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guān)于雞的成語故事: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伤r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于是就發(fā)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xué)習歷史,于是就發(fā)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xué)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xué)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yīng),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后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yè),復(fù)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干脆以后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于是他們每天雞叫后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jīng)過長期的刻苦學(xué)習和訓(xùn)練,他們終于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zhèn)西將軍,實現(xiàn)了他報效國家的愿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fā)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聞雞起舞的故事延伸

【注音】wén jī qǐ wǔ

【出處】《晉書·祖逖傳》

【解釋】原意為聽到雞啼就起來舞劍,后來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即時奮起。

【用法】聯(lián)合式;賓語,謂語。

【近義詞】發(fā)憤圖強,廢寢忘食,鍥而不舍

【反義詞】茍且偷安、自暴自棄

【例句】岳飛從小立下報國志向,~,苦練武藝,終于成為一個精忠報國的民族英雄。

關(guān)于雞的成語故事:聞雞起舞點評

從祖逖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勤奮刻苦的精神,不管天氣怎樣,他都堅持下來。小朋友們,我們在學(xué)習上也應(yīng)該這樣,學(xué)習他堅持不懈的精神。只靠三分鐘熱度是不會取很好成績的。

2 關(guān)于雞的成語故事:鶴立雞群

嵇[jī]康(公元225年~公元264年),字叔夜,三國時譙郡铚(今宿縣西南)人,魏晉時期著名思想家、文學(xué)家、音樂家。曹魏正始年間,嵇康與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阮咸常常聚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修武一帶)的竹林之下,縱酒放歌,談玄論道,故世謂“竹林七賢”。

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劉伶對把持朝政的司馬氏集團持不合作態(tài)度,而山濤、王戎等則先后投靠司馬氏,歷任高官,成為司馬氏政權(quán)的心腹。

因遭人陷害,嵇康后被司馬昭所殺。史書記載,嵇康還是位美男子。他身材高大,儀態(tài)俊逸。嵇康有個兒子,名叫嵇紹,和父親一樣,不僅很有才學(xué),而且儀表堂堂。公元265年,司馬炎代魏建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在嵇康被害20年后,身居吏部尚書、太子少傅、左仆射的山濤找到了窮困潦倒的嵇紹,并將其帶到都城,推薦給晉武帝司馬炎,讓他擔任了秘書丞這一官職。

嵇紹來到洛陽,走在大街上,凡是看到他的人無不贊許稱羨,許多人還情不自禁地跟著他走。有個人多方打聽,得知他是嵇康的兒子,就專程去拜訪嵇康的好友王戎,想了解更多的情況,講道:“我今天在集市上看見嵇康的兒子嵇紹了。他高俊挺拔,站在眾人間,真像一只鶴在雞群當中一樣?!蓖跞致犃T笑了笑,回答說:“您還沒見過他的父親呢!”由此可見,嵇康風度比兒子更勝一籌。

晉惠帝司馬衷繼位后,嵇紹被任命為侍中,經(jīng)常出入宮廷,深得惠帝信任。公元291年,西晉皇族內(nèi)部發(fā)生了“八王之亂”,歷時16年之久。其間,河間王司馬颙和成都王司馬穎聯(lián)合進兵京都洛陽,嵇紹隨惠帝出兵迎戰(zhàn)于湯陽,不幸戰(zhàn)敗。當時,惠帝的將領(lǐng)和侍衛(wèi)中有許多人都逃跑了,但嵇紹始終護衛(wèi)著惠帝,不離左右,結(jié)果被亂箭射中,重傷死去,他的鮮血濺到了惠帝的皇袍上?;莸蹫轱B的忠勇所感動,戰(zhàn)斗結(jié)束后,他久久不讓隨從洗去袍服上的血跡,以紀念嵇紹。

鶴立雞群的故事延伸

【注音】hè lì jī qún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有人語王戎曰:‘嵇延祖(嵇紹)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

【解釋】像仙鶴立在雞群之中。比喻一個人的才能或儀表在一群人里頭顯得很突出。

【用法】主謂式;作賓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近義詞】出類拔萃,出人頭地,超群絕倫,卓絕群倫,卓爾不群,佼佼不群

【反義詞】相形見絀、濫竽充數(shù)、碌碌無能

【例句】把她比方成~也許并不確切,實在說,她是端坐在馬上的一尊傲然不可屈的神像。

關(guān)于雞的成語故事:鶴立雞群點評

鶴立雞群這個成語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群人里顯得很突出,鶴立雞群的成語故事啟示我們要修身養(yǎng)性,做出眾的自己,我們都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爭得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哦!

3 關(guān)于雞的成語故事:雞口牛后

戰(zhàn)國的時候,秦國想要統(tǒng)一整個天下,就常常去攻打吞并別的小國。

其中有一個小國家叫韓國,韓王很害怕秦國會來攻打他們,就想要把一塊土地送給秦國,向秦國稱臣,這件事被楚國的國王楚王知道了,就派了一個叫做蘇秦的人去勸韓王千萬不可以這么做!蘇秦到了韓國,就對韓王說:“大王,你們國家雖然小,但是資源豐富、武器也很精良,還有那么多的勇士,為什么要送地給秦國,當秦國的附屬國呢?”韓王猶豫地說:“秦國那么強大,我們送一塊地給他,讓他們高興一下,就不會來打我們了啊!”

蘇秦搖著頭說:“您現(xiàn)在送一塊地給秦國,以后,他會再跟你要其它的土地,你有多少土地可以送呀?等你送不出來的時候,秦國一樣會來打你們的!”韓王:“可是…”蘇秦:“別可是了,有句俗話說:『寧可做雞口,不愿作牛后?!唬u的嘴巴雖然很小,但是可以吃東西,牛的屁股雖然很大,一點東西也不能吃,只能!您現(xiàn)在連抵抗都沒有,就把國家的土地送給秦國,讓自己去向秦國稱臣,這不是和牛屁股一樣嗎?”

韓王聽了蘇秦的話后,覺得很有道理:“你說的對!我情愿作韓國這個小國家的國王,也不要去做秦國這個大國家的臣子!我不送地給秦國了!”

雞口牛后的故事延伸

【注音】jī kǒu niú hòu

【出處】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韓策》:“臣聞鄙語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異于牛后乎?’”

【解釋】寧愿做小而潔的雞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門。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應(yīng)作主動

【近義詞】寧為雞口,無為牛后

【例句】他已經(jīng)明白雞口牛后的道理。

關(guān)于雞的成語故事:雞口牛后點評

每一個人的夢想都是不一樣的,小的時候,我們總是夢想以后能在大城市拼出一片天地,但是也許在小城市我們同樣能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但是不管怎么說,許多事情要自己經(jīng)歷過了,才懂得什么是最適合自己的。

1.《關(guān)于雞的成語 關(guān)于雞的成語故事》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luò)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關(guān)于雞的成語 關(guān)于雞的成語故事》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jiaoyu/304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