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的城市建設如火如荼

在高樓大廈崛起、火車地鐵鋪陳的時候

有些東西卻永遠的消失了……

消失的2個身份證號

440102

廣州市東山區(qū) (與越秀合并)

440107

廣州市芳村區(qū) (與荔灣合并)

消失的中小學

梅花中學、梅花小學、吉祥路小學、109中學、七十九中學、二十五中學、廣大實驗中學、北京南小學、第49中學和江南中學合并重組為“廣州市江南外國語學校”,第52中學和綠翠中學合并重組為“廣州市綠翠現代實驗學?!?/p>

消失的路名

廣州有不少目前已消失的地名、路名,歷史上是家喻戶曉的,隨著歷史的變化與市區(qū)擴建,逐步消失,但仍存在于老一輩廣州人、老華僑、老香港、澳門市民的記憶中。

新填地、石崗街、移民市、歸德門消失了。

永漢路改成北京路。

太平路”的名稱已經被“人民路。

東風路昔日叫德宣路。

維新路沒有了,成了今天的起義路。

民國開辟的太平南路、太平北路、豐寧路、長庚路,以及1949年后修建的虎長路,一條龍改成了“人民路”。

長庚路則位于如今人民北路一段,從前是長生店一條街,賣的都是棺木、壽衣、壽被、孝服等。

帶河路,因開拓新馬路,成為了康王路。

消失的夜市

西湖夜市

當年的西湖夜市感覺好像香港廟街,現在在廣州已經沒有這幅光景,記得一條長長的路兩邊一個連著一個的攤檔,女人衣服、男人衣服、小孩子衣服、玩具······都有,而且款式挺時髦。

市橋西街

它,承載了一批番禺人在這白手起家、承載了一輩番禺人在這逛街購物成長;一件便宜貨、一份街邊小吃、一張傳單、一聲叫賣聲!

消失的大排檔味道

馬路邊的折疊枱和沙灘凳,男人露大赤膊喝珠啤吹大炮,穿著拖鞋的大肚腩阿叔表演拋鑊&鍋鑊里燒火。冬天的時候,就是一棚人圍著炭爐借助微弱的路燈光一起吃羊肉、牛腩。

現做的大排檔,基本上不是潮汕就川辣湘辣、不是重慶雞公煲就湖北小龍蝦,再也吃不出以前那種粵菜的味道。

炳勝和惠食街也是從大排檔做到連鎖酒樓

消失的天橋

八爪魚天橋

文明路和文德路交界

新大新公司門前天橋

還有大南路口天橋、海珠廣場一德路天橋、惠福路口天橋

消失的地標

大笪地

廣州師奶的淘寶圣地,一個承載著地道廣味的“平民墟”,拖著媽媽的手逛大笪地,那是年輕廣州人逝去的童年?!柏慷加?、益街坊”,終究還是隨著城市的發(fā)展而淹沒,2014年4月21日,關張撤場,留下無限唏噓。

狀元坊

約上同學仔去狀元坊影貼紙相、打耳釘、淘靚衫,這曾是很多80后和90后的學生時代寫照。如今的狀元坊,昔日密密麻麻排布著飾品店、刻碟鋪、潮服店的商場內,已成空蕩蕩的過道,招租廣告隨處可見。曾經的“撞人坊”,如今的“撞完坊”。

革新路

“買文具到革新路,東西齊全又便宜”是廣州“80后”的共識,也成了一種習慣,這一切持續(xù)到07年道路清拆擴建。擴建完畢后,往日盛況亦已淡去。到2015年,文具一條街僅剩8家文具店。拆走的不只是文具街,更是一代廣州人的集體回憶。

將軍東

香港有深水埗的鴨寮街,廣州有中山六的將軍東。把將軍東說成“熟男天堂”,一點都不夸張。不過,隨著廣州地鐵收回地塊,這個廣州首屈一指的電器商場,在2015年11月30日,終究難逃休業(yè)清場的命運。

