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10月9日電據(jù)諾貝爾獎官網(wǎng)報道,北京時間9日下午,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John B . GOODENOUGH(JOHN B . GOODENOUGH)
諾貝爾化學獎是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遺囑中設立的原始四大獎項之一,首次頒發(fā)于1901年,截至2018年,共頒獎110次,有180人獲獎,化學獎得主的平均年齡是58歲。
資料圖:2018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弗朗西斯·阿諾德在諾貝爾博物館的椅子上簽名留念。
以下是21世紀以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名單:
2018年:弗朗西斯·阿諾德(美)、喬治·史密斯(美)和格雷戈里·溫特利(英)用遺傳變異和選擇,開發(fā)出人類所需蛋白質(zhì)。
2017年:約阿希姆·弗蘭克(瑞士),理查德·亨德森(英),雅克·杜博歇(瑞士)發(fā)展了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以很高的分辨率確定了溶液里的生物分子結構。
2016年:讓-皮埃爾·索維奇(法)、J·弗雷澤·斯托達特(英)和伯納德·L·費林加(荷)三位科學家因“設計和合成分子機器”獲獎。
資料圖:2015年10月7日,瑞典斯德哥爾摩,托馬斯·林達爾、保羅·莫德里奇和阿齊茲·桑賈爾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他們在DNA修復的細胞機制方面的研究。
2015年:托馬斯·林達爾(瑞典)、保羅·莫德里奇(美)、阿齊茲·桑賈爾(土耳其、美),因“DNA修復的細胞機制研究”獲獎。
2014年:埃里克·貝齊格(美)、威廉·莫納(美)、斯特凡·黑爾(德),為發(fā)展超分辨率熒光顯微鏡做出貢獻。
2013年:馬丁·卡普拉斯(美)、邁克爾·萊維特(英/美)、阿里耶·瓦謝勒(美/以色列),在開發(fā)多尺度復雜化學系統(tǒng)模型方面做出貢獻。
2012年:羅伯特·萊夫科維茨(美)、布萊恩·克比爾卡(美),因“G蛋白偶聯(lián)受體研究”獲獎。
2011年:達尼埃爾·謝赫特曼(以)因發(fā)現(xiàn)準晶體獲獎。
資料圖:諾貝爾獎頒獎儀式。
2010年:理查德·赫克(美)、根岸英一(日)、鈴木章(日),發(fā)明新的連接碳原子的方法。
2009年:萬卡特拉曼·拉瑪克里斯南(英)、托馬斯·斯泰茨(美)、阿達·約納什(以色列),在核糖體結構和功能研究中做出貢獻。
2008年:下村修(日)、馬丁·查爾菲(美)、錢永健(美),發(fā)現(xiàn)并發(fā)展了綠色熒光蛋白(GFP)。
2007年:格哈德·埃特爾(德),在“固體表面化學過程”研究中作出貢獻。
2006年:羅杰·科恩伯格(美)以對真核轉錄的分子基礎所作的研究獲獎。
資料圖:2014年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爾摩,諾貝爾頒獎典禮隆重舉行,多名瑞典王室成員出席。
2005年:羅伯特·格拉布(美)、理查德·施羅克(美)和伊夫·肖萬(法)以對烯烴復分解反應的研究獲獎。
2004年:阿龍·切哈諾沃(以)阿夫拉姆·赫什科(以)歐文·羅斯(美)發(fā)現(xiàn)了泛素調(diào)解的蛋白質(zhì)降解。
2003年:彼得·阿格雷(美)、羅德里克·麥金農(nóng)(美)憑借對細胞膜中水通道的發(fā)現(xiàn)以及對離子通道的研究獲獎。
2002年:庫爾特·維特里希(瑞士)、約翰·貝內(nèi)特·芬恩(美)、田中耕一(日)以對生物大分子的鑒定和結構分析方法的研究得獎。
2001年:威廉·諾爾斯(美)、野依良治(日)憑借手性催化還原反應,巴里·夏普萊斯(美)憑借手性催化氧化反應研究獲獎。
2000年:艾倫·黑格(美)、艾倫·麥克迪爾米德(美/新西蘭)、白川英樹(日)因?qū)щ娋酆衔锏难芯揩@獎。
1.《2014諾貝爾化學獎,干貨看這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3名科學家 盤點歷年得主》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2014諾貝爾化學獎,干貨看這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3名科學家 盤點歷年得主》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keji/2063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