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中寫道:“而基則運籌帷幄,濂則從容輔導,于開國之初,敷陳王道,忠誠恪慎,卓哉佐命臣也。”明之劉基,是為奇人。功比張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術比天罡,奇門遁甲,無一不通,預測未來,一一應驗。

眾所周知,在我國歷史上有一門非常獨特的學問,便是奇門遁甲之術。傳說華夏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依據(jù)天地自然變化創(chuàng)造了“八卦”,具體來說有上百種變化,非常深奧。隨著時間的推移,能夠掌握這種奇術的人也越來越少,像周文王、姜子牙、張良這些人都傳聞曾掌握八卦奇術。

另外,據(jù)說輔佐朱元璋稱帝的劉伯溫也會這種奇門遁甲之術。而在今天,因為科學的出現(xiàn),大多數(shù)人不再相信這種說法,也不認為那些古人真的掌握某種秘術。一來如今很少看到這樣的奇人;二來奇術之說并沒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多為傳說。

不過,如今的科學發(fā)展程度畢竟有限,還有諸多怪異現(xiàn)象無法解釋。我國浙江有這樣一個村莊,曾經(jīng)常遭遇天災,但經(jīng)過劉伯溫設計整修之后,再未發(fā)生過天災,并且在明清時期一共“誕生”了上百位秀才、進士等。另外,在村莊內還有諸多奇聞異事,就連科學家都解釋不清。

這么看來,對于奇門遁甲之說,并非完全是古人夸張編撰而來的,還是有一定依據(jù)。傳說中掌握這種奇術的古人,在他們身上也曾發(fā)生過諸多怪事。例如我們剛剛提及的劉伯溫,他在臨終之前預測劉家五代之后必有奇才,結果真的一一驗證。

說起劉伯溫這個人,他在年幼時便展現(xiàn)出與常人不同的一面,有著過目不忘的本領,天資聰慧。他十二歲那年便輕松考中秀才,是遠近聞名的“神童”。對于儒家經(jīng)典,當其他同學還只懂捧書誦讀并不解其意時,劉伯溫早已倒背如流,并且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另一方面,劉伯溫可不是典型的書呆子,他并沒有拘泥于儒家經(jīng)典,通讀百家經(jīng)典,可以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一位全能型人才。但在年輕之時,他的才能并沒有得到統(tǒng)治階級的賞識。因為當時的統(tǒng)治者為少數(shù)民族,并不信任漢人,劉伯溫空有一身才華卻無處施展,仕途多舛。

隨著全國各地農(nóng)民軍起義反抗元朝統(tǒng)治者,他終于等到自己大顯身手的時機,在考量多位起義軍首領之后,劉伯溫看中當時實力還不突出的朱元璋,他認為對方日后一定大有作為。從這一點可以看得出來,劉伯溫看人的眼光確實不錯,他沒有選擇實力強悍的陳友諒與張士誠等人,反而選擇實力弱小的朱元璋。

劉伯溫的到來,使得朱元璋如虎添翼,開始一路崛起,先后擊敗兼并其他起義軍,在南京建都稱帝。隨后,明軍又一路北上,徹底推翻了元朝統(tǒng)治。在起義過程中,劉伯溫功不可沒,而朱元璋也經(jīng)常稱贊他,將其比作自己的“張良”。

但在明朝成立之后,朱元璋開始“過河拆橋”,為了幫助后世穩(wěn)固朝政,逐漸清除開國功臣。聰明的劉伯溫早已看穿朱元璋的想法,選擇辭官歸鄉(xiāng),像張良那般隱居生活。雖然他急流勇退,能夠果斷放下榮華富貴歸隱田園,但并不代表就可以安享晚年。

因為早年間劉伯溫與胡惟庸矛盾重重,這個人在任丞相之后,為報復他向朱元璋進言誣陷。朱元璋一怒之下免去劉伯溫的俸祿,而他為了謝罪不得已再次回到京城,沒過多久便病逝而亡。他在臨終之前,告訴自己的兒子,雖然劉家因此沉寂,但在五代之后會出一奇才,重振家門。

果不其然,明孝宗朱佑樘執(zhí)政期間,回想起劉伯溫為大明開國立下汗馬功勞,最后卻落得這般下場,特意下詔書為其平反。而他的五世孫則被任命為處州指揮使,也就是現(xiàn)在的浙江麗水地區(qū),指揮使為正三品武官。因此看來,劉伯溫當初的預言已經(jīng)一一兌現(xiàn)。

不過,也有人認為這件事為后世杜撰,劉伯溫怎么可能清楚自己的死后之事。但類似這樣的事情,在袁天罡、李淳風這些同樣掌握奇門遁甲的人身上也有發(fā)生。至于是否真的存在這種奇術,還需要進一步調查研究,相信隨著科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我們將會解開更多歷史謎團。

1.《沐柒文史 劉伯溫臨死說:劉家五世后,必出一奇才,重振劉氏,結果字字應驗》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沐柒文史 劉伯溫臨死說:劉家五世后,必出一奇才,重振劉氏,結果字字應驗》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1810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