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語】孔子時代,可供學(xué)生閱讀的書還不是很多,《詩經(jīng)》經(jīng)過孔子的整理加工以后,被用作教材。下面是本站分享的論語名句:詩三百 一言以蔽之 曰 思無邪。歡迎閱讀參考!
【原文】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p>
子曰:“詩三百(1),一言以蔽(2)之,曰:“思無邪(3)?!?/p>
【注釋】
(1)詩三百:詩,指《詩經(jīng)》一書,此書實(shí)有305篇,三百只是舉其整數(shù)。
(2)蔽:概括的意思。
(3)思無邪:此為《詩經(jīng)·魯頌》上的一句,此處的“思”作思想解。無邪,一解為“純正”,一解為“直”,后者較妥。
【解釋翻譯】
孔子說:“《詩經(jīng)》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它,就是‘思想純正’。”
這句話是孔老夫子為我們概括出《詩經(jīng)》的綱領(lǐng)?!涸娙佟?,是講《詩經(jīng)》有三百篇。實(shí)際上它是有三百一十一篇,其中有六篇只有篇目,而沒有詩詞,所以實(shí)際上是有三百零五篇。根據(jù)《史記·孔子世家》的說法,上古時代留下來的詩,到孔子手上有三千多篇。后來經(jīng)過孔子的刪訂,就變成三百零五篇。
這里講的「詩三百」是取整數(shù)?!阂谎砸员沃唬敢谎浴咕褪且痪湓?。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三百零五篇的《詩經(jīng)》,這句話就是『思無邪』。朱子解釋這個蔽是當(dāng)蓋字講,涵蓋的蓋,也就是概括。「思無邪」,這一句詩文是出自于《詩經(jīng)》的「魯頌·駉」篇,魯頌駉篇之辭。孔子用這一句詩,來概括全部的《詩經(jīng)》?!杆紵o邪」是什么意思?我們來看劉寶楠的《論語正義》里頭的解釋。劉寶楠是清代的大儒,《論語正義》考據(jù)非常的廣泛。他是引《說文解字》說,「思,容也。言心有所念,能容之也」,這叫思。換句話說,心里頭能容納的東西,那能容納的就是念頭,這個念頭就叫思。
顧憲成這是明代的大儒,他有說到,「詩者,思也。發(fā)慮在心,而形之于言」。我們寫的詩,詩是什么?就是思想的思。我們心有所念,念頭從心里生出來,叫發(fā)慮在心,慮就是念頭。而形之于言,把它表達(dá)出來,這就叫詩。所以詩是我們心里頭的思想、念頭表現(xiàn)出來的文字,這叫思,這是一種說法。
另一種說法,是李炳南老先生他引程樹德的《論語集釋》里面所說的,說思無邪這個思字,是語氣助詞,沒有意思的。又引鄭康成,講到考據(jù)《詩經(jīng)·國風(fēng)》「邶國北風(fēng)」篇里面有一句叫「其虛其邪」。漢代的人,虛和邪其實(shí)是一個意思,所以說思無邪,思是沒有意思的,語氣助詞,就是講的無邪。無邪就是無虛的意思,那無虛就是真。所以按照這樣的解釋,說《詩經(jīng)》里頭三百篇,它的本義都是真情流露之作,這種講法也很好。所以一種是講思是思想,思想里頭沒有邪惡,這叫「思無邪」。第二種講法,就是說「詩三百」是無邪、無虛,全是真情流露。
朱子在《集注》里面說到,「凡詩之言,善者可以感發(fā)人之善心,惡者可以懲創(chuàng)人之逸志,其用歸于使人得其情性之正而已」,這是把義理給我們發(fā)明出來?!阜苍娭浴?就是《詩經(jīng)》里的話,有描述善的,有描述惡的。講善的是為了感發(fā)我們的善心,勉勵我們行善;講到惡的是懲創(chuàng)我們放逸的心智,就是讓我們提起善念,改過遷善。所以《詩經(jīng)》里面的這些言語,都是用于幫助我們回歸情性之正。
