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小新學生

原文選自《新周刊》的公眾號“大學”

寫完報紙,結(jié)束了志愿服務這場戰(zhàn)爭,到了心中懷念的錄取通知書,高考才被認為是真正的一段。(威廉莎士比亞,溫斯頓,志愿者,志愿者,志愿者,志愿者,志愿者)

在這場戰(zhàn)役中打得異常艱苦的,非文科生莫屬。

回顧今年的文理科本科分數(shù)線,多省高考文科分數(shù)線比理科高五十多分,遼寧省更是高出了113分,成為今年的“全國之最”。

圖/微博@頭條新聞

同樣考了六百多分,理科生心潮澎湃地許下了清北復交的心愿,一旁的文科生卻怎么也笑不出來——按照自己的排名,不知要多么精打細算才能觸到一所重點大學的錄取線。

站在這一“同分不同命”的抉擇路口,讓廣大文科生懊悔不已的大概不僅是“為什么沒有多考幾分”,更是“我當年是有多想不通才選了文科”吧。

慘就慘在,你一開始選了文科

“理化成績不好才去讀文科”,是不少人對于文科生的一種刻板印象。

時政評論員龍建剛曾在給兒子的家書里面提到:“那時的我們,皮鞋底下喜歡釘一塊鐵掌,那些理科生從我們教室邊走過,常常故意把皮鞋踩得很響,好像我們文科班只是他們腳下的那塊可以隨意踐踏的爛木板而已?!?/p>

當然,這種說法本身就存在偏見,出于興趣而選擇文科的大有人在,也不是每個理科生都會對文科生懷有傲慢和蔑視的態(tài)度。

但殘酷的是,“學不好數(shù)理化才去學文”,確實是很大一部分文科生面臨的事實。

對于學生自身來說,這是一種逃避,而當這個群體變得越來越大時,這種選擇便逐漸成了一種不太友善的循環(huán),它也慢慢撕扯出越來越深的鴻溝——文理科的本科分數(shù)線差距,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下越拉越大。

圖/微博@每日經(jīng)濟新聞

被分數(shù)線差距暴虐之后的錄取場面,更讓文科生們心酸。

2017年廣東一本整體上線比例中,理科的比例是文科的3.48倍,簡單換算一下,理科生幾乎5個人就有1個人可以上一本,而文科18個人才有1個人能上一本。

圖/卓越教育研究院

二本、三本的競爭同樣激烈,2019年湖南的文科二本上線率為20.25%,文科三本上線率為30.82%;而理科二本上線率為48.84%,理科三本分上線率為62.01%……可想而知差別有多大。

當一名文科生披荊斬棘地沖到隊伍前列,他也許會發(fā)現(xiàn)前面的風景未必好——

文科專業(yè)選擇窄這一事實無需多言,何況是四年后的就業(yè)。

在科技不斷迭代當下,從4G到5G到人工智能行業(yè)多是理科生的天下,文科生無疑漸漸在被邊緣化。

文科生知道科學技術(shù)是第一生產(chǎn)力,知道可持續(xù)發(fā)展是基本國策……但也就止步于知道而已。那些新技術(shù)的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我們文科生是真的無能為力了。

從工資上看會更扎心,理工科專業(yè)起薪高,就算你讀的是理工科里面看似冷門的專業(yè),就業(yè)率和收入也不至于像文科生一樣撲街,或是鍥而不舍地拖著畢業(yè)生平均工資的后腿。

畢業(yè)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專業(yè)里基本都是理科專業(yè)。

想和文科生比慘的人,你從源頭上就輸了。

因為我們學文的慘就慘在,一開始就選擇了文科。

大學里的文科生,也會過得像理科狗

可能會有文科生反駁:你說我學不好理科所以逃避,但如果我真的沒有學習理科的天賦呢?

