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與通感有什么區(qū)別
所謂通感,是利用諸種感覺相互交通的心理現(xiàn)象,以一種感覺來描述表現(xiàn)另一種感覺的修辭方式。著名學者錢鐘書先生說:在日常經驗里,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鼻、舌、身各個官能的領域可以不分界限。顏色似乎會有溫度,聲音似乎會有形象,冷暖似乎會有重量,氣味似乎會有鋒芒。通感可分為兩種:①比喻的通感。如: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②形容的通感。如: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宋祁《玉樓春》)通感與比喻既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又有著明顯的區(qū)別。
通感與比喻兩種修辭手法的不同點在于:通感,即感覺的轉移,是利用感覺相互溝通,使無以名狀、難以言傳的感受變得具體可感。是由感覺引發(fā),并超越了這種感覺的局限,從而領會到另一種感覺的一種心理現(xiàn)象。如例①:微風過處,送來屢屢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此處將嗅覺移植為聽覺,屢屢清香與渺茫的歌聲,雖然前者是從嗅覺的角度描述的,后者是從聽覺的角度摩聲的。但是,二者在許多方面有相似之處,如時斷時續(xù),若有若無,清淡縹緲,沁人心脾等。因此,作者通過聯(lián)想與想象,借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的隱隱約約、清幽淡雅來表現(xiàn)荷香的若有若無,清幽淡雅,不僅揭示了事物的本質特征,而且創(chuàng)造出一個美好的意境。再如例②:唱了十數句之后,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絲鋼線拋入天際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盤繞穿插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于白道五色火花,縱橫散亂。(劉鶚《老殘游記》)把視覺與聽覺相溝通,極力表現(xiàn)了王小玉的高超技藝。運用通感時要注意:要抓住兩種感覺之間的聯(lián)系,既使感覺器官得到溝通,又能使讀者受到藝術感悟,創(chuàng)造出新的藝術形象來。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的相似點,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構成比喻的關鍵是:甲和乙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間必須有相似點,否則不能成立。其修辭效果是:或通俗易懂或生動形象。如:①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躥。(魯迅《社戲》明喻,航船與大白魚外形相似且生動形象。)②無需掛畫,門外有幅巨畫名叫自然。(李樂薇《我的空中樓閣》暗喻,畫與自然本質不同但有相似點。)
從上述實例可看出:比喻的特點主要在于本體與喻體之間要有相似點,其作用是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簡潔;而通感主要是在感覺器官的轉移上,憑借已有的審美經驗,運用豐富的想象力,有意地將接納感官錯綜地挪移轉換,從而創(chuàng)造出具有多感性的新奇意象。請看下列實例,注意比較:
例①: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魯迅《故鄉(xiāng)》)(比喻:我們之間的隔閡像一層可悲的厚障壁。)
例②:晨鐘云外濕,勝地石堂煙。(杜甫《夔州雨濕不得上岸作》)通感:以濕字形容鐘聲,所聞之鐘聲,穿雨而來,穿云而去,故濕,觸覺與聽覺相互溝通。
例③: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劉攽《雨后池上》)比喻:池塘像明鏡。
例④:歌聲,象煞黑天上的星星,越聽越燦爛。(臧克家《春鳥》)通感:星星是視覺,歌聲是聽覺,聽出燦爛來,二者相互溝通。
例⑤: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朱自清《荷塘月色》)比喻:
葉子像裙。
例⑥:這里除了光彩,還有淡淡的芳香夢幻一般輕輕的籠罩著我。(《紫藤蘿瀑布》)通感:夢幻一般,屬于內心感受,是心理感受,淡淡的芳香(嗅覺)與夢幻的迷蒙輕靈相似,互為溝通。
例⑦:這平鋪著、厚積著的綠,著實可愛。她松松地縐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朱自清《綠》)比喻:平鋪著、厚積著的綠松松地縐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
例⑧:又只一拳,太陽上正著,卻似做了一個全堂水陸的道場:磬兒、缽兒、鐃兒,一齊作響。(《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通感:巧用聽覺器官的感覺溝通了皮肉劇痛的觸覺。
例⑨: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比喻:細葉是剪刀所裁,神奇的想象!春風就像一把大剪刀,把柳葉剪裁得如此可愛!
例⑩: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生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劉鶚(《明湖居聽書》)通感:聽覺移到非聽覺味覺器官。
例⑾: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①何處落?風吹一夜?jié)M山關!(注:①梅花,這里指《梅花落》的曲子。)(高適《塞上聽吹笛》)通感:詩人把聽覺美的特征表現(xiàn)為與之相通的視覺美的特征,將聽覺形象的笛聲轉化為視覺形象的梅花。由梅花飄灑似的笛聲的聽覺之美引出梅花的視覺之美。讀者眼前似乎展現(xiàn)出笛聲吹開朵朵梅花的邊塞月夜的奇麗景色,使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品所創(chuàng)造的意象美。
例⑿: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縱奔流著。(巍巍《誰是最可愛的人》)比喻:本體是我的思想感情,喻體是潮水。
例⒀:細雨剛停,細雨剛停,雨水打濕了墓地的鐘聲(李瑛《謁托馬斯·曼墓》)通感:鐘聲被打濕,從聽覺對象上產生了觸覺感受,聽覺與觸覺相溝通。
例⒁:歌聲象一片音樂的湖(曉雪《歌聲》)通感:聽覺(歌聲)與視覺(湖)相溝通。
例⒂:藍水兵,你的嗓音純得發(fā)藍,你的吶喊,帶有好多小鋸齒,你要把什么鋸下來帶走?你深深地呼吸,吸進那么多透明的空氣,莫非要去沖淡藍藍的咸咸的海風?(李鋼在《藍水兵》)通感:將聽覺、視覺、味覺、觸覺加以溝通,使無形的海風化作了藍色而帶有咸味的多感性形象。
【比喻與通感有什么區(qū)別】
1.《摩聲 比喻與通感有什么區(qū)別》援引自互聯(lián)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摩聲 比喻與通感有什么區(qū)別》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jiaoyu/304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