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五首之三 白居易
贈君一法決狐疑, 不用鉆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 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 王莽謙恭下士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 一生真?zhèn)螐驼l知?
鄙雖微賤,愿和大家談談白居易這首詩,雖然個人不贊同詩歌翻譯,會失真,但翻譯是最快捷達成溝通的辦法: 我贈送你一個方法可以讓你不狐疑地下決定,不需要鉆鑿灼燒龜甲產生裂紋來做預測,也不用拿起蓍草占卜問天地,什麼方法呢?就好像要看玉是不是真玉,就要用火連燒滿滿的三日,如果不熱,就是真玉;要判斷豫章木是不是真的,要等到它生長了七年之后才可以準確判斷。試想,正直賢良儒周公,在管叔蔡叔放出流言說周公專擅朝政的時候,何嘗不恐懼;王莽心懷不軌,在簒漢之前表現得多麼謙虛敦厚,禮遇人才。如果他們在心跡未明被人誤會的時候就死了,那麼他們這一生真正的心,有誰會知道呢?
這首詩的背景是這樣的,元稹被貶官時,寫了五首「放言」贈白居易,過了五年,白居易被貶官,也寫了五首「放言」回贈,這是白居易〈放言〉的第三首,而這首詩表現的感情還是很正面,很有希望的,她和元稹互勉,只要不死,就有河清海宴的一天。
這首詩白居易自注:「真玉燒三日不熱,豫章木生七年而后知。」
燒玉應該典出《呂氏春秋》:「故君子之容,純乎其若鐘山之玉,桔乎其若陵上之木?!?jié)h?高誘注:「鐘山之玉,燔以爐炭,三日三夜,色澤不變?!?/p>
豫章木則引用《史記正義》:「正義案《活人》云:『豫,今之枕木也。章,今之樟木也。二木生至七年,枕樟乃可分別?!弧?/p>
至於其他注釋,我也不多廢言了。
白居易 《放言》詩
贈君一法決狐疑,
不用鉆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
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
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
一生真?zhèn)螐驼l知?
① 詩中的“君”字指唐代詩人元稹——被公認為《西廂記》中張君瑞的原型。
② 狐疑——狐性多疑,遇事猶豫不定為狐疑。
③ 鉆龜、祝蓍(shī):鉆龜殼以卜吉兇或拿蓍草莖占卜。
④向使——假如當初;復——又。
⑤“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堅貞之士必能經受長期磨練;棟梁之材也不是短時間就能認出來的。
白居易的《放言五首》,是一組政治抒情詩。詩前有序:“元九在江陵時,有《放言》長句詩五首,韻高而體律,意古而詞新。予每詠之,甚覺有味。雖前輩深于詩者,未有此作。唯李頎有云:“濟水自清河自濁,周公大圣接輿狂,”斯句近之矣。予出佐潯陽,未屆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獨吟,因綴五篇,以續(xù)其意耳?!睋蛭目芍?,元稹被貶官時,寫了五首《放言》贈白居易,過了五年,也就是憲宗元和十年(815),詩人被貶赴江州途中也寫了五首《放言》回贈。當年六月,詩人因為上書請求朝廷追捕殺害宰相武元衡的兇手,觸怒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詩題“放言”,那就是放開懷抱,無所顧忌,暢所欲言。組詩就社會人生的真?zhèn)巍⒌湼?、貴賤、貧富、生死等問題及古往今來的歷史真相、真真假假的世事紛紜直抒己見,以表達對當時朝政的抨擊并告誡世人。
此詩為第三首,意思是說我送給你一個鑒別事物真假的辦法,既不需要鉆鑿灼燒龜甲產生裂紋去做預測,也不用拿起蓍草占卜來問天地,什么方法呢?那就是寶玉也好,優(yōu)秀的材質也好,都必須得經過一定的時間考驗才能識別出來。因此,當年周公忠心耿耿輔佐成王的時候,有多少流言說他懷有篡位的陰謀?但最終人們還是看出了周公的忠心赤膽,高尚品格;又比如當年王莽輔佐也不過九歲的西漢平帝,表現得多么謙恭敦厚,禮賢下士。可又有誰知道他后來居然會篡位自立呢?看起來,一個人的為人還真是猜不透啊,大家想想,如果周公和王莽都在大家沒弄清楚真相的時候就去世了,那么他們真正的為人處世的品格就沒人能夠知道了。
(772年~846年)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琵琶峰。
1.《白居易:試玉要燒三日滿,辯才須待七年期》援引自互聯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系頁腳下方聯系方式。
2.《白居易:試玉要燒三日滿,辯才須待七年期》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keji/1282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