凡人都有情性,惡人情性用得不正,善人用得正。所以《詩經(jīng)》它也是有感情的,可是它全都用得正,引導(dǎo)我們向正的、善的方向走,所以叫「思無邪」。這是對常人而言,常人沒有辦法不思,他非得有思想,心里非得有念頭。他也一定是有情性,我們所說的七情?!对娊?jīng)》是導(dǎo)人以正,到了圣人的境界,情性都沒有,所謂的轉(zhuǎn)情識為智慧。圣人的心里頭已經(jīng)離念了,離念那決定是正,這個正是絕對的正。有情性、有思想的那種正,是相對的正,所以有正也有邪。在這種凡人的境界上,圣人教導(dǎo)我們,這也是因材施教,先教我們改邪歸正,先教我們斷惡行善,這是第一步,進(jìn)而再提升,就是破迷開悟。破迷開悟就是離情,離念了,也就是放下我們的妄想分別執(zhí)著,這才能入圣流。我們知道,《詩經(jīng)》是教導(dǎo)我們先改邪歸正。
朱子又引程子的話說,「程子曰:『思無邪』者,誠也」。思無邪就是誠意。在初級的階段來講,誠意就是心里沒有邪念,具體而言,我們說實(shí)實(shí)在在的,就是心里頭沒有自私自利的想法。有自私自利,這就是邪;大公無私,這是正,公正。所以把自私自利放下,你的誠意才得以現(xiàn)前,這是初級的階段。再提升,進(jìn)入高級階段,是把念頭都放下。清朝的大儒曾國藩先生給「誠」字下了定義,叫「一念不生是謂誠」。一念不生,就是無思無慮,那才是真正的誠,真正的正。
朱子又引宋朝的大儒范祖禹先生的話說,「范氏曰:學(xué)者必務(wù)知要,知要則能守約,守約則足以盡博矣。經(jīng)禮三百,曲禮三千,亦可以一言以蔽之,曰『毋不敬』」。范祖禹先生的這一段引申,也非常的好。他說,「學(xué)者」,學(xué)儒的人,學(xué)習(xí)圣賢之道的人,「必務(wù)知要」,必定要懂得要領(lǐng)。學(xué)習(xí)要懂得抓住綱領(lǐng),這樣學(xué)才不費(fèi)勁,這樣的進(jìn)步才快。「知要則能守約」,你能夠抓住綱領(lǐng)了,懂得綱領(lǐng),你就能守住最簡約的這些教誨。其實(shí)大道至簡,真正的大道理,兩三句話就已經(jīng)足夠說清楚了。你看《大學(xué)》里面講的「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這一句話就概括了大學(xué)之道,非常簡約,沒有啰嗦。你能守得住簡約,「守約則足以盡博矣」,你才能夠了解、掌控廣博的內(nèi)容,這是懂得學(xué)習(xí)。
孔子他為我們提取出綱領(lǐng),他把《詩經(jīng)》三百零五篇概括出來,就是「思無邪」這三個字。這三個字也是出自于《詩經(jīng)》里頭,一句涵蓋了全體,這是真正「知要」。我們要修學(xué),懂得守約,怎么守約?落實(shí)思無邪。我們的思想一定要正,正了之后,我們才能夠真正明了《詩經(jīng)》的意思。因?yàn)閯偛胖v的《詩經(jīng)》是真情流露之作,真情從哪出來的?自性流露出來的。那必須我們自己思想里放下邪念,才能夠體會得自性所流露出來的真情之作。只要你能夠放下邪念,也就是放下自私自利,你這《詩經(jīng)》也就全通了,你就是足以盡博矣。
這個三百零五篇的《詩經(jīng)》,你不用念,你全懂了。范氏在這里依據(jù)孔子的這個意思,又給「禮」做了一個歸納??鬃又v「不學(xué)詩,無以言」,「不學(xué)禮,無以立」,一個詩,一個禮,孔子教人的學(xué)問,《詩經(jīng)》孔子給我們歸納出來是思無邪。那禮?禮也很多,這里講的「經(jīng)禮三百」,做為經(jīng)的禮儀有三百。做為具體的禮儀,就是「曲禮」,有三千,三千威儀,這也是非常廣博的,能不能也是一言以蔽之?可以,「曰:毋不敬」。毋不敬也是出自于《禮記》,《禮記》第一篇「曲禮」,第一句話「曲禮曰,毋不敬」,毋不敬就是沒有不恭敬的,一切恭敬。所以禮的精神,綱領(lǐng)就在一個敬字。禮者,敬而已矣。這也是提綱挈領(lǐng),給我們歸納出最簡約的綱領(lǐng)。
