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道士,我們似乎馬上能聯(lián)想到山中道觀、打坐、煉丹等等標簽,但實際上,不少道士除了擁有這個宗教身份外,也在其他領(lǐng)域做出過很多杰出成績。

像我們熟知的詩仙李白,就是個正兒八經(jīng)的受過箓的道士,為此他還曾自己寫詩紀念:“抑予是何者,身在方士格。”,但今人雖然能熟讀背誦不少他老人家的詩句,卻不知他的道士身份。

今天咱們要聊的另外一位道士,和李白很相像,提起他的名字,很多人都知道,可唯獨不知道他曾經(jīng)是個道士。

盛世大唐,貞觀十七年(643年)二月,和所有老年人相同,年邁的唐太宗李世民開始常常追憶青春,每每想到當初同他一起戎馬倥傯打天下的眾多小伙伴時,就不僅感慨萬分。

圖|李世民劇照

于是他命人在長安城太極宮東北隅建凌煙閣,親自題字贊詞,并命書法大家褚遂良題額,大畫家閻立本畫像,共繪畫開國功臣二十四人像于閣上,史稱“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二十四功臣里,我們耳熟能詳者眾多,像已經(jīng)功德成神的門神尉遲恭、秦瓊等等皆在其中,但我們今天要聊的這位道士,竟然還排在兩位門神老爺之前,可見其功高。

圖|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他就是魏征。

就是唐太宗李世民那句名言“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所指的一代賢臣魏征。

圖|魏征畫像

魏征,即魏徵,字玄成,下曲陽縣人,唐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

魏征出身貧困,父母在他幼年時便已雙亡,曾經(jīng)一度靠別人施舍為生,但他自幼便好讀書,隨著知識和年齡的增加,魏征選擇了道教,做了一名游方道士。

自此,魏征憑借一雙大長腿踏遍三山五岳,游學訪道,拜師會友。

時逢隋朝末年,百姓民不聊生,塵煙四起,讀過萬卷書后又行了千里路的魏征,在人生的路途上也開始一步步走向巔峰,即便他的起點低到塵埃,只是個沒有廟觀安身的游方道士。

他首先在人介紹下投奔武陽郡丞元寶藏,隨后跟隨魏公李密,但空有才華不得重用,又先后在李淵、竇建德、李建成、李世民等人手下打工,可謂六易其主。

這是道家洞穿世俗的識人智慧還是孤注一擲的政治投機?沒人能說清。

但不能否認的是,普普通通的游方道士魏征無論在哪個陣營都能受到禮遇,靠的就是才華和品行,這兩樣可是永不過時的硬通貨。

或許魏征心里算盤打得響:工作可以跳槽,但一心做事業(yè)的敬業(yè)福千萬不能丟。

最終,在為唐太宗李世民辛勤打工的最后歲月里,君臣和睦,相得益彰,一個守身如玉,犯言直諫;一個克己修身,從諫如流。游方道士終于成為“一代名相”,魏征去世后,又獲贈司空、相州都督,謚號文貞。

魏征死后半年,他生前保舉的官員涉嫌參與太子李承乾的謀反案,繼而牽扯出魏征曾將自己的諫言記錄都交給了史官褚遂良,因此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忌恨,盛怒之下,李世民甚至命人砸碎了魏征的墓碑。

圖|魏征墓

但不久后,堪稱明君的李世民又感念到魏征的好處,讓人重新給魏征立碑,并以少牢之禮祭奠。

貞觀十七年,凌煙閣建成后,暮年的李世民常常獨自一人來到閣中,一坐就是一整天,或許當他看見這些栩栩如生的畫像時,閉上眼,就能回到自己曾經(jīng)金戈鐵馬氣吞萬里的黃金歲月。

彼時,他身后站著一個游方道士。

1.《道教文摘 一個游方道士,六易其主,最終成為名垂千古的賢臣》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luò)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道教文摘 一個游方道士,六易其主,最終成為名垂千古的賢臣》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1842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