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讓使者來荊州向關羽求親,希望關羽把閨女嫁給自己的兒子。

關羽一聽立刻皺眉,操著河北口音說道:吾女安能嫁權子?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只見使者眉頭也一皺,二話不說就罵罵咧咧地回去了。

回去以后,使者就把關羽的原文告訴了孫權:虎女安能嫁犬子?

孫權氣得勃然大怒,立志要奪取荊州,斬殺關羽。

關羽是河東解良人,而使者是江南人士,雙方有方言溝通上的障礙,結果造成了一段歷史悲劇。這當然只是個玩笑而已,不過也證明了一點,方言的確有改變歷史的可能。

一、為啥歷史上福建、廣東出高官比較少?

我們去翻閱歷史書,會發(fā)現福建、廣東籍的高官,在歷史上相對較少。按理說,這些地方處于南方,應該是比較早接受文化教育的。

那么他們的科舉成績應該不會太差。其實這也不能這么看,因為福建、廣東地區(qū)的人,有著很嚴重的鄉(xiāng)音,哪怕讀書再厲害,考科舉的時候也是個大麻煩。

福建人的閩南話,廣東人的粵語,考官們聽不懂啊,所以這兩個地方的士子,心里別提多憋屈了。比如說報名字的時候,分明叫房飛馮,考官卻偏偏聽成了黃輝鴻,還以為這小子是來冒名頂替的!

好不容易考上了進士,到了皇帝身邊做官,那總該沒什么問題了吧?不好意思,這方面閩南人還是很難。為啥?因為下班以后,他們會對皇帝說:皇上吃飯了,可皇帝卻聽成了:皇上駕崩了。閩南語里的吃飯,就是駕崩的發(fā)音,你能咋整?

純粹是方言惹的禍,這位大臣肯定被拖出去砍腦殼。可是他到死都搞不清楚,下了朝不吃飯,皇帝又該干些什么呢?

明朝著名大才子倫文敘,他本是廣東人,所以一口標準的粵語。到了朝堂以后他就后悔了,因為周圍沒人說粵語,這可要了他的命了,啥也聽不懂,啥也不敢瞎說。

因此倫文敘在朝中是很少有朋黨的,大家都沒法跟這位老兄交流,又怎么愿意跟他結黨呢?

時間長了,倫文敘就常常躲在角落不斷重復一句話:柑蕉桔梨蘿柚,雁鷲雕貍獅狒。

上聯(lián)全是水果,下聯(lián)全是動物,至于啥意思,這里就不詳解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一查。

二、日啖荔枝三百顆?

蘇東坡是個著名的大吃貨,可謂是走到哪兒吃到哪兒。到了黃州,開始研制東坡肉的做法,導致當地肥豬們一個個瑟瑟發(fā)抖。

到了惠州,又開始研究羊蝎子的做法,到了儋州,一個人海灘上玩耍的時候,又發(fā)現了鮮美的生蠔。為此他還特地寫信給自己的兒子,說自己在海南發(fā)現了一個特別好吃的東西,千萬不要告訴別人喲。

在惠州的時候,除了吃羊蝎子,蘇東坡還有很多吃的愛好,比如說水果也是他的最愛。在《惠州一絕》中,他曾經這么寫道: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也就是說這地方好啊,四季如春,盧橘、楊梅輪番上陣,尤其是這里的荔枝,每天吃三百顆荔枝,你簡直覺得嶺南人的日子,跟神仙沒什么區(qū)別!

那么問題來了,我們現代人一天可以吃300顆荔枝嗎?顯然是不可能的,哪怕真有可能,也得上火到發(fā)瘋。那么蘇東坡為何會這么寫呢?其實這也是方言惹的禍。

他本是四川人,到了惠州自然聽不太懂粵語。所以在聽人家說每天吃300顆荔枝的時候就信以為真,其實人家說的是一啖荔枝三把火,而不是日啖荔枝三百顆。

當地人常常吃荔枝,自然知道這玩意兒雖然好吃,可是吃多了容易上火。所以就告誡蘇軾:一啖荔枝三把火啊!

可是蘇軾理解錯了?。∷犃艘院罂砷_心地爬到樹上摘了一堆荔枝,當天足足吃了300顆,差點沒把自己撐死。結果心滿意足地寫下了這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估計第二天蘇軾就得去打吊瓶了。

三、要是懂點外語,說不定就能避免鴉片戰(zhàn)爭了。

鴉片戰(zhàn)爭前夕,中英雙方派出了代表坐下來商談,當然不希望打仗嘛!結果雙方坐下來以后,清朝這邊派來的是一個廣東籍的使者。

他上來直接就表明了態(tài)度:你們在我們這地方賣鴉片絕對不合法,我們不贊成也不負責,但是你們賣其他貨物,我們可以提供口岸,這算是我們皇帝最大的誠意了。

英國使者聽了翻譯的解釋以后,覺得清朝已經做出了很大讓步,所以比較開心,立刻表示答應,不過他說了這么一句話:Delay no more!

這話的中文意思本來是立刻照辦的意思,可是發(fā)音上卻有點兒不能讓廣東人接受。音譯過來就是:丟雷樓母。。。

你說這位廣東籍的官員還能忍嗎?二話不說拍桌子就走人了。翻譯還在那兒傻樂呢,使者就回去報告朝廷了。最終導致了鴉片戰(zhàn)爭的爆發(fā)。

小結:普及普通話是多么的重要。

古代的官員時常有被貶謫到地方上去的,蘇軾不就是被貶謫到了全國各地嘛!每個地方方言都不同,結果導致蘇軾很郁悶啊,只能埋頭找好吃的,不愿意跟當地人多交流,畢竟上次在惠州吃荔枝,算是被坑慘了。

柳宗元被貶謫到廣西柳州的時候,也完全不懂當地的方言(他是山西人),結果在審案子的時候,身邊必須要帶著一兩個翻譯。每天審案子的過程非常艱苦,幾乎一天只能審一個案子,氣得柳宗元整天在衙門吃螺螄粉。

康熙皇帝喜歡到處游玩,可是這位老兄操著一口流利的東北口音,以至于他到了地方上以后,身邊必須要跟著一大幫子翻譯。

由此可見,普及普通話,絕對是一件利國利民的事情。至少你現在到全國各地游玩的時候,不會因為不會說方言而被當地人揍吧?

1.《歷史鑒賞者 方言不通有什么麻煩?關羽被孫權砍腦殼,蘇軾吃荔枝吃到上火》援引自互聯(lián)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歷史鑒賞者 方言不通有什么麻煩?關羽被孫權砍腦殼,蘇軾吃荔枝吃到上火》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1810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