你能守住這個敬字,你的禮全通。這個敬,有敬自己,也有敬他人,有敬人,也有敬事,也有敬物,無不敬。所以,詩,一言以蔽之是思無邪;禮,一言以蔽之,毋不敬,這都是圣賢的心法。我們果然能落實(shí),這一生也決定成圣成賢。蕅益大師批注里頭給我們說到,「此指示一經(jīng)宗要,令人隨文入觀,即聞即思即修也。若知詩之宗要,則知千經(jīng)萬論,亦同此宗要矣」。這個「思無邪」三字,是為我們指示整個《詩經(jīng)》的宗要,宗是宗旨,要是要領(lǐng)。這簡單的一句是令我們能隨文入觀,文是文字,隨著這三個字「思無邪」入觀,入觀是什么意思?改變我們原有觀念,真正在心里頭落實(shí)思無邪。一聽到思無邪,立刻把自私自利的念頭放下,斷惡修善。有自私自利就是惡,大公無私則是善。進(jìn)而再提升,要知道凡所有念皆是邪念。正念?正念是無念,是一念,叫一心。把妄想分別執(zhí)著這些念頭放下,就入一心,就入無念,那真正就是思無邪了。
所以「即聞即思即修」,聞思修這叫三慧,三智慧,這個智慧是一而三,三而一。它不是有次序的,它是一即三,三即一,同時的。聞慧,是一聽就能明了,明了是思,思慧。一明了立刻就變成自己的存心,變成自己的觀念,入圣流了,這叫修慧,同時的,所以叫「即聞即思即修」,這個即是同時,沒有次第,這叫隨文入觀,不是說先聞了,聽到,聽到之后去思考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思考好像明白了,然后去落實(shí),這個是凡人的這種意識過程。圣人的聞思修不是這個過程,它是同時的。如果說聽了之后再思考,那是落到意識心里頭。意識心里頭還是思,里頭還是念,有念頭,有念頭還是邪念。那怎么能叫思慧?那個思叫做胡思亂想,以為自己想懂了,然后去修,那叫盲修瞎練。所以這個稱為菩薩三慧,一定是隨文入觀,才能得到。入觀是什么?離念了,把妄想分別執(zhí)著放下,把思放下,思都沒有了,當(dāng)然是無邪了,全體皆正。
我們?nèi)绻嬲馈对娊?jīng)》的宗要,宗旨和綱領(lǐng)、要領(lǐng),其實(shí)「思無邪」又何嘗不是千經(jīng)萬論的宗要?圣人千言萬語,歸納起來不都是在講「思無邪」三個字嗎?你這叫做圓解,都通達(dá)了。但是真正的圓解是你聞思修都落實(shí),你說你明白了,明白了你沒去做,你還是有自私自利的念頭,還是有妄想分別執(zhí)著,那你沒修,沒修你也沒聞,也沒思。換句話說,你聞,還沒有明了等于未聞;你思,你沒懂等于沒思;你修,你沒干就是沒修。所以圣人的學(xué)問注重在落實(shí),真正變成自己的心行。
江謙先生有一個《補(bǔ)注》,就給我們詮釋蕅益大師的這段話,而且加以解讀,開解。他說「思,妄心也。無邪,真心也」,這個說得很好?!杆紵o邪」,這個思是思想,是念頭,有念頭就叫妄心。真心離念,真心里面沒有念頭,無邪就代表真心。
「詩三百篇,皆妄心所成」,《詩經(jīng)》三百零五篇都是妄心所成,寫這些詩的人肯定是有念頭,剛才我們講的,是我們的心念發(fā)出來之后形成言語,這叫詩。所以妄心所成,妄心是念頭,有念皆妄,真心無念。「妄依真有,真妄不二」,妄念起來了,從哪起來的?它的來處是哪?來處還是真心。真心是不動本體,能現(xiàn)一切物,妄念也是從這個真心里現(xiàn)出來的,所以妄依真有,沒有真也就沒有妄。所以有妄里頭決定有真,真妄和合,真妄不二,分不開的。
妄念就現(xiàn)出境界了,沒有念頭就不會現(xiàn)境界。真心里頭沒有念頭,所以真心沒有境界,叫大光明藏,叫常寂光。念頭微動,立刻有境界現(xiàn)前,境界還是依真而起。「解此義者,全妄成真」,你真明白這個意思,你就知道全部的妄就是真,因?yàn)橥龥]有離開真。這個道理很難懂,我們打個比方,譬如人在作夢,晚上睡覺,大家都有作夢的經(jīng)驗(yàn)。試問一問你晚上做的夢,有夢境現(xiàn)前,夢境怎么來?是別人給你造出來的嗎?上帝給你創(chuàng)造的嗎?不是,是你念頭生的,你因?yàn)橛心铑^才會作夢。這個念頭念念在相續(xù),所以你才有這個夢境在相續(xù)。忽然把你拍醒,你念頭斷了,這夢境就消失了。所以有念頭,晚上睡覺還是有念頭,控制不住,現(xiàn)出這個夢境。