你不可能讓我理科一直考個二三十分,永遠無法進步,到最后高考時連本科都上不了吧。

況且,在很多文科生看來,文科的考試也并不是死記硬背就能取得高分的。

尤其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省份加入全國卷,其文綜靈活并且目前難以總結(jié)規(guī)律的出題方式讓很多文科生的成績忽上忽下,“有時候難到題都看不懂,有時候又簡單到人人都能做”。

應該是文理科生都會有過的感覺。圖/截自電視劇《生活大爆炸》

尤其是政治和地理,前者如果沒有實時關(guān)注國家大事和政治熱點,你可能連題目都看不懂。

關(guān)于后者,你沒點空間想象力和幾何知識,也根本不可能真正學透。

但一旦上了大學,情況又會發(fā)生變化,文科生沒辦法選理科專業(yè),但理科生卻在文理之間有著廣闊的選擇余地。

一個綜合性大學,熱門理科專業(yè)只收理科生,熱門文科專業(yè)卻是文理兼收。這時候,文科生在政史地吃過的苦都不值一提了,他們和選了這個專業(yè)的理科生一樣,一切從零開始。

文科生在高考分數(shù)線、填報志愿、錄取學校吃完虧之后,上了大學還有更慘的等著他們。

有些專業(yè)即便最終獲得的是文科學士證書,但在學習的過程中所涉及到的理科知識往往超乎想象。

廣告專業(yè)需要文科生學習一系列設計軟件的使用;

網(wǎng)絡與新媒體專業(yè)需要文科生敲代碼、抓數(shù)據(jù)、制作APP,堪比計算機與軟件專業(yè);

而考古專業(yè)在過去僅注重地理人文,現(xiàn)在科技考古越發(fā)流行,這些文科生只能過得越來越像理科狗。

這么一看,我們在這之前從高中到大學一路習得的那些文科知識,是有多雞肋呢。

取消文科,不代表這個社會從此摒棄文科

可能又會有人說,既然已成大勢所趨,倒不如取消文科算了。但需要注意的是,取消文科并不等于讓文科從此消失。

正如不少網(wǎng)友提到:“一個社會變得浮躁,或許是從藐視文科開始的?!?/p>

取消文科,指的是不應該再讓高中生只學政史地這三個文科,而對其他理科知識或者思維不管不顧。

全國有不少地區(qū)曾對文理分科的考核方式做出過改變。廣東新一輪高考綜合改革就已經(jīng)啟動,實行的是“3+1+2”的模式。

“3”為全國統(tǒng)一高考的語文、數(shù)學、外語,“1”由考生在物理、歷史2門中選擇1門,“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中選擇2門。

在這之前,有部分省份已經(jīng)率先試水“3+3”的模式,卻面臨著物理遇冷、政史地和生物卻成為熱門的情況。

謝耳朵,理科男的經(jīng)典形象。

中國新聞周刊曾就此采訪了首批試點的浙江高中。在杭州一所普通高中里,高考改革前全校有2/3的學生必修物理;改革后,選考物理的人數(shù)不足50%。

2017年新高三學生只有33%的選讀物理,新高二更少,僅60人,占年級總?cè)藬?shù)的10%。

不少中學老師感嘆,十年后,中國將無物理化學大師。

因此,有網(wǎng)友表示:“實行‘3+1+2’模式是對‘3+3’模式的一種修正,‘3+3’模式的步子邁得太大了,產(chǎn)生了很多問題,所以,必須用新的模式來彌補?!?/p>

當今社會對全能型人才需要之迫切,更顯得文理科都是不可或缺的。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總冠軍武亦姝選擇到清華大學攻讀理科,頗具文青氣質(zhì)的音樂才子李健其實是來自清華大學電子系……

這一類備受媒體寵愛的才子才女身上,無不透出了文理兼長的特質(zhì)。

圖/截自節(jié)目《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

如果你問一個文科生,他們到底是在學什么,有一個很文藝的回答:“我學的是情懷呀”。

這話看似很空,卻能引起很多文科生的共鳴?!袄砜埔氖撬季S,文科有的是情懷”,而不管文理分科到底取不取消,這兩樣東西都應當是所有人在教育中能汲取到的養(yǎng)分。

地理素來被認為是文科中的“理科”。圖/《你好舊時光》

據(jù)說,猶太人小孩回到家里,家長不是問“你今天學了什么新知識”,而是問“你今天提了什么新問題”,甚至還要接著問“你提出的問題中有沒有老師回答不出來的?”

這樣的教育方式,被認為是批判性思維的起點。

也許有一天,當那時的學生都能有這樣的思考,在選擇自己更感興趣的學科時,他們才不至于像我們一樣選個文科都差點要被家長打斷了腿吧。

1.《三本文科男選什么專業(yè)好》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三本文科男選什么專業(yè)好》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jiaoyu/3207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