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余心之所善兮出自屈原的《離騷》,原句是亦余心之所向兮,雖九死其尤未悔。意思是這是我心中追求的東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指認定目標,至死不渝。

亦余心之所善兮出處

本句為屈原《離騷》中的名句。表達了作者為追求家國富強,堅持高潔品行而不怕千難萬險、縱死也無悔的忠貞情懷,后來人們在表達堅持理想、為實現(xiàn)目標而奮斗時常引用這一名句以表達心志。

亦余心之所善兮解釋

“善”:向往,希望得到(的東西或品質(zhì))。

“雖”:即使,縱然。(在這里不表示“雖然”的意思)

“九”:多次,數(shù)次。表約數(shù),泛指多次,這里不是實指。“猶”:仍然。

“未悔”:不會懊喪,不后悔?!盎凇保涸购蕖?/p>

翻譯:這是我心中所追求的東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離騷》原詩(節(jié)選)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guī)矩而改錯。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屈原簡介

屈原(約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國戰(zhàn)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國丹陽(今湖北宜昌)。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

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nèi)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張對內(nèi)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lián)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毀謗,被先后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羅江,以身殉國。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xué)的奠基人,“楚辭”的創(chuàng)立者和代表作者,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傳統(tǒng),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屈原的出現(xiàn),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chuàng)的新時代。屈原的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

1.《懊喪的意思是什么 亦余心之所善兮出自哪一部作品 什么意思》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luò)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懊喪的意思是什么 亦余心之所善兮出自哪一部作品 什么意思》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jiaoyu/405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