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血刃
【漢語拼音】 bīng bù xiě rèn【名詞解釋】兵刃尚未沾上敵人的鮮血,尚未實際交戰(zhàn),即已征服了敵人。語出《荀子.議兵》。后亦用“兵不血刃”比喻輕易得勝?!镜涔蕘碓础俊盾髯樱h兵》陳囂問孫卿子曰:“先生議兵,常以仁義為本。仁者愛人,義者循理,然則又何以兵為?凡所為有兵者,為爭奪也。”孫卿子曰:“非女所知也。彼仁者愛人,愛人,故惡人之害之也;義者循理,循理,故惡人之亂之也。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爭奪也。故仁者之兵,所存者神,所過者化,若時雨之降,莫不說喜。是以堯伐驩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湯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紂,此四帝兩王,皆以仁義之兵行于天下也。故近者親其善,遠方慕其德,兵不血刃,遠邇來服,德盛于此,施及四極?!对姟吩唬骸菏缛司?,其儀不忒。』此之謂也。”【注解】(1) 遠邇來服:遠處和近處的人都來歸服。邇,音ㄦˇ,近處、眼前。(2) 四極:四方極遠的地方。兵不血刃【典故說明】荀況(西元前313~前238)戰(zhàn)國時趙人,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學(xué)說本于孔子,著書數(shù)萬言,主張禮治而倡“性惡”之說,韓非、李斯均為其學(xué)生。后世尊稱為“荀卿”、“荀子”。有一天,荀子的弟子陳囂問荀子說:“先生論兵,常以仁義為本。具有仁心的人是愛人的,行義的人是遵循道理的,那還用兵干甚么呢?世界上所以有戰(zhàn)爭的原因,就是為了爭奪啊!”荀子回答說:“具有仁心的人自必愛人,因為他愛人,所以厭恨所愛的.人被別人傷害。行義的人,自必遵循正道行事,因為他遵循正道,所以厭恨別人把正道攪亂。戰(zhàn)爭,是用來禁暴除害的,不是用來爭奪的。所以仁人之兵,所到之處,就有如時雨下降,沒有人不歡喜的。故堯伐驩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湯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紂,都是以仁義之兵行于天下。所以近處的人愛他們的善行,遠處的人仰慕他們的德義,兵不血刃,即已降服敵人了?!焙髞怼氨谎小北挥脕碇干形磳嶋H交戰(zhàn),即已征服了敵人;或用來比喻輕易得勝。【書證】01、《荀子.議兵》:“此四帝兩王,皆以仁義之兵行于天下也。故近者親其善,遠方慕其德,兵不血刃,遠邇來服,德盛于此,施及四極。”(源)02、《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權(quán)傳》:“取荊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03、《晉書.卷六六.陶侃列傳》:“(郭)默在中原,數(shù)與石勒等戰(zhàn),賊畏其勇,聞侃討之,兵不血刃而擒也,益畏侃?!?4、《水滸傳.第九七回》:“今當(dāng)乘其驚懼,開以自新之路,明其利害之機,城中必縛將出降。兵不血刃,此城唾手可得。”05、《三國演義.第六二回》:“大軍一擁而入,兵不血刃,得了涪關(guān)?!北谎小居梅ㄕf明】語義說明 比喻輕易得勝。使用類別 用在“輕取勝利”的表述上?!驹炀洹?01 戰(zhàn)爭的最高境界,就是兵不血刃,贏得勝利。02 多虧將軍好計謀,讓我軍兵不血刃,贏得勝利。03 由于敵人軍心渙散,聯(lián)軍兵不血刃,收復(fù)了好幾座城市。04 由于心戰(zhàn)的成功,敵寇不戰(zhàn)而降,我軍兵不血刃,大獲全勝。05 若想兵不血刃,攻城掠地,就得趁此夜黑風(fēng)高、敵人不備時加以突擊。辨識【近義詞】 不戰(zhàn)而勝【參考詞語】 軍不血刃【漢語拼音】 jūn bù xiě rèn【名詞解釋】 即“兵不血刃”。見“兵不血刃”條。01、三國蜀.諸葛亮〈為后帝伐魏詔〉:“夫王者之兵,有征無戰(zhàn);尊而且義,莫敢抗也。故鳴條之役,軍不血刃;牧野之師,商人倒戈。” 【參考詞語】 兵無血刃【漢語拼音】 bīng wú xiě rèn【名詞解釋】 即“兵不血刃”。見“兵不血刃”條。01、《北史.卷一○○.序傳》:“昭王以緯世之量,為群雄所奉,兵無血刃,遂啟霸業(yè),乃修敦煌舊塞?!?2、唐.陳子昂〈燕然軍人畫像銘并序〉:“則使元惡授首,群甿不孤,兵無血刃,荒戎底定,豈不在于大雄乎?”1.《兵不血刃的意思 兵不血刃》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luò)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兵不血刃的意思 兵不血刃》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jiaoyu/475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