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文明禮儀的小故事
解答:
程門立雪 宋代學者楊時和游酢向程顥、程頤求教.楊時、游酢二人,原是以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后,他們都已經四十歲,而且已考上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xù)學習.相傳,一日楊時、游酢來到書院拜見程頤,但正遇上老先生閉目養(yǎng)神,坐著假睡,這時,外面開始下雪,楊時、游酢求學心切,侍立一旁,不言不動等了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二人在外站立,吃了一驚:“啊,兩位還沒走?”這時外面的雪已經有一尺多厚了. 孔融讓梨 孔融,字文舉,東漢曲阜人,孔子第二代子孫,泰山督尉孔寅的小兒子.孔融七歲時,恰逢祖父六十歲壽辰,賓客滿門.一盤酥梨,放在桌上,母親讓孔融去分.孔融按照長幼順序分,每個人都得到了屬于自己的梨,唯有他的是最小的.父親感到很奇怪,問:“其他人得到的梨都是大的,你的卻是最小的,為什么?”孔融從容地回答道:“樹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長,為人的道理啊.” 總理道歉 霍克就任澳大利亞總理期間,有一次在一家商場內與一位老人就養(yǎng)老金問題發(fā)生爭執(zhí).霍克一時沖動,罵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霍克舉行記者招待會,就自己不文明的語言,公開向這位老者道歉.他說:“那天我非常煩惱,但這不能成為我使用那種措辭的理由.如果我確實傷害了他的話,我愿意就此向這位先生道歉,誠請寬容我的不遜.” 列寧讓路 有一次,列寧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給列寧讓路,準備自己退回去.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著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后自己緊靠著墻,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列寧毫無疑問是一位偉人,但他卻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貴而無禮,這更顯出了他偉大的品質. 吃魚為什么忌翻? 在很多國家(地區(qū))的餐飲禮儀當中,都講究吃魚時不要把魚翻過來,而是在吃完魚的上面一面后,把魚大骨拿掉,再繼續(xù)吃下面的魚肉,忌諱“翻”. 吃魚時忌諱“翻”,這種忌諱始于漁家,翻魚讓人聯想到翻船,是非常不吉利的事情.有時客人不知道這種忌諱,在吃魚的時候把魚翻了一面,主人會很生氣,還要把魚拿去重煮一遍. 有的地方忌諱“翻魚”的動作,有的地方忌諱說出“翻”字,當人們用筷子將魚翻過來時,會說“順魚”(把魚順過來),還有的地方會說“正魚”.有的地方,動作和語言都忌諱“翻”. 內陸少水少魚地區(qū),從前多半并不講究,可是后來開汽車的人多了,也漸漸開始忌諱翻魚了.和翻船無關,和翻車有關 在某些地方,人們把魚從頭開始倒轉一面,叫做“掉頭”,是出海安全回來的意思. 有的地方吃魚,還有魚頭朝屋里的講究.因為魚頭朝外,“余”就從門口溜出去了. 但是聽說有的做股票投資的人喜歡“翻魚”,果真如此的話,那是不是請他們吃飯的時候,不要點“跳水魚”這道菜呢 張某是江南人.確切地說,是富春江上游一戶漁民的兒子.他從小吃江鮮,包頭魚、鯉魚、鳊魚、鯽魚……凡是這富春江里的魚,他幾乎都吃過. 但從德國回來后,他就不會吃魚了.吃一次,喉嚨卡一次,痛苦得不得了.一個漁民的兒子,因為吃魚被魚刺卡牢,這就像一個游泳高手在浴池溺水那樣可笑.