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北,提起張作霖,真正的無人不知無不知曉,那可是民國時期響當(dāng)當(dāng)?shù)娘L(fēng)云人物,名符其實的東北王??!

對于張作霖的祖籍是哪里至今也沒搞清楚,有說是山東的,有說是河北的,但是河北的那一脈卻拒認他們,為什么?因為張作霖是胡子出身,當(dāng)時的族人們唯恐受到牽連,怎敢接受他們。

又有說他本姓李,是過繼給了張姓家族,但這也只是猜測,到底是怎么回事一直沒有確鑿的證據(jù)。

話說道光年間,張永貴的家鄉(xiāng)遭遇了洪水災(zāi)害,大批良田被淹沒,糧食無收,難以為生。張永貴一家和很多人一樣沒有了活路,看到有很多鄉(xiāng)親們都去闖關(guān)東,去了的都沒有回來,想是生活過好了。

于是張有貴也效仿他們,收拾收拾家里值錢的東西,帶著行李,領(lǐng)著兒子張有才,一家人推車挑擔(dān)的踏上了去往關(guān)外的路。

經(jīng)過一路顛簸風(fēng)餐露宿,半年以后,來到了海城縣西關(guān)外的小洼子村。他們見這里的土地真不少,想種多少有多少,只要勤快就行。張永貴看中了這個地方,便駐足下來,找個地方蓋了幾間馬架子房,安下家來。

先租了幾畝土地,張永貴還有個手藝在身,農(nóng)閑時給人做點木匠活,做點箱箱柜柜、桌椅板凳、死人壽材什么的,倒也添補家用。

就這樣,張永貴依靠種地干手藝活和養(yǎng)殖副業(yè),辛辛苦苦地干了幾年后,家境大有改觀,不僅購置了十畝良田,還存了一些積蓄。

年復(fù)一年,張永貴的兒子張有才漸漸長大,到了娶妻生子的年紀,家里張羅給他娶了一房媳婦邵氏,邵氏過了門一年后生了個女孩,誰知好景不長,邵氏卻得了難以治愈的疾病,撒手而去。

3

沒了女人的家就不象個家樣了,干了一天的活回來還要做飯,縫補洗涮擦擦掃掃,哪里能離得了女人。張永貴又托人幫忙介紹,給張有才續(xù)娶了小黑山二道溝的王氏為妻。

王氏是個賢妻良母,過日子的好手,婚后一連生了三個兒子。大兒子叫張作泰,二兒子張作福,三兒子張作霖,因他最小,故被稱為“張老疙瘩”。

張有才天生是個孬貨,說話愛撒謊,改不了的好賭,不管張永貴是打是罵終歸沒有學(xué)好,家里的積蓄輸了好多。張永貴勤勞一輩子,眼看攤上個敗家兒子,管教無方,連病帶氣一命嗚呼!

沒拘沒管了,這張有才是放了手腳的盡情開賭,沒多久,家業(yè)被他輸了個干凈。

有一次,張有才在賭局贏了蘭二混子十幾兩銀子,可蘭二混子當(dāng)時沒錢,欠了這筆錢。張有才索要了幾次也沒要回來,張有才一氣之下抄起一把殺豬刀,在磨刀石上霍霍磨起來。

這天,他在河畔與蘭二混子走了個頂頭碰,他怒喝一聲,截住蘭二混子,揪住了他的脖領(lǐng)子:“欠錢還錢!今天你若不還錢咱們就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

蘭二混子想跑跑不了,驚慌失色本能地抓住張有才拿刀的手,撕扯之間,抬腿就蹬出了一腳。

你說巧不巧,這一腳正踢在張有才的襠里,蹬得張有才“嗷”的一聲,立馬撒手扔刀雙手捂襠,“噔噔噔”后退幾步,一個腚蹲兒坐到地上,眼白一翻,喘息了幾聲,兩腿一蹬身歸那世去了。

蘭二混子并沒想把他踢死,想不到這小子真不經(jīng)踢,嚇得他一口氣跑開。撂下張有才暴尸河灘,一晾就是五天。后來被一個過路的老頭兒發(fā)現(xiàn),給張家報了信兒。

張有才的妻子王氏見此情景,哭暈在地。怪不得好幾天不回家,原來早在這凍成了冰棍兒,數(shù)九寒天的,在這僻靜的河灘上,少有行人,這到底是誰干的呀?