二沙島體育用品一條街

東川名店運動城

消失的游樂園

兒童公園

東方樂園

航天奇觀

世界大觀

飛圖夢幻影城

消失的老手藝

雞公欖

如今作為廣州傳統印記的雞公欖,成為了流水線生產的附屬品。真正的味道只能停留在老廣的記憶中了。

挽 臉 師

那些年,街上還沒有美容院。愛美的女生會光顧街上那些挽臉的技師。她們靠著一條細棉線和一塊白粉撲,三兩下就把臉上的雜毛清除干凈,整個臉看起來光滑細致,還清爽多了。

鐘表維修師

拯救時光也是個技術活。小時候和爸爸一起去維修手表,鐘表師傅拿著個小鑷子將手表“分尸”,然后又神奇地裝上。

現在的手表已淪為了一種“裝飾品”。雖然修表師傅現在還會出現在一些小街小巷里,可惜的是,這一行當卻逐漸衰落。

修傘師傅

以前的雨傘壞了,第一時間不是想著要新的,而是想著找修傘師傅,能修就修。萬能的修傘師傅總能讓雨傘起死回生。

但是現在,壞了的雨傘隨手就扔,漸漸沒有修理的必要,修傘師傅也跟著淡出了我們的視線。

老式理發(fā)師

一把剪刀、推子、梳子、刮刀,在巷子里弄一張椅子就開起了發(fā)廊,剪頭發(fā)只要幾塊錢。這是最原始的理發(fā)手藝,純粹的理發(fā)師。

那個時候剪頭發(fā)真的就只是剪頭發(fā),而現在的發(fā)廊卻諸多花樣為求受益?,F在這一類的老式理發(fā)在一些小巷子還是可以找到的。

補鍋師傅

補鍋以前是街道手工作坊的一門職業(yè),按鍋的品種來決定工程的不同。有專門補鐵鍋的,有專門補搪瓷器皿的,也有專門補鋁鍋水壺的。大師傅可以“通吃”,樣樣“拿得起,放得下”。

但隨著生意蕭條,現在已經慢慢消失在城市里,菜市場的角落還能遇見嗎?

磨 刀 、磨 鉸 剪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一把刀用到生銹就磨,當年磨刀這個行當的生意相當紅火。如今,時過境遷,不行了?換換換!磨刀匠慢慢從我們的視線消失了,這種老行當也面臨著失傳的尷尬。

叮叮糖

“叮?!獓R,叮?!獓R……”

穿過大街小巷,聽見“叮?!獓R”的敲擊聲,那是用一把小錘敲在彎成馬蹄形糖刀上的聲音。

饞嘴的小孩只要循著聲音,就能覓到特別的零食——“叮叮糖”。小錘落下,糖刀切入,原本貌似堅硬的叮叮糖分成了小碎塊。撿一塊放嘴里,好甜蜜。

云吞皮糖水

連我地阿爸阿媽都未聽過,廣州失傳已久的老傳統糖水!聽說舊時經濟條件差,物質缺乏,連云吞皮也拿來煲糖水。

臭草綠豆沙

綠豆沙有很多搭配,可以加海帶,也可以放蓮子、百合、薏米,但是傳統廣東人喜歡在綠豆沙中加入臭草,暑天喝上一碗,清熱下火,讓人精神一振。沒有臭草的綠豆沙,好像缺了點什么。

煎 堆

有句俗語:“煎堆轆轆,金銀滿屋”,意思就是吃煎堆能夠為家里人帶來財氣。但因為煎堆的做法復雜,已越來越少人制作。同屬油炸系列的蛋散、糖環(huán)、笑口棗也是如此。

竹 升 面

每個廣州人心里都有一碗云吞面,無論是哪家老字號!都一定是手工壓制的竹升面,這份堅持,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已經不多見了。

炒 米 餅

“團團轉,菊花圓,炒米餅,糯米團”,上世紀70年代,在廣州特別是老一輩人的心目中,是過年食品的代名詞之一,每到過年,幾乎家家戶戶都做炒米餅。

消失的聲音

氹氹轉 菊花園,炒米餅 糯啊糯米團

五月初五系龍舟節(jié)啊,阿媽佢叫我去睇龍船

我唔去睇我要睇雞仔,雞仔大 我拎去賣

賣得幾多錢 賣咗幾多只啊

有只雀仔跌落水 ,

跌落水, 跌落水;

