自己的夫君被抓了,差點把眼睛給哭瞎了,因此為了贖回明英宗將自己的家產(chǎn)全數(shù)變賣,而孫太后也從國庫里湊了一點錢給瓦剌送去。
而也先等人看到這皇帝居然值這么多錢,恨自己第一次要的太少了,因此就對使臣說出“錢不夠,皇帝沒到,再去湊筆錢來”,總之就是不肯放人。
而當時的明英宗在蒙古的地位有些尷尬,他雖說沒有像當初的宋徽宗和宋欽宗一樣凄慘,可是畢竟不是以前居住過的皇宮了,這生活直接差了一大截,蒙古人只要保證他餓不死凍不死就行了,還想著讓他吃好喝好?做夢吧。
當時明英宗在瓦剌的處境真的是挺難得,由于從小嬌生慣養(yǎng)生長在皇宮之中,一下子跌落人間有點不適應,而且塞外晝夜溫差極大,白天有十幾度,晚上就可能零下十幾度。
而明英宗當時衣服單薄,無法抵抗嚴寒,為了活下去也顧不上君臣之禮了,和當時幾個一起被俘的士兵聚在一起取暖,這其中有一個士兵引起了明英宗的注意。
這個人叫袁彬,就是后來的錦衣衛(wèi)指揮使,當時被俘的時候,他只是明朝一個小吏,喜寧叛變之后也先便把這個袁彬送來伺候明英宗的飲食起居,和叛變的喜寧不同,這個袁彬是個忠臣,無論也先如何威逼利誘也不投降。
而且塞外之地酷寒,雖然也先是好吃好喝供著明英宗,可是終究不能和以前比,而袁彬就經(jīng)常把明英宗的腳放到自己懷里給他取暖,也正是這段經(jīng)歷讓明英宗很感動,想著以后有機會報答他。
當然,當年明月在書中說朱祁鎮(zhèn)是一個好皇帝,無論和誰他都能交好,其實這話聽著是不錯,可是有時候聽著有些怪嗎?皇帝自古以來就是“孤家寡人”,和臣子做朋友只會助長臣子的權(quán)勢,他和王振是朋友,卻因此讓王振權(quán)傾朝野,后來偏聽偏信石亨等人,卻逼死了于謙,你說這是好人?
所以與其說他是好人,倒不如說他的社交能力比較強,或者說是一個“糊涂蛋”比較合適,如果當一個逍遙王爺?shù)雇线m,可惜當皇帝實在不適合他。
當然,他的社交能力卻幫助他成功脫險了,當時也先的弟弟伯顏帖木兒由于深受漢文化的熏陶,因此對于這個皇帝倒是禮遇有加,這一來二去的明英宗就和伯顏帖木兒混的挺好的,由于經(jīng)歷了冰與火的歷練,明英宗自己也放下了架子,和帖木兒成為了朋友。
不知道明英宗的這個舉動是有意還是無意,但是這個舉動確實為他后來返回明朝奠定了基礎:因為也先這個人對于是否殺明英宗一直存在著爭議。
當也先第二次和明朝交涉失敗之后大為光火,因此便發(fā)動大軍進攻北京,幸好為于謙所挫敗,在北京城下?lián)魯×艘蚕鹊耐哓蒡T兵,當時也先要說沒有殺朱祁鎮(zhèn)的心思是不可能的,正是靠著伯顏帖木兒從中斡旋才取得了一線生機。
后續(xù)故事
北京保衛(wèi)戰(zhàn)的失敗讓也先認識到此時的明朝和當年的宋朝不一樣,瓦剌再也不可能如同當年的女真上演一幕“靖康之恥”,因此如何處理明英宗成為了燙手山芋。
本來靠著明英宗可以“敲詐”明朝一筆,哪知道明朝抵抗這般強硬,直接換了個皇帝,此時中國皇帝成為了累贅,而新皇帝當上了皇帝之后不想讓這個皇帝回到明朝,就想讓瓦剌殺了朱祁鎮(zhèn)。
最終也先意識到“解鈴還須系鈴人”,這個累贅就由明朝自己去承擔,因為決定放回明英宗朱祁鎮(zhèn)。
在南宮,朱祁鎮(zhèn)過了七年暗無天日的日子,當時在瓦剌雖然是階下囚,至少能吃飽穿暖,可回到明朝連吃飽都不給,錢皇后還得靠自己縫制衣裳補貼家用,因此他后來如何對待朱祁鈺也說得過去。
可是他千不該萬不該如此對待大明功臣于謙,于謙就算對他不忠,可他對社稷是有功的,功比過高居然不能饒他一命,而原先陪他一起共患難的袁彬就因為忤逆了他的心意遭到了他的冷落,被東廠差點在詔獄之中弄死。
所以朱祁鎮(zhèn)為君對不起江山社稷,為友又對不起袁彬,可以說“好人”之評價抬舉他了,遭受如此奇恥大辱還能夠怡然當上皇帝真的堪稱是厚臉皮了。
1.《小閔學歷史 明英宗朱祁鎮(zhèn)被俘虜后,在瓦剌過得怎么樣?恬不知恥,枉為人君》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小閔學歷史 明英宗朱祁鎮(zhèn)被俘虜后,在瓦剌過得怎么樣?恬不知恥,枉為人君》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1852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