但他確確實實不會吃魚了.張某的母親慈眉善目,做魚的手藝一流.現在她老人家迷惑了,她從小為兒子烹魚,兒子還抱在手上的時候,就會吃魚了,從來沒有發(fā)生過魚刺卡喉的事情.她一直相信漁民的兒子的口腔與其他孩子不一樣,有一種特殊的“抗魚刺基因”,是不是兒子在德國呆了幾年,把這“抗魚刺基因”給弄丟了. 結果還真被張某的母親給猜對了,在江邊長大的張某不會吃魚,就是因為在德國的幾年養(yǎng)成的生活習慣引起的.在德國,市民以肉食為主,那里也有魚,烹食魚肉也很多.張某在德國求學過程中出過一次“大丑”,還差點和教授交惡 一次,張某參加一個宴會,自助餐上就有魚塊,張某就取了不少魚塊,美美地享用起來.但吃著吃著,旁邊的人全部端著盤子走開了,他們還用異樣的眼光看著他.張某莫名其妙,不知道自己哪里不對.但他還是顧自吃著魚,終于將盤中魚塊吃完,桌上留下了一小堆魚骨和魚刺.這次宴會后,張某覺得一些德國朋友似乎對他冷淡了不少,但沒有發(fā)現其中的原因.第一學年結束,他去拜訪教授,教授請他在家中用餐,餐桌上又有魚,魚炸得又香又脆,讓他想起在中國老家母親也是這樣炸魚給他吃,他很感動.他和教授一家一邊喝著紅酒,一邊吃著魚,相談甚歡.但吃著吃著,教授和家人全都看著他,最后,教授的妻子站起身來,臉上有些不快地走開了. 張某不明白發(fā)生了什么,但還是把自己盤中魚吃完了.用完餐,教授看著他,用十分生氣的語氣對他說:“張某,你太不文雅了,希望你在德國多學一點禮儀.” 張某當時就懵了,不知教授何出此言.張某追問自己哪里做錯了,教授說,你吃魚的時候,一邊吃,一邊吐骨頭,這非常不禮貌.張某說他在中國,就是這樣吃魚的,難道還有吃魚連骨頭和魚刺一起吞下去的?教授更加生氣了.教授說,在德國用餐時,你把吃進嘴里的東西再吐出來,讓人覺得非常不衛(wèi)生,也缺乏最基本的禮貌.張某這才恍然大悟.后來,張某了解到德國人用餐時,如果是肉食,很少吐骨頭、魚刺.因為他們烹飪時,一般都會先行剔除骨頭、魚刺.如果用餐時吃到骨頭和刺,他們也不會吐出來,而是嚼碎了吞下去.他們認為在餐桌上不從口腔中吐東西,是一種禮儀.而張某這樣的吃魚方法,把細如發(fā)絲的魚刺不斷地從口腔中吐出來,這對德國人來說,簡直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張某回國后也像在德國一樣吃魚,而他母親做魚,從來不會剔除魚刺,他的喉嚨因此被魚刺不斷卡住. 粗魯的小老鼠 從前有一只小老鼠,總覺得自己了不起,對別人很不禮貌. 一次他去上學,一只蝸牛迎面走了過來,擋住了他的去路.小老鼠兇巴巴地說:“小不點兒,滾開,別擋我的路!”小老鼠說著一腳踢了過去,把蝸牛踢得滾出去很遠. 有一次,小老鼠到河邊喝水,覺得河里的一條小魚妨礙了他,于是,撿起一塊石頭就扔了過去.小魚受到襲擊,嚇了一跳,慌忙躲避.小老鼠哈哈大笑說:“知道我的厲害了吧”. 一天晚上,小老鼠在回家的路上看見一只小豬躺在路邊,就趾高氣揚地說:“誰給你這么大的膽子,竟敢擋住我的路”說著,一腳踢了過去.“嘭”地一聲,小老鼠正好踢到小豬的腳上,小豬倒沒什么事,小老鼠卻“唉呦,唉呦”地叫了起來,原來他的腳腫起了一個大包.小豬站起來對小老鼠說:“你對別人傲慢無禮,不懂得尊重人,今天嘗到苦頭了吧!只有尊重別人,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小老鼠看著受傷的腳,羞愧地低下了頭. 想一想,你有過小老鼠這樣的舉動或心理嗎?
1.《文明禮貌小故事 文明禮儀的小故事》援引自互聯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系頁腳下方聯系方式。
2.《文明禮貌小故事 文明禮儀的小故事》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jiaoyu/565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