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植藥材治“窮病”——寧明縣南安鎮(zhèn)康治村治標紀實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王建偉
茯苓,據《本草綱目》記載,味淡而透,性上。它是一種中草藥?,F已成為寧明縣康石村的支柱產業(yè),種植面積3000多畝。這個村成立了一個農業(yè)合作社,負責提供技術,聯系市場,帶動村民脫貧致富。截至目前,康石村123戶貧困戶中,已有35戶通過種植茯苓等中草藥脫貧。按照康石村“兩委”制定的規(guī)劃,2019年全村脫貧。
一個小村莊里有123戶貧困戶
寧明縣南安鄉(xiāng)康石村,一個只有460戶的小村莊,有123戶貧困戶。這些貧困戶之所以窮,原因有很多。比如一個叫儂克里斯蒂娜的村民,母親是殘疾人,有兩個孩子在南安鄉(xiāng)中心學校上小學。雖然小學沒有收相關費用,但是康石村距離鄉(xiāng)政府大概10公里,孩子在鎮(zhèn)上上學還是需要花很多錢的。此外,母親和妻子身體不好,經常去醫(yī)院治療。
2008年,儂克里斯蒂娜向當地銀行借了5萬元蓋新房,錢還沒還,每年還要承擔銀行利息。農民克里斯蒂娜家里只能養(yǎng)100多棵八角樹,妻子每天上山砍松脂供兩個孩子學習。“八角每公斤售價4元,八角樹100多棵,收入只有2000元?!?/p>
類似于儂克里斯蒂娜一家的情況,在康石村并不算個案。村民黃日東一家五口人,卻養(yǎng)活了兩個大學生,每人每年學費一萬元,外加住宿等各種費用,讓黃日東感到無能為力。
據了解,很多貧困戶其實是想脫貧的,只是苦于資金和技術不足,有的家庭甚至沒有勞動力。
菌種免費分發(fā),種植有補貼
2015年10月,廣西師范大學盛凱作為第一任駐村書記進駐康石村。入村后,盛凱發(fā)現康石村其實有很多值得開發(fā)的資源,但村民們不知道如何利用這樣獨特的資源。
據了解,茯苓是前幾年在村里種的,但由于市場波動,以最低價格每公斤賣1元,連工資都不夠,干脆就讓它爛在地上了。
盛凱通過各種渠道聯系云南、貴州、湖南的藥材采購商,了解到茯苓近幾年收購價格相對穩(wěn)定,保護價不低于每噸6000元。種植茯苓需要松樹,康石村及周邊村民大量種植松樹,這些松樹砍伐后留下的樹樁正好可以用來種植茯苓。
據計算,每根松樁需要投入7元,茯苓的收購價格在每公斤6元-8元。盛凱下村的時候,他的單位廣西師范學院給康石村捐了5萬,于是他決定用這筆錢買茯苓菌種,并宣布所有自愿加入社區(qū)的貧困戶都可以免費得到菌種。同時,當地政府還為種植茯苓的村民每戶補貼4800元。
這樣,愿意種茯苓的貧困戶才真正做到了“零風險”。
扶貧之路越走越寬
今年5月24日,康智村農業(yè)合作社一次銷售茯苓27噸,利潤16.2萬元。合作社負責人黃富強興奮地告訴記者,參加合作社的有25戶,其中19戶是貧困戶。在這次分紅中,大家分別收到了8000元到15000元不等的現金。茯苓一年可以收獲兩次,預計到今年9月份,已經加入社區(qū)的村民將享受另一份紅利。
看到合作社賺錢,更多的村民自愿加入合作社。目前康石村的茯苓種植不僅覆蓋了項橐、道站、那陶等周邊村落,還盡可能發(fā)展到了銅面鄉(xiāng)。
康石村有許多野生白芨,是珍貴的藥材,比茯苓有更高的經濟價值。但是由于白芨的苗木比較貴,每畝只需投入一株苗木就能達到2萬元以上,有些村民因為風險大,不敢輕易投入。經過多方調查,康智村農業(yè)合作社最終與云南文山某公司簽約,以每公斤650元的保護價收購。2016年12月,村里種了30畝,預計今年就能看到效益。按照合同收購價格,即使保守估計畝產200斤,收入也要13萬多元。
通過農業(yè)合作社的產業(yè)化模式,康石村35戶村民家庭脫貧。
1.《長期大量收購野生藥材 巧種藥材治"窮病" 寧明縣那楠鄉(xiāng)康峙村攻堅記》援引自互聯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系頁腳下方聯系方式。
2.《長期大量收購野生藥材 巧種藥材治"窮病" 寧明縣那楠鄉(xiāng)康峙村攻堅記》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keji/1372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