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下水作文”
自強之道,以強心強體并重為要。于人、于國皆然。木鋸繩斷,水滴石穿,積強積弱,皆在人為。強漢弱宋,豈漢人身體機能有異?心志不同而已。懷壘石為廈志猶應(yīng)付諸行動,常鍛煉者方能行積健為雄,自強王道舍此無它。
中醫(yī)診病救人之法乃望聞問切,人之命運、國之命運,則觀其氣、聞其聲、問其志、切其脈可知。得過且過的弱者,豈能寄望其流汗自強?日日聞雞起舞的人,雖羸弱而強壯有望。大唐李賀體弱壽短,不失萬丈雄心,雖手無縛雞之力,卻有“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的心志豪情,身處中唐而詩有盛唐遺韻。若天假以年,或能有所作為。呂布武力絕頂,但其心志弱小,一生淪為“三姓家奴”。可見,強體強志,缺一不可,且必先強心志,強健的心志才能指揮肌肉骨骼用于正道。若志強體弱,體難承其志,最多成為李賀那樣的鬼才。實現(xiàn)中國夢,要的是體志雙全的強健者,我輩少年,不懼先天不足的弱,只怕沒有改變現(xiàn)狀的理想和行動,不要跛腳的強,那種因為天生強健帶來的驕傲,尤須警惕。
天降大任于斯人斯國,必先令其居弱、居貧,而后發(fā)奮強之。居弱居貧,才能孕育決絕奮發(fā)之志,才會視勞筋骨壯肌肉為樂。居弱居貧,才能深知由弱變強的不易,才知珍惜每一絲肌肉、每一項創(chuàng)造、每一個充滿活力的細胞。
“勤自鍛煉,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會變而為強。”這個“久”,不含有拖、靠等任何消極怠惰之態(tài)度與行為,絕不是坐等天降好運,而是靠積健為雄。身體、國力、國運,家國天下,都在一個“積”。要積,必須要有遠行之志、有奮發(fā)之力、有忍耐之勇,能忍受貧寒與寂寞,能忍受謾罵與創(chuàng)傷,還有白眼和冷板凳。
曾幾何時,中華民族從出口衣服鞋襪換外匯到賣5G專利,從缺醫(yī)少藥到疫苗出口,從九曲十八彎的公路到高鐵全球第一,不都是靠“積”而得之嗎?!反之,弱亦在一個“積”字,蘇洵“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感嘆的就是積弱。滿清積弱,外侮漸至;新中國奮發(fā),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此中甘苦冷暖,國人自知。今天已經(jīng)自強不息、正在積健為雄的中國,需要的不僅僅是喝彩,尤須暗自自警、默默流汗,而不是擺闊。天誘中華以自強,條件是我輩首先要自我珍重,永不懈怠。
我輩少年,心中若揣著民族復(fù)興之偉夢,則“少年強則國強!”若無復(fù)興的烈火燃燒,若無“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于強”的信仰,若無“居陋巷,不改其樂”的定力,強必不降臨我身,雄必不青睞我邦。我等后生,任重而道遠,吾輩攜手以進,勉之乎!
2021年全國新高考Ⅰ卷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1917年4月,毛澤東在《新青年》發(fā)表《體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論及“體育之效”時指出:人的身體會天天變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聰可以聰。生而強者如果濫用其強,即使是至強者,最終也許會轉(zhuǎn)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鍛煉,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會變而為強。因此,“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于強,未可知也”。
以上論述具有啟示意義。請結(jié)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zhǔn)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biāo)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中國教育報》2021年06月18日第6版
作者:龔志民
1.《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 茍有積健為雄志 強弱在我不由天》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luò)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 茍有積健為雄志 強弱在我不由天》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1842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