叫天天不應(yīng)叫地地不靈,沒奈何只得買了口薄皮棺材裝殮張有才,埋在河灘邊上。

家中剩下了三個兒子,大兒子張作泰為人懦弱,除了干點農(nóng)活啥也不是,老二張作福是個隨根兒的貨色,他只擅長輸耍懶惰、謊話連篇。

唯有老疙瘩張作霖看著還蠻有精神的,王氏便叫他做點小買賣,他當(dāng)過雜貨郎,后又賣包子,老疙瘩正是能吃能喝的年紀,活動多餓得快,一天到晚賣的沒有他吃得多,王氏見不僅不掙錢還賠錢,這買賣不能做了。

沒了路子,王氏帶著兒女回了娘家小黑山二道溝,可是待沒多久兄嫂不悅,示與臉色,爹娘也是無奈,實在難再待下去,只好 求人介紹又嫁了個獸醫(yī)吳老二。

這吳老二不錯,人好心善,看這老疙瘩人小夠聰明,有意培養(yǎng)他出人頭地,便把他送入學(xué)堂讀書識字。

哪知道這張老疙瘩天生不是讀書的料,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背著書包出家門,不是去學(xué)堂而是奔街里一家說書館兒去聽講書的,什么《隋唐演義》,《水泊梁山》,《說岳全傳》《楊家將》等等,他是聽得流連忘返,早忘了學(xué)習(xí)的事。

母親得知他經(jīng)常逃學(xué),真是氣炸了肺,打罵都不奏效。有一次逃學(xué)被繼父吳老二申斥,又遭母親揍了一頓,這老疙瘩委屈的哭咧咧跑到大街上不回家,恰好有輛大馬車路過,他就爬上了車,隨著大車任憑東西南北拉著走。

到了一個地方,人家大車不走了,他不得不下了車,他想找點活掙口飯吃,走了幾家沒人要他,可能是看他是個小孩子的原因吧。三天沒像樣吃頓飯了,餓的他頭迷眼花。又不管南北的胡亂晃蕩到一個村子滾子溝,他發(fā)現(xiàn)有一幫人個個扛著農(nóng)具,進了一個大院,就進了一個棚子,老疙瘩也跟著進了大院,那幫人進了棚子,盛了湯就著大餅子吃起來。

食物的香味鉆進老疙瘩的鼻子里,他的肚子咕咕叫的山響。此時再也顧不得更多了,他也鉆進了棚子,自己伸手摸碗盛了碗湯拿個大餅子連吃帶喝,狼吞虎咽,邊吃邊想,先吃飽了再說,填飽了肚子哪怕挨頓揍也認了。

其他吃飯的人看著這個并不認識的小孩,以為是東家的親屬,也不多問。

一連的好幾天,老疙瘩到了飯時就自己進去吃飯,有個伙計終于盤問起他來了。

“你是誰呀,一天天大搖大擺的到點來吃飯?”幾個人揪著他的衣服不放手。

原來這個大院是大財主孫寡婦家,孫財主不在了,留下田園百畝,孫寡婦雇了一群伙計干活兒。前院的孫寡婦那天有事正好來后院,聽到吵嚷,細來查問,他了解到張老疙瘩是個苦命人,便收留他在家吃飯,張作霖大出所料,遇到這么好心眼的人,他十分感動,倒地扣頭張口叫娘。

就這么他認了孫寡婦為干娘,在他找到活計之前的兩個多月,一直在孫寡婦家吃飯……

若干年后,張作霖發(fā)跡,時時不忘孫寡婦當(dāng)年的救急之恩,經(jīng)常帶錢帶物看望干娘。1924年,孫寡婦因病去世,張作霖忙于直奉戰(zhàn)爭,抽不出身來便派人攜巨款到滾子泡給干娘辦喪事,修墳立碑。

張作霖童年缺少親情,遇到了孫寡婦他感受到了人間的善良溫情,而他在發(fā)跡后能知恩圖報,為孫寡婦養(yǎng)老送終,他能恩怨分明有恩必報,也說明了他匪氣中有著一腔義氣,最是難能可貴,也正如此,使他后來脫穎而出成為一代梟雄!

1.《逝者如斯聊文史 東北王張作霖發(fā)跡前的樣子,童年的苦難,你能想到嗎?》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luò)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逝者如斯聊文史 東北王張作霖發(fā)跡前的樣子,童年的苦難,你能想到嗎?》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1811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