夢境它是由我們的心現(xiàn)出來的,這個境界是妄境,這我們都懂,作夢哪是真的?都是妄、虛妄的,所以叫做夢境。這個虛妄的夢境,它的本體是你的心,你有心才有夢境,所以你才知道,原來整個夢境就是你的心。你說心在哪?你拿給我看看,你的念頭在哪?找不到,整個夢境不就是你的念頭。你懂得這個道理,你就能說全夢即心,夢是妄,全妄即真,這不就好懂了?現(xiàn)前我們所觀察到的宇宙萬物,都是妄念所現(xiàn)的境界,這是妄境,虛妄的。只是我們念頭在念念相續(xù)不止,所以這個宇宙的境界在相續(xù)不止。一念生出一個境界,念念在相續(xù)。這些念頭都相似,所以境界好像是在相續(xù)。實(shí)際上都是相似的相續(xù),不是真的相續(xù),只是它相續(xù)得太快,剎那、剎那在相續(xù),我們覺察不出來。
彌勒菩薩在一個經(jīng)典里面跟我們說,說我們的念頭生滅得多快?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這么多的念頭。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百千就是三百二十萬億,就一彈指,一秒鐘你彈四下都可以。你再乘上四,也就是說一秒鐘能夠有一千二百八十萬億個念頭。這么快速的念頭,我們怎么能覺察到它的生滅?而每一個念頭都現(xiàn)境界,所以念念相續(xù),這境界也能相續(xù)。那念頭依真心而起,所以境界沒有離開真心。
因此底下說,「黃花翠竹,皆是真如。故曰,思無邪也」?!更S花翠竹,皆是真如」,這是禪宗里的話。黃花翠竹這都是境界,全都是真如。真如就是我們的自性、真心,都是真心所現(xiàn)。黃花翠竹,這些境界是虛妄,為什么是虛妄的?因?yàn)槭悄钅钕嗬m(xù)而生成的境界,沒有念頭就沒這個境界。它依念頭而起,所以它是虛妄,正如夢境一樣,夢境也是依念頭而起,沒有念頭也就沒有夢境。懂得這個道理,就在妄境當(dāng)中,我們就能證真了。無需要妄境以外求什么真如,當(dāng)下明了,當(dāng)下覺悟。
你知道全妄即真,從妄中見真,這就是《圓覺經(jīng)》里講到的「知幻即離,離幻即覺」?;檬侵富镁常辰缡腔玫?、虛幻的,你知道幻是虛幻的,你就離開它,離開什么?離開念頭,離開念頭就離開幻境,就是放下你的念頭。妄想分別執(zhí)著一放下,「離幻即覺」,你就覺悟了,你就證得真如自性,你就叫成大圣人了,成佛了。所以成佛無非是返妄歸真,從妄境當(dāng)中回歸真如自性而已,這就是大學(xué)之道講的「明明德」。
【評析】
孔子時代,可供學(xué)生閱讀的書還不是很多,《詩經(jīng)》經(jīng)過孔子的整理加工以后,被用作教材??鬃訉Α对娊?jīng)》有深入研究,所以他用“思無邪”來概括它?!墩撜Z》中解釋《詩經(jīng)》的話,都是按照“思無邪”這個原則而提出的。
1.《 論語名句:詩三百 一言以蔽之 曰 思無邪》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luò)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diǎn),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 論語名句:詩三百 一言以蔽之 曰 思無邪》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jìn)行證實(shí),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shí)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jiaoyu/262945.html