有只雀仔跌落水,

被水沖去

······

曾幾何時,我哋細細個都係聽住唱住依D歌仔長大,太婆教阿嫲,阿嫲教老竇,阿媽教我唱,一代傳一代。語言淺顯,朗朗上口,但又極其有依個城市特色或者教育意義。

消失的茶樓

有著近百年歷史的廣州老字號大三元酒家近期傳出復建,而且年底就要完工。在這里,小編不禁感慨,為什么總是失去了才會去珍惜。

在這幾十年來,有太多太多的老字號酒家從我們視野中消失,今天小編就來盤點一下那些年“陣亡”的廣州老字號茶樓。

祥珍樓

光緒年間-上世紀90年代

百年老字號茶樓——“祥珍樓”,位于中山七路36號(西門口舊當鋪寶生大押旁邊),創(chuàng)建于清光緒年間。

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因為中山七路要拓寬不幸被拆了。

聽說當時這個茶樓開設茶市、飯店,經營禮餅、月餅,又擺設象棋局吸引棋迷,連廣州象棋的“四大天王”黃松軒、李慶全、盧輝、馮敬旭都曾在這里嘆茶捉棋。1958年轉為國營,文革期間曾改名“東方茶樓”。

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因為中山七路要拓寬不幸被拆了。

成珠樓

可以說是廣州開業(yè)最早、時間最長的老字號茶樓,史載清朝乾隆年間已經開始營業(yè),有250多年歷史。

成珠樓是沒了,但如今在南華中路一帶還有一家“成珠食品店”,這里是幾個當年成珠樓的老員工盤下來的小店,一直在賣遠近馳名的成珠小鳳餅。

西園酒家

1921年在惠愛西路開業(yè),是一座園林式酒家,號稱廣州四大園林酒家之一(另三家為文園、南園、謨觴)。西園酒家變成了現在的“陶街電器城”了。

云香酒樓

廣州有句老話——“西有蓮香,東有云香”,其中的云香是位于越秀區(qū)東華東路342號的知名食肆云香酒樓。云香酒樓創(chuàng)始于清朝光緒三十年(1904年),距今已有百年歷史,以經營傳統粵菜、龍鳳禮餅、中秋月餅而著名。

菜根香

“菜根香”創(chuàng)建于上世紀的1933年,原來設在本市西關,1938年廣州淪陷后停業(yè),同年遷往韶關。1945年搬回廣州六榕寺榕蔭園內,1947年由佛門人士楊保洪重新開設,易名為“居士林素菜館”,次年才改名為“菜根香素食館”,1984年,菜根香素食館投資百萬元重新改造裝修,增開早茶市。2004年結業(yè),原址現為藥房。

有著近百年歷史的廣州老字號大三元酒家近期傳出復建,而且年底就要完工。在這里,小編不禁感慨,為什么總是失去了才會去珍惜。

在這幾十年來,有太多太多的老字號酒家從我們視野中消失,今天小編就來盤點一下那些年“陣亡”的廣州老字號茶樓。

西園酒家

1921年-上世紀90年代

1921年在惠愛西路開業(yè),是一座園林式酒家,號稱廣州四大園林酒家之一(另三家為文園、南園、謨觴)。

▲民國時期的惠愛路(圖片來源網絡)

因改制后經營不善,西園酒家變成了現在的“陶街電器城”了。

榮華樓

80年代初,榮華酒樓的點心師傅方旋精心研制出榮華麻香酥。榮華麻香酥是粗料精制的品種,有甘香酥化的特點,從1983年起多次在廣州美食節(jié)獲獎。

榮華樓也曾經是廣州著名的粵劇茶樓,但到了2013年,也是因為經營不善導致欠債累累,最終遺憾結業(yè)。

惠如樓

在廣州傳統茶樓中,惠如樓的歷史僅次于成珠樓。很多廣州人以往中秋佳節(jié)都習慣到惠如樓買一盒惠如“貢月”和“五仁月”。1995年3月因地鐵建設需要,惠如樓搬遷至廣花二路,苦撐兩年后關門停業(yè)。

正在消失的語言

粵語

看到這條微信的你還會粵語嗎?

越發(fā)展,越消失

很多熟悉的東西不見了

很多新奇的東西冒出來了

廣州,一座正在消失的城市

廣州,一座正在崛起的城市

不管你在廣州生活了多久

這座城市都值得你用一生去感受!

來源:廣州美食玩樂

1.《廣州城建加快,有些東西卻永遠的消失了……》援引自互聯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系頁腳下方聯系方式。

2.《廣州城建加快,有些東西卻永遠的消失了……》